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廷飞 《成才之路》2012,(35):40-40
怎样理解“多读”这个概念?“多”有无限度?是不是越多越好?“多读”是指读的文章篇数多?还是遍数多?  相似文献   

2.
《新读写》2014,(9):4-5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什么样的文章算好文章?在日前于上海市闵行二中举行的第七届“光明优+杯”让青少年读懂中国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著名作家、《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叶开和现场的师生们一起分享了有关语文学习、阅读写作的心得、体会,反响热烈。  相似文献   

3.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它的作用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或者暗示写作方法,或者流露作者的情感倾向等等,抓住文题则“纲举目张”,因此,文题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能忽视、偏颇。那么,怎样从文题入手,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效有益的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一、古时候有个读书人,名叫“乐乐乐”,其人爱好快乐,性格乐观,可是他的名字老是被人念错,这倒使他心里很不痛快。你看他的名字该怎样念,才符合他取各的用意呢?二、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有人送一挽联,日:“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这副对联上下不“对”,请猜猜,它有什么寓意?语文益智趣题@王培焰  相似文献   

5.
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读,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领略祖国语吉文字的美;通过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篇章的记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一、“文以载道”与“道以帅文” 前几年出现了“德育渗透”这个词儿,有不少语文老师认为语文教材都是精选的有定评的好文章,只要把这些文章讲好,德育就贯穿其中了,即所谓“文”讲好了,“道”自然就出来了;硬要来个“渗透”,岂不又要回到贴标签的老路上去吗?这话乍一听好像觉得很有道理,仔细一推敲,又产生了疑问:“立言,所以明道也”,文以载道是毫无疑义的,但能不能把这个原则用  相似文献   

7.
一、试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在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言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读题八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接触的是题目,因此要重视读题辨题。一、辨原题。小学语文中的不少文章,有的是名著的节选,有的是改写缩写。《草》节选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这是白居易应考时的习作,指定、限定的诗题叫“赋得”。作者想借春天的草景来表达送友人复杂的离别情绪。选作小学教材后,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只选了前四句,诗题改成了“草”。这样一改更突出了野草枯后复荣、竞生不息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决定了数学读题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反复斟酌过程.要解题。就要先读题,学会读题.正所谓“读‘题’百变.其义自现”.我们应该如何读题?在读题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到“慢读”“精读”?  相似文献   

10.
多数学生之所以不会读课文,与其抓不住“关键”有很大的关系,只要能够抓住“关键”,则如庖丁解牛,可以游刃有余。那么,文章的关键在何处?如何引领学生去“突破”呢?  相似文献   

11.
世皆称益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泰。嗟平!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上?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一、判断题!.文中加“凸”的四个词语的意思依次是“终于”“逃脱”“特别”“凭传’。()2.“世皆称益尝君能得土”中‘咱B得士”的意思是“能发现任用人才”。()3.‘上以放归之”‘做斯人,吾谁与归”两句中“归”的用法相同。()4“直可以南面而制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二、填空题1.这是一篇短小…  相似文献   

12.
高考前,各类学校的语文试卷可谓铺天盖地,每周都有好几套,什么周练、月考、模考、仿真、押题,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很多套有“猜题”形式,领导说,谁猜中了题目,奖多少多少;同事说,谁谁猜题很准。猜题真的很准吗?真的有效吗?  相似文献   

13.
读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最重要的教法之一。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都对读做过肯定与推崇。三国时的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更是人所皆知。元人程端礼也曾把“读”比作“销铜”,意思是说只有把文章读好了,才能写出各种好文章。从这些描述中都可以看到“读”的重要。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  相似文献   

14.
<正>一、关于“文”和“道”本文在论述为文之道时,首先提到的是“文”和“道”的关系,即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韩愈对李翊说:“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意思说:你能象这样,谁不愿意把所懂得的道理告诉你呢?(你有才干而又能谦虚地向别人请教作文章的道理,那末)道德的归于你就快了,何况道德之外的作文章的道理呢?很显然,韩愈认为,道德是文章的根本,文章是道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必须把握准阅读教学中“读书”环节。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样读?读到什么程度?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去读,通过读去品味该文作者对语言文字、文道、文法、文艺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6.
符颖 《教师》2008,(11):20-21
那么,怎样处理好阅读教学中的“读”,使学生真正在“读”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真正读出高效、读出实效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阅读课中的“读”,要读出三个层次;而实现这三层目标,必须得抓住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什么?有人说是“语言与文字”,有人说是“语言与文学”,有人说是“口语与文章”……而不管怎么说都离不开“听、说、读、写”四个字。一句话——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语文”,而“语文”也影响着人的一生。学习“语文”读书为先。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文学素养的  相似文献   

18.
材料拿到手后别想“歪” 一、2012年辽宁高考作文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铜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题目这双“眼睛”的作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呢?本文从“从题型入手,了解课文内容”;“从题眼入手,指导学习课文”;“从特点入手,寻觅文章脉络”;“从审题入手,揭示课文思路”:“从重点入手,进行学法迁移”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题目一直被人们誉为文章的“灵魂”、“窗口”。我们在引导学生紧扣题目学习课文时,要做到“五想”。想题目意思。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题目讲的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舍身”和“暗堡”两个词语,通过想想、查查去解题,意思是讲:董存瑞英勇地炸毁了敌人的暗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二想命题方法。如:《“兄弟便是朱德”》一文,题目上为什么加双引号呢?让学生读读找找,可知这是朱德军长在群众欢迎会上讲的话,课文是以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