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传播学科建制发展的两难境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的关闭,以及美国传播学理论创新的枯竭和学术水平的低下,使传播学的学科发展陷入了困局.在施拉姆的推动下,以控制为核心内涵,以效果研究为主要领域,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以个体主义(形式主义)为主要框架,以服务于主流利益团体为价值立场的传播研究范式是美国传播学学科建制的主要特征,这种学科建制理论繁殖力有...  相似文献   

2.
从范式转换视域出发,在简述范式和范式转换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出版学研究范式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寄生于古典文献学时期的出版研究、融入营销学时期的出版学和依附于传播学时期的出版学,并提出未来出版学研究应当通过批判性继承与创新、内部横向整合和外部融合拓展等路径构建多元的出版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学科分化与整合的一般原则,商务传播学既是传播学理论在商务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发展,也是集成商科相关课程规避内容重复的创新之举和有益尝试。分化在于深入深化,整合意为全面宏观。  相似文献   

4.
《传媒观察》2007,(3):13-13
近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出新闻传播专业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传媒观察》位列19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第四。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2007,(3):19-19
近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出新闻传播专业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新闻记者》名列5种新闻传播学权威期刊之一,也是惟一入选的一本由新闻媒体机构主办的专业期刊。  相似文献   

6.
陈蕾 《新闻记者》2020,(3):11-23
传播学学科性质问题在传播学学科反思传统中依然悬而未决,充满争议。追溯这一研究脉络不仅有利于为传播学的学科发展奠基,也有利于为类同于传播学的跨学科与新兴学科,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体系的开放与重建提供借鉴。本文认为传播学学科性质研究经历过知识论反思、反学科认同、元学科反思等阶段,对传播学学科性质中所蕴含的悖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知,现正趋向以后学科的新定位激活传播学的实践智慧与传播学的学术创造力。这一理路是从知识论反思到生存论反思的理解转向的必然结果。本文认为,对传播学者生存智慧的反身性观照是传播学实践理性重建的必要前提,亟待在传播学学科性质研究中获得优先突破。  相似文献   

7.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特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特质的比较问题非常重要,它是讨论新闻理论体系建构与完善的前提。本文提出结构性、交叉性和开放性是传播学的三大学科特质,主体性、理想性、实践指向性则是新闻学的三大学科特质,并据此建构了一个新闻核心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口语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话语为核心,研究人们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相互沟通的学科。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当下中国,口语传播学有着很强的理论价值与社会应用价值。文章在梳理口语传播学在美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我国建构口语传播学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托德·吉特林的《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是代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播学实证研究学派与批判学派开展研究范式之争的经典文献。本文尝试将其置于范式争论和传播学学科发展困境的历史背景中,解读该文对于大众媒介研究的主要价值。文章梳理了以媒介效果为代表的实证研究,自1940年代起,成为美国传播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因果脉络;并从吉特林的学术旨趣和写作背景出发,揭示其学理逻辑和批判价值——如何评价媒介效果研究在成为主导范式后,对媒介社会学造成的影响。文章认为,《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了传播学科的发展缺失独立性的根本原因——应用性研究领域的主导范式不可避免受权力宰制;而实证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使其难以担当媒介社会学研究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蔡翔  陈莹 《中国出版》2018,(22):16-20
编辑出版学在学科名称、地位及身份属性上屡受质疑。研究视野狭窄,理论基础薄弱,学科话语影响力小,这些都是学科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在知识生产环境及范式发生变化的当下,需要打破学科界限思维,形成核心问题群和概念群,从知识生产的逻辑起点出发重构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简单回顾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历史进程后 ,重点阐述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进入“多角度学术化发展阶段”(1 992年至今 )的十个标志性情况 ,分析了近年自然形成的四方面的话题。文章最后 ,谈到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作者认为 ,传播现象贯穿于与人类相关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 ,各个学科都面临着从本学科角度出发的各自的传播问题。现在尽管在学科管理上还有新闻学、传播学的区分 ,但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融合已是现实 ,新闻传播学进入各个学科或借鉴其他学科而丰富自身 ,也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期刊间交流的方向,以及学科间相互融合的情况,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核心期刊互引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3—2017年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核心期刊的引文数据为统计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期刊互引网络。通过对密度、中心势、中心性的测量及块模型分析,发现期刊互引网络凝聚不强,期刊间的知识交流较为松散,子学科专业期刊间泾渭分明,学科内部子学科专业期刊之间知识交流不足。  相似文献   

