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亮 《教育》2014,(10):35-36
“上不了好小学就难上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难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是许多父母为孩子设计的一条“成才链”,“孩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最多的一句口头禅。于是,四五岁的孩子要背唐诗宋词,幼儿园课堂心算加减乘除甚至引入奥数,幼儿教育小学化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2.
涂皓 《教育》2014,(28):35-36
“上不了好小学就难上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难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这是许多父母为孩子设计的一条“成才链”,“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最多的一句口头禅。于是,四五岁的孩子要背唐诗宋词,幼儿园课堂心算加减乘除甚至引入奥数,幼儿教育小学化令人担忧!幼教小学化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幼教小学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幸,有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已经开始关注这种现象,并采取相关措施遏制它。  相似文献   

3.
家长,请放松     
我们在接待家长咨询的时候,常常遇到这类情况。家长忧心忡忡向我们叙述她的孩子如何如何问题大,真把她急死了,气死了,说得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可是我们听了半天,也没听出有多大问题来,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她没有必要来咨询。他们似乎总在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而且急于从现在的小缺点推出孩子将来必然失败的命运。有的小学生家长因为孩子做题马虎得不了高分;就断定他将来上不了重点高中,大学当然没戏了;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上课总有纪律问题,就怀疑他有“多动症”,甚至一本正经地去医院检查;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考了几次低分就担…  相似文献   

4.
田锐 《家庭教育》2011,(7):60-61
上小学的女儿普通话说得好,而我的普通话则说得不好。有一次,我不经意地问她:“教爸爸说普通话好不好?”她先是奇怪,不相信地看我一眼,看到我真的是诚心在求教,她就兴奋地说:“好!”于是我就翻开《读者》,找出一篇文章认真地读起来,  相似文献   

5.
家长啊,家长     
中午刚到学校,刘娇娇的妈妈已经等在办公室门口了。看她一脸的怒色,我想,说不定哪个孩子又惹了她们家的“小公主”了。果然,进屋后不等我坐下,她就拿出一张纸条摆在我的桌子上,“李老师你看,这还像话吗?”我没有回应她的心急如焚,慢条斯理地放好东西,又给她倒了一杯水,说:“有话慢慢说。”这才拿起那张纸条,看了起来。这是一张学生作业纸,已经皱得不成样子了,上面只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刘交交和李朋jie hun。”“两个别字,还用上拼音了。”我心里想笑,却没笑出来。“才二年级的孩子就这样,长大了还了得吗?”刘娇娇的妈妈气愤填膺地说,“您…  相似文献   

6.
家长心桥     
亲爱的短辫子姐姐:你好!你的来信早已收到,你还送了礼物,孩子非常高兴。我的孩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为他们订了《新语文学习》,孩子很喜欢看,我就鼓励她参加你的“亲子共读”活动。我们也是第一次参与杂志上的活动,这对于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热情、增长知识,有很大帮助。也感谢你的鼓励与祝福。我们夫妻都是工人,文化水平有限,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时感到手足无措,不知怎样去引导和教育孩子。为了能让这棵幼苗茁壮成长,希望你们能提供一些教育孩子好的方式方法。再次感谢你的来信,让《新语文学习》成为我们沟通的桥梁。祝《新语文学习》越…  相似文献   

7.
上一所好的小学,然后再上一所好的初中和高中,进而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憧憬的“三部曲”。为了要唱好这“三部曲”,不少家长从孩子上小学起,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进名校。为上名校不惜一切代价,值吗?名校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去读吗?学生又如何看待家长为他们选择名校……[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上一所好的小学,然后再上一所好的初中和高中,进而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是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憧憬的“三部曲”。为了要唱好这“三部曲”,不少家长从孩子上小学起,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进名校。为上名校不惜一切代价,值吗?名校真的适合每个孩子去读吗?学生又如何看待家长为他们选择名校……  相似文献   

9.
一位远方的朋友打电话问我:“四岁的孩子需要学英语吗?在选择好的小学的时候,这些学校会有什么要求,需要认识多少字,需要学会几以内的加减法……”她急促的语气,一句话提出四个问题的紧迫感都泄露了她的心情——焦虑,为孩子以后上怎样的小学焦虑,为孩子以后的前途而焦虑。  相似文献   

