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元征服南宋彻底统一中原地区之后,元杂剧开始从市坊间走向朝野内外,并在其间发展到了巅峰。女性形象作为元杂剧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在元杂剧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现。剧作家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或恪守传统思想宁死守节,或突破传统思想追求自由,或有情有义,或温柔贤淑。女性形象的反传统性是元杂剧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一特点是元代文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生活与精神境遇的折射,是市民经济发展在文化方面的反映,是元代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思想融合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女性是杂剧作品中着力刻画的一类形象,元杂剧中的女性形象较之前代相比出现了新的性格特征,她们试图挣脱套在女性身上的枷锁,挑战"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无才便是德""一女不嫁二夫"的传统文化观念。这种叛逆女性形象产生的背后是元代独具风貌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多元化、创作主体心态,受众审美趣味的共同作用下,叛逆的女性形象在元杂剧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礼"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强烈的等级差异和道德色彩的思想体系和制度。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带有着"礼"的浓厚色彩,"礼"是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本土资源,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分析礼制的特点,阐述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民族文化研究需求,对稀有剧种"耍孩儿"的历史与构成,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探源和科学解释.认为其渊源与早期道情、宋代说唱、元代小令存在某种联系,艺术形态上则保留了某些中古特征.解释了"耍孩儿"独特唱法的本质属性及产生的地理人文原因,指出其具有仿生学的意义,在"非物质文化"中具有多方面的民族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期语萃     
《文化学刊》2012,(1):1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股恶搞传统文化的不良风气。一些人电影电视、网络随笔、学术研究、文学创作、戏剧表演、商业广告等方式对诸多的文化经典、历史人物、词语文字进行了重新的解读和演绎。"文化新论"和"文化新品"犹如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文化经典和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对其进行篡改,实际上  相似文献   

6.
王斯语 《文化学刊》2013,(4):173-180
"东蒙古乐"孕育于"胡乐"。胡笳十八拍是东蒙古乐的母曲。元代,是"东蒙古乐"的成熟期,"白翎雀"的创制,使"东蒙古乐"得到升华,元杂剧声腔曲牌的创制,使"东蒙古乐"形成繁盛。清代,"东蒙古乐"进入宫廷,又流入民间,使"东蒙古乐"渡过了历史突变带来的困境,随"辛亥革命"浪潮,形成了不同地域的"东蒙古乐"种种存续形态,建平"十王会",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精神生态研究主要是关注人自身"精神图"这一内自然的生态平衡,并探究精神生态失衡的文化和社会因素。《群山回唱》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精神生态危机的各种表征: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情感世界的缺失,文化身份的困惑等,因此从精神生态的审美高度出发,解读《群山回唱》中人物的精神生态危机并尝试探究导致其背后的的文化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自《百年孤独》问世以来,其不仅获奖无数且持续再版,更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堂·吉诃德"和最杰出文学创作之一。本书中的"孤独",不仅是小说中虚幻出的各色人物终身不得摆脱的精神痼疾,更是遭受侵略后多元文化碰撞与冲击的整个拉美大陆从经济到文化、从历史到现代的"美洲式痛苦"。这部小说不仅勾画出一个想象世界的诞生和消亡,更是对拉美民族文化、历史、社会发展等客观现实的影射,形成了以文化形式出现的镜像,并展现了作者在其中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齐太公(姜尚)是先秦政治史上一个真实而重要的历史人物,但其关于政治法律的思想主张,往往被其军事或权谋思想所掩盖。他认为天下惟有道者居之,提倡贤明君主制,顺应天命,选贤与能,爱民牧民,贵法重利而不废礼义,与周公以及后世儒家主流思想在天命观念、治国理念、刑罚观念等方面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尽管他在兴周灭商过程中功勋卓著,但因其缺少学派传承,兼之贵法重利潜存一定的道德和政治风险,注定了重周公而轻太公的历史结果。  相似文献   

10.
元朝是蒙古族人建立的,蒙古族以游牧为主,与唐宋等朝代不同,元朝文化接受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元朝统治者喜好俗文学和俗文化,元朝之前,雅学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自元代开始,戏剧、小说、散曲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大大改变了我国的文化之风,雅俗互变。此外,深受"华夷一体"文化的影响,元代涌现了一大批以"艳"为主体的文学创作,充分表现了"真情俗趣"。  相似文献   

