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从物理学中的互补原理出发,论证了“互补”这样一个辩证的哲学范畴,提出了“互补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表现形式”这一崭新的哲学命题。笔者认为,互补是客观世界和思维领域中的普遍现象;科学理论的互补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互补思维方法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辩证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所谓诗文互补教学,实质上是拓展阅读的一种特殊形式,相对于一般“文”与“文”、“诗”与“诗”之间的拓展,“诗文互补”是“文”与“诗”相配,“诗”用“文”相补,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能够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空背景制约下,开掘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发较大的教学效益。其对象可以是同一作家的作品,如教陶渊明《桃花源记》,顺便佐之以《桃花源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教王勃《滕王阁序》,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系统的并协与互补》一书中,韩礼德提出了语言系统的三个互补性:词汇与语法、[语言作为]系统与[语言作为]语篇以及口语与书面语.通过讨论这三种互补关系,韩礼德对其所倡导的“适用语言学”理论作出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事实上,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体系建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还涉及了许多类似的互补关系,如“及物与作格”、“创造与转换”、“肯定与否定”、“情态与意态”、“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析取与合取”、“一致式与隐喻式”、“内部与外部”以及“理论与实践(或应用)”等.系统描写和分析这些互补性概念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建构“适用语言学”理论的意义.这些互补模式体现了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系统的多层次性和复杂性的本质特征,也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汤红忠 《文教资料》2009,(12):43-44
语流音变是普通话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变调、轻声、儿化等的音变规则较为繁琐.但从宏观上加以概括,那就是两个字:“互补”。互补原则渗透在语流音变现象中。把握互补原则能提高普通话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职工教育》2010,(8):44-44
安徽淮北矿业工程建设公司不断创新职工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针对老职工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娴熟及新分配上岗的大学毕业生书本理论知识扎实的特点,开展“‘互补对子’共提高”活动,让他们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扬长补短,互相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目前,已有100余对职工结戍‘互补对子”。  相似文献   

6.
对应──选择──互补──唯物辩证法范畴立体化之三坚毅(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南昌,330077)过去,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并没有对应、选择、互补这组范畴。1982年春,我在哲学上倡导“一分三”、“三分法”、“立体思维”,尔后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立体...  相似文献   

7.
儒道“互补”或“合抱”,乃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产物,而“杂用霸王之术”,则是它在政治实践中的体现。中国“士”集团继承前辈“务为治”传统,均以“出仕”才‘王佐”做最高理想,为适应朝廷“采用霸王之术”要求,必须兼有“霸”与“王”的全部学问,方能取得功名富贵。凸中国的知识阶层普遍存在着可“仕”可“隐”的复杂心理,这种“仕”与“隐”的两难局面导致了他们思想的无持操,性格的双重性,这是又一个层面上的“互补”或“合抱”。凸儒道“互补”或“合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中国学术思想界的根本特征和极为普遍的文…  相似文献   

