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然而失地农民的妥善安置及其社会保障问题的大量涌现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的滞后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本文探讨了建立起多层次、综合性的社会救助制度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突破口,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依靠自身努力难以满足其生存基本需求的公民给予的物质帮助和服务。唐山市已初步建立了统一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社会帮扶捐助救助和应急救助制度。分析唐山市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轨迹,阐述社会救助制度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形成了自然灾害救助、城市单位救济与农村集体救济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市场经济改革以来,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新发展,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内容不断丰富,制度规范不断提高,形成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八项救助内容。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满足了贫困群体的基本需要,保证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维系了社会和谐,促进了社会公平。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走向是:救助对象从覆盖市场转型的城市新型贫困者向全体贫困者过渡;从城市社会救助体系为主体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过渡;从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分离向社会福利整合社会救助制度过渡;长远来看,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过渡。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深化经济改革、消除贫困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认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或重建。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并指出社会救助改革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的发展带来耕地大面积被征用,失地农民不断增多。如何构建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障法领域研究的新课题。很多地方在探索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运用“土地换保障”理论,建起了行之有效的筹资模式,其中浙江嘉兴、四川成都比较有代表性,通过对其制度的比较研究与分析,从立法形式、资金筹集、保险对象等方面对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我国贫困人群的现状以及我国不完善的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论述,强调政府要承担起社会救助的责任,要尽快制定我国统一的社会救助法,完善我国社会救助的法律制度,对贫困人群的最低生活保障、住房救助、医疗救助、子女义务教育救助、社会捐赠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巩固我国社会救助的法律地位,保障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在我国是最基础、最有效的公民社会权救济模式,笔者在对社会救助实施中相关人员的随机访谈后发现,我国社会救助在保障公民社会权方面存有众多不足,主要表现为社会救助不以保障公民社会权为初衷,二者严重脱节;社会救助中自由裁量权使用空间过大;物质保障的过于单一、水平太低;精神保障层面的基本缺失。这些已影响到公民社会权保障的推进,阻碍着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损伤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失地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基本人权在城市化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实现。他们的基本人权主要包括生存权、劳动权、平等权,发展权。失地农民个人应该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自觉维护人权;政府应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和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有关人权的法律法规与就业制度和推进经济建设,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社会各界都要行动起来,包括企业、城市居民、教育机构和社区等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为维护失地农民的基本人权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一、失地农民问题 1、农民生活问题。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就“下岗”了。他们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问题,其中最基本的是吃饭问题、住房问题、穿着开销问题。农民失地以后,一下子没有了基本的生活来源,他们失去了千百年来土地的最基本生活保障。就全国来看,征地的补偿费是不一样的,但总体来说,征地补偿标准都比较低。从西部地区一些城市的情况看,一次性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最高标准为1.8万元/人(不合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仅相当于2002年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5倍。按现在的物价消费水平,这种补偿最多可维持6年,而且还要非常节约。但事实上,很多农民缺乏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校收费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随之产生。如何解决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一直以来,从外部出发的社会救助模式是解决贫困生物质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从社会救助模式的不足出发,从贫困生自身角度构建自我救助模式。并力求有效结合两种救助模式,发挥其协同效用,更有效地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传英 《天中学刊》2007,22(3):13-16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在农地征用过程中,由于现有土地制度存在缺陷、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测算办法不够科学合理及土地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失地农民就业难、收入水平下降、失去社会保障,影响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必须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征地;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广开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2.
农村贫困地区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难点,也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本文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构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救助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概念的分析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在解决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农村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政府责任逐步明确。同时,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社会救助经费不足、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分割、基层组织薄弱等,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进入到快速城市化时期,大量的土地被征用,诞生了一个失地农民群体。当前,失地农民传统的社会资本在不断解构,现代性的社会资本尚未完全构建,这种状况不足以支撑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转型。因此,重构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重构失地农民的社会资本提供政策、制度支持;引导失地农民和城市市民的全面交往,为重...  相似文献   

16.
社会救助法法律体系的建设是南京国民政府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通过论述及评估南京政府社会救助法律制度来考察南京政府的社会救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河北省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框架与运行现状,阐释了社会救助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法律保障、筹资机制、监督机制和基层管理方面的困境,进而从构建规范的社会救助法规体系,明确社会救助管理体制与组织机制,规范社会救助的对象和内容,健全社会救助资金的筹集和申领程序方面,探究了河北省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构的对策与路径。  相似文献   

18.
白宁  孟歆云 《职业技术》2011,(9):118-119
长期以来,土地保障一直是我国农民养老保障的传统模式,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面临着征地补偿费用过低的问题,同时现行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模式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障模式差距巨大,由政府直接经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应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失地补偿费过低的问题,还应借鉴别国经验创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商业保险模式,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越来越凸显出它的不足和弊端,这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单项救助工作;加快农村社会救助的立法;积极培育民问公益性社会救助组织发展等。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重庆市近年来社会救助经费保障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社会救助财政筹资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