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州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利用福州市"五普"流动人口数据,选取流动人口数量、密度、比重等指标分别从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两个层次分析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再结合"四普"流动人口数据,绘制流动人口分布的LORENZ曲线,从时间动态角度探讨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并依据流动人口密度区位商(Q)将福州市流动人口分成三个类型区,最后探讨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以作者所在的温州龙湾区为例,通过调查,分析了龙湾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支持系统的研究思路与设想.从而推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促进理论发展.同时为构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支持系统的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2010年内蒙古流动人口的总量、地区分布、来源分布、年龄、性别、教育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2010年内蒙古非流动人口,2000年内蒙古流动人口、非流动人口,2010、2000年全国流动人口、非流动人口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以温州新居民积分制管理为个案,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为:(一)新居民积分制管理模式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二)以积分的方式实施公共服务供给;(三)根据积分高低,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四)通过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合力机制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推进;(五)在积极推进积分工作透明化基础上,畅通监督渠道。其内在逻辑为:(一)实施新居民积分制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问题;(二)供给什么是由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决定的。温州新居民积分制管理在理论上带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广州市流动人口日出行调查资料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空间分布和出行时间分布等4个方面对流动人口一日的出行特征作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出行强度较大,出行方式以公共汽车和步行为主,出行空间分布为高度集中型,出行时间分布呈连峰状。这些结果可为“改革开放”和“以城市为经济中心”的新形势下的城市交通规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数量大,且迁居率高,因而流动人口的迁居问题值得特别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基本特征,然后运用2008年对北京全境的大规模电话调查所获的数据,研究了流动人口的迁居水平、迁居原因、迁居空间模式、迁居意向及区位选择等项内容。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因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吸毒者的集中分布,使其成为全国主要毒品通道和毒品消费市场。在毒品扩散过程中,流动人口因受职业、收入、人口自然结构、文化素质、社会环境背景的影响,受强大经济利益的诱惑,较常住人口更易从事吸毒和贩毒活动。流动人口在空间分布上与吸毒者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从而,表现出流动人口对毒品扩散的明显促进作用。因此,应针对毒品问题对流动人口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温州社会保险体系已经形成,但仍然存在着基本养老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过窄、劳动力供大于求与企业“招工难”的长期矛盾等问题。完善温州社会保险体系应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养老保险、将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纳入参保范围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可先在农村富裕地区或城市郊区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条件成熟再在全市农村推广;以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劳动者为重点,稳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对失业保险基金要合理调配并加强管理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云南境内的外国流动人口态势与边疆社会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云南边境地区的全面开放,境外流动人员开始进入云南境内,云南边境地区主要贸易口岸开始出现最早的境外流动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境内的境外流动人口逐年增多,且流向分布也向多元化发展,境外流动人口从单一国流动向多国化流动转化,从沿边境一线流动向云南境内纵深流动,境外流动人口的流向日趋复杂和多国化,境外流动人口的分布日趋广泛,且成分复杂,流动性强,给西南边疆安全带来新的隐患,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是“九五”期间国家教委重点研究的五个教育热点问题之一。此次研讨会由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持,于1997年4月16日至18日在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谈松华教授和北师大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出席了会议,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海口、河北、温州、重庆、广西和甘肃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委和教科院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对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势、解决的步骤和方法等做了总结和研究。一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的研究背景流动人口,即…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研究了温州茜草科(Rubiaceae)的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温州已知有野生茜草科植物26属,48种,1亚种,2变种(不包括栽培种);其中墨苜蓿(Richardia scabra)为浙江分布新记录,硬毛四叶(Galium bungei var. hispidum)、狭叶栀子(Gardenia stenophylla)、金剑草(Rubia alata)等3种为温州分布新纪录;对近20个分类群进行了分类修订或学名改变,详细记录了温州野生茜草科植物的属、种组成和各区、县(市)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口普查、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和统计年鉴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福州市流动人口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但分布由集聚转为扩散、来源地趋于开放;流动人口性别年龄结构趋于均衡,迁移"经济性"突出;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整体以中等为主,但空间差异显化;流动人口就业非农化明显,呈"退二进三"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的空间差异、城镇基础差异及规划方向调整、社会保障体制二元化、女性地位提高和迁移模式多元化等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沿海省市流动人口结构特征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广东省的流动人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逐渐显现并影响着流动人口的未来走势。在多角度地认识广东省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结构、劳动力来源结构等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流动人口结构特征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这种趋势的经济意义,进而为提高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出初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条件很难得到保障,这一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温州2所中学进行抽样调查,并从教学情况、师生关系、自我评价、家庭期望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农民工子弟在接纳他们的城市公办初中就学的情况,以期为政府和社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口流动成为影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因素。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三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主要呈现规模增长、分布“就近、就镇、就富”规律、以男性及青壮年、以中小学文化程度流动人口占主体等特征,运用“推拉理论”进一步研究迁移流动的形成机制,从而提出引导人口迁移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保障温州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温州现代服务业企业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较小,分布不均;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核心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观念不强,激励机制不完善。因此,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问题,打造温州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国际化是温州民营经济的一种必然选择。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的温州民营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在产业结构、市场主体、行业地域分布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点,以及在拥有大规模海外华侨的支持和我国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均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在分析了温州民营经济国际化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温州民营经济国际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温州地区菊科入侵植物的分布特点、适宜生境、原产地、生活习性等几方面的分析,探讨温州地区外来植物入侵与扩散的一般特征与机制,为进一步开展入侵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菊科入侵植物绝大多数来自美洲,多为一、二年生植物;15种菊科植物除苏门白酒草、豚草、睫毛牛膝菊、大花金鸡菊分布较窄外都已广泛分布且多数适应各种生境,这表明外来菊科植物在温州已是一类十分普遍的杂草;温州适宜的气候及环境,再加上菊科植物所具有的繁殖和传播特性,使得它们能顺利入侵成功;种间关联分析表明,外来菊科植物之间既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某些种间有着协同作用,又有各自特有的性质以保证对新生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上)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研究揭示了北京市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基本分布,受教育状况,教育需求及其实现机制。调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存在着巨大的教育需求,但是由于涉及到义务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以及教育成本等各方面问题,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从调查结果出发,我们针对如何建构一个合理的,灵活的流动人口教育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安徽省流出人口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行业类型、收入水平等特征,以及流出人口的来源地和汇入地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流出人口年龄结构以青壮年劳动适龄人口为主,呈现受教育水平偏低、以常年在外的跨省流动为主等特征;流动原因以务工经商为主,且多以家庭为单位集体流动,家庭平均收入在中低收入水平,从事行业分布大多在二、三产业,以中低端商业服务业为主要行业。从流动人口的来源地和汇入地格局来看,流出人口主要来源于安徽皖北地区和皖中地区;安徽省周边的江浙沪地区为流出人口的主要汇入地,而且这些地区中流出人口集聚程度高,从事行业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辅,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务工人员劳务合同签订占比最高,工作生活更有保障。随着安徽省发展战略的调整,安徽省流出人口将逐步减少,而省内流动人口将会有所增加,整体上将呈现人口回流趋势,政府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合理引导流动人口实现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