8.
“三合一”证据是检察机关应用视听技术手段获取和创立的~种组合型证据。“三合一”证据以其独到的方式记录和证明案情,显示了特有的优势互补效果。本文对“三合一”证据的互补效果问题进行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初中阶段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模型有很多,如旋转型相似三角形模型、半角型相似三角形模型、一线三等角型相似三角形模型、对角互补型相似三角形模型等,其中前面几种相似三角形模型很常见,但是“对角互补”型相似三角形模型同学们并不熟悉.下面我们以对角互补的四边形为例,讲述如何构建“对角互补”型相似三角形模型,然后介绍几道有关例题,希望可以通过此为同学们解答相似三角形问题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正坤先生提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一说,引起译界争议。有疑者认为:此说会导致翻译标准的虚无主义。翻译模因论强调规范模因与竞争模因的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且可相互转化的特征。本文借此给“翻译标准多元互补”予以支持,并以此佐证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形式上看"语言游戏说"只不过是把语言比做游戏,但它解决了很多西方哲学史中令人不解的形而上学难题,尤其是"本质存在问题",因此这一理论意义重大,成为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灵魂。研究"语言游戏"说,对于深刻理解维特根斯坦及其他语言哲学家思想有着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关系'的'关系'"这一元问题的"关系哲学",是一种试图会通本体论与社会批判、哲学史与当下现实及中国与西方的全新哲学建构:在现实层面上,它力图对当下全球范围内不见趋缓的社会冲突、日益加剧的生态冲突作出自己的理论应对,并力图探究这双重冲突与资本增殖这种社会运作方式之间的深层关联;与此相关,在理论层面上,它力图对西方学界当下盛行的极具批判力量的文化批评、生态批评进行创造性的整合;它一方面试图使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传统哲学本体论重新焕发出应有的社会批判力量,另一方面又试图使当下社会批判的主导运作方式即所谓文化批评超越自身的封闭性,在与生态批评的对话中,使社会批判获得更为厚实的基础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最后,它还力图充分调动中国的思想资源,为当今全球性问题作出独特的中国式阐释.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哲学发展初期经历了"听着西方讲""照着西方讲"的历程,带来先进思想的同时造成中国教育哲学自我话语的隐匿。我们只有通过"自己讲"才能确立话语主体地位,实现中国教育哲学自我的觉醒。"自己讲"通过"讲自己"而实现,因此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自己讲"作为话语前提,还需要"讲自己"以构建话语的"中国范式"。但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不能局限于传统,也不能自说自话,要注意古今融通、中西融合,凸显出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的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并能够在国际平台上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交流,在对话中得到国际的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14.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何以可能、为坚定共产主义思想信念提供科学理论范导,在多维哲学视野里对人的本质进行哲学反思,应当遵循“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相统一的路径,才能引出新的正确结论。在经济哲学和社会哲学视野,即从人的发展的外在关系考察,人本质是“经济动物”和“政治动物”的统一体;在科学哲学和文化哲学视野,即从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上考察,人本质是“经验动物”和“信息动物”的统一体。人的本质表现为追求利益和权力的外在本质与追求成熟和知识的内在本质的统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相适应,是追求意义及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人的“爱智”,中国古人的“求道”,以各自的方式体现了哲学是关于宇宙人生总体关系的学说这一本质内涵。中西哲学各有特点,前者是以宇宙论为侧重点的天人之学;后者则是以人类学为侧重点的天人之学。它们都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必须加以借鉴的重要的哲学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天人之学,即科学的世界观理论。它是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改造人与世界的能动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德国古典哲学中有一条思辨的历史哲学的线索。如果说康德将历史哲学视为“大自然的一项隐蔽计划的实现”还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那么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则呈现出高度的思辨性、系统性的特征。他认为主宰历史发展的是以“自由”为其规定性的“世界精神”。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自我”的思辨哲学的建构,经历了康德的“先验自我”、费希特的“行动自我”、谢林的“绝对同一”的“自我”的逻辑发展过程,并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最高、最抽象的同一。德国古典哲学关于“自我”的思辨哲学的建构历程,实际上就是德国思辨哲学的发展史;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意味着整个思辨哲学的解体;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本质之处就是以“现实的个人”、以现实的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呈现出“先验自我”的现实根基。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7,1(7):49-54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马克思哲学定位为"生活哲学";最后以马克思哲学为观照标准,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从而深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尚情"是儒家道德哲学的重要特色之一。儒家道德哲学把"情"放在与心、性、理(礼)同等的地位,这不仅丰富了这些形而上的道德哲学概念,而且也为儒家道德哲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现实基础。而且,儒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待"情"的不同态度和对"情"的功能的不同发挥彰显了儒家道德哲学随时代脉搏而跳动的历史特色。从这一维度上看,从先秦到汉唐再到宋明理学,儒家道德哲学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态势,随之,"尚情"思想也呈现出如此态势。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明显受到了克罗齐“表现说”的影响。林语堂本人也承认这点,但他所言之“表现性灵说”与克罗齐所言之“表现说”,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克罗齐的“表现说”是以人的心灵为基点,重视心灵的张扬与活动的艺术学说,是其整个心灵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克罗齐把人类的一切活动归诸于人之心灵“表现”的结果,其“表现说”自然也难逃片面性。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则是以人生为基点,重在内心的舒展与自由的艺术主张,与其整个近情哲学紧密相关。由于其近情哲学看重现世人生,要求通情达理,其“表现性灵说”自然也就不会画地为牢,陷入克罗齐那样的片面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