13.
学科馆员制度范式演变及其挑战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基于传统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第一代),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第二代)。后者将对图书馆业务模式、信息服务方式等提出挑战。图3。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14.
库恩的范式理论对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起,档案学领域也一直在关注范式的研究。特里·库克认为存在证据、记忆、认同、社会(社区)四个档案学范式。我国学者从范式演进规律和学科属性等角度出发对档案学范式作了大量研究。但目前档案学范式的概念亟待厘清。文章通过分析档案学范式转换形式和范式发展规律,提出档案学范式整合发展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张竹箐 《新闻界》2024,(1):82-96
20世纪中叶,学科互涉现象开始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普及,并一举成为现代学科发展与知识创新的全新模式。学科互涉是在经典学科理论框架之隐忧日益显露的时候出现的,它并非呼吁取消学科分类,而是为了在学科交汇的中间地带谋求学科的合法性存在。鉴于此,诞生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十字路口的传播学,借助学科互涉概念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37—2020年收录的传播学学科互涉论文为研究样本,基于学科共现分析方法对传播学领域的学科互涉网络结构及其演化历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传播学的学科互涉程度越发深入,学科互涉群体间的关系也愈加稳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科学领域,传播学想要实现重大学术突破,借助学科互涉框架或许是最佳策略,因为传播学的优势在于它本就是一个多学科互涉空间。  相似文献   

16.
传播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如传播学与新闻学、传播学与法学、传播学与心理学等),在我国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但传播学与非相关学科的整合研究,至今仍不多见。近日,喜见清华大学周正楠博士就学位论文写成的学术专著《媒介·建筑: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该书别开生面地为我们展示了传播学与建筑学这门非相关学科之间的有机“对接”,为传播学与非相关学科的整合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传播学学科发展前景的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界一场大辩论的回顾和分析, 提出新闻学只有借助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研究方法, 结合新闻实践的实际, 构建新的新闻传播理论, 形成传播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的子系统, 而不可能与传播学糅合到一起, 形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未来有可能向两极发展: 一方面, 与其他各种学科相结合,有可能像哲学那样发展成为各个专业和学科、甚至人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即基础传播学; 另一方面, 传播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 不仅将在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公共关系和广告等领域深入发展, 还将开辟诸多专业领域, 如政治传播学、体育传播学、卫生传播学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厘清学科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传播学学科的三种因素--知识,体制和社会文化实践,进而参照自然科学的研究层次,分析传播学研究应落在实用传播研究,普遍传播研究和哲学研究三个层面.传播学学科应转向背负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任务,成为一门实用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19.
论认知传播学科的学理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传播学建立在认知与传播两大独立的学科体系之上,借助传统研究丰硕的理论成果,结合加速迭代的时代变革潮流,实现了一种交叉与融合的自觉。一方面,对于该学科形成的历史梳理能够为学科体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深化认知传播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另一方面,借助传统学科的交叉内质为认知传播学的研究进路提供工具支撑将有利于认知传播学未来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曾经经历了叙事核心、社会科学方法和学科交叉路径的不同历史阶段。当代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学科自主性和民族自主性的结合。因此,当代新闻传播的自主知识体系,仍然要以叙事为核心,重视新的范式构建,以实践为准绳,突出技术话语,完成中国身份塑造,最终实现自主知识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