11.
虞舜是孟子非常推崇的一位上古圣王。孟子将虞舜塑造为一位躬行孝道的"百世之师"。《孟子》中的虞舜行孝的故事根源于《尚书》的《尧典》、《舜典》等篇章,但并非完全忠实于历史文献,而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文学演绎。在虞舜形象文学化的过程中,孟子提出了自己的道德伦理主张,并成功地塑造出舜和其弟象这两位经典的正反面角色。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孟子借用历史经典事件和人物作为原型,使得故事内涵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并且在其中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传统法律价值观具有道德中心主义、国家主义、权力至上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等鲜明特征,这些法律价值观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淀,已内化成为整个俄罗斯民族的法律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也对俄罗斯现行的法治建设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初以来在中国大陆兴起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以直指政治禁区,要求在现实政治上复兴儒教政治体制、教育体制为主要特征。由大陆新儒家主导的儿童读经热、建立宗教性儒教组织、儒教网站等,使当代中国呈现出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思潮,但也因此陷入了政治上的专制与民主、文化上的等级与平等、经济发展上的"中体西用"与"全盘西化"之争。同时,因为坚执"儒学(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导致当代中国在传统文化问题上陷入"多元文化论"所造成的模糊文化心态中,以致百余年来始终无法弄清什么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什么是糟粕,只能在"批判地继承"中陷入民族文化的思维困境。本文以哲学上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界定,尝试使当代中国走出儒学(教)与传统文化及现代化的历史纠葛与现实困境,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提供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早期先民的祭祀活动仪式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尽管还有古代贵族的娱乐活动等补充性泉源。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而呈现出自身特点。直到秦汉,中国古代戏曲一直处在羸弱病态中,直到盛唐才见起色。南宋时,中国戏曲终于拥有完备形态。到元杂剧,中国古代戏曲终于到达巅峰。元杂剧呈现出成熟文本样式、交错时空呈现和诗化语言表达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元代审美风尚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人"大元"的建立,对汉民族文明和传统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因循守旧的传统思想文化和温柔敦厚的审美风尚在游牧民族迅速崛起和物质力量骤然增强的直接冲击下,遭受了历史性的颠覆,从而使元代审美风尚偏离传统,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与前不同而为元所独有的特点来,即它们的异变性、民族性、开放性、质朴性和阶段性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民族语言的文化语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由于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不同,而以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赋予颜色词特殊的民族文化语义,致使相同的颜色词,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语义中呈现出多彩的内容。本文对语言中最基本的颜色词之一"白色"的一些民族文化语义进行诠释、探讨、分析、比较,主要涉及满语、女真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以及汉语中"白色"的民族文化语义,从而揭示出这些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同时了解到"白色"一词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民族文化心理,揭示出民族语言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这一背景下,地区的发展与文化紧密相连。湖南省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并且现代文化产业丰富的大省,拥有"快乐购""手机动漫"等科技产品,都彰显着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本文就基于这一背景主要探究在文化科技融合的背景下,湖南省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8.
移病作为称病的代称,多被用于政治场合。通过《元史》所载案例可知,元代的政治人物移病呈现多元化,这些案例反映了蒙元时期的时代背景与若干史实。称病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探病问疾,但移病与问疾都富含政治色彩,从成宗驾崩后哈剌哈孙与皇后卜鲁罕的政治斗争中可窥其一斑。元政府对于官员称病做出了相应的规定,通过与宋、明两代相关政策的对比,可反映出元代所特有的时代特色与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的多宝佛塔,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昊天塔"。这一俗名的产生,与杨家将骨殖的传说有关。史籍中记载的昊天塔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昊天寺旧址,与杨家并无渊源。民间将昊天塔想象成忠烈杨家骨殖安放之所,多因元杂剧及《杨家府演义》等文学创作的影响,而后又将"昊天塔"这一称谓附会给良乡多宝佛塔。在历史流传中,传说与史实的错位不断被强化,并在不断的历史书写中,成为民间认同的文化信仰,而真实的历史却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大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日益重视传统文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料的汲取和继承。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我们国家的"魂"。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内涵对今天社会建设更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新时代道德建设的路径。同时将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用新观念来阐释,用新方法来实践,使其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再次散发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