10.
何必名校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在乎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名校,往往为此煞费苦心,破费万金。人们普遍相信,只要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大学,一路都上名牌,孩子就一定前程辉煌,否则便不免前途暗淡。据我的经验,事情决非这样绝对。我高中读上海中学,大学读北京大学,当然都是名校,但是,小学和初中就全然沾不上名校的边了。我读的紫金小学在上海老城区一条狭小的石子路上,入读时还是私立的,快毕业时才转为公立。初中读的是上海市成都中学,因位于成都北路上而得名。记得被成都中学录取后,我带小学里最要好的同班同学黄万春去探究竟。因为尚未开学,校门关着,我…  相似文献   

11.
朋友来电话,说了一件让她头痛的事情。朋友说她孩子的班主任向她借钱,虽然钱不多,只怕有去无回。朋友陷入借与不借两难之中。真是无独有偶,这样的事情曾经也发生在我的身上,我跟朋友说。这件事情,我没有跟几个人讲过,我几乎都忘了,只是朋友的电话又勾起了我的记忆。那时我儿子在本市一所重点小学读  相似文献   

12.
我的女儿小学毕业升入了初中。说实话,自从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全家人都让她的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作业常常到半夜之后才能做完,考试期间的最高记录是凌晨2:40。初听说市里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一步到位”的升学政策,“由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心里好一阵轻松。这下孩子该可以睡几个好觉了吧? 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说是取消了择校,以电脑随机“派位”保证机会平等,但各学校在师资、设备、校风方面的差异,大家心里不是没数。女儿的对口派位中学只有两所,一所办学条件很好,一所很差。几乎所有家长都将前者作为第一志愿。做家长的,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个好学校?  相似文献   

13.
齐明 《教育》2006,(15)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尤其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大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14.
李超 《大学生》2014,(6):26-27
正"儿子,你上了大学,爸妈就省心了!"这是某公益广告中的一句台词。现实生活当中的父母,大多也是这样想的。我这个80后做辅导员也快十年了,见识过不少家长。有的父母非常随性,甚至在孩子读完四年大学之后,还不知道孩子读的大学是什么样子;有的家长一味偏袒孩子,不管是非对错总想让孩子避免任何挫折;有的家长一句话就能打败孩子在大学里接受的各方面的教育,打败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就有“神童”之誉的她,从小就跟着当小学音乐教师的母亲弹钢琴,4岁时就开了第一场音乐会。16岁时,进入丹佛大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梦想成为职业钢琴家。梦想是人生的羽翼,梦想是成功的酵母,人生因梦想而绚丽多姿。大家都相信,过不了几年,她就会成为乐坛翘楚。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她打起了“退堂鼓”,开始了崭新梦想的破冰之旅。原来,在著名的阿斯本音乐节上,她受到了打击。“我碰到了一些11岁的孩子,他们只看一眼就能演奏那些我要练一年才能弹好的曲子。”她说,“我想我不可能有在卡内基大厅演奏的那一天了。”于是,她开始重新设计自己…  相似文献   

16.
有位小学语文老师批改作文时发现,一些同学将“真”字写成了“”。第二天在课堂上再讲到“真”字时,她就编了个顺口溜,让学生读:“真真是个好宝宝,五讲四美记得牢,好事做了许多件,大家选她当三好。”她特别强调了“三”,又明确指出,“真”字中间的方框里是三横,不是两横。小学生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读这顺口溜,一下子就记住了真字的字型,也许多年后都忘不了。从这个看似简单的教育行为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是很有教育艺术的,她能根据小学儿童以具体形象记忆为主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轻松、自然地记住知识,…  相似文献   

17.
殴打教师的事情时有所闻,但家长因孩子升不了学而殴打教师之事还是头一次听见。这件事说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学校有,社会上有,在家长身上也有反映,是一个需要各方各面综合治理的顽症。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去在城市比较突出,现在在农村也开始冒头了。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后,就希望孩子升学,读完小学上中学,读完中学上大学,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我国的经济还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一时还不能办足够的大学  相似文献   

18.
一、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读书上学.从6岁开始读小学。甚至在幼儿园,有些孩子就已经开始接触文字、算术、诗歌等。读完小学读中学,读完中学读大学,这还不算完,有的人大学毕业后还要读研究生、读博士。这样算下来,就算只读到大学毕业为止,也要16年。一个人上学的时间占去了整个生命周期的将近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读书上学,从6岁开始读小学。甚至在幼儿园,有些孩子就已经开始接触文字、算术、诗歌等。读完小学读中学,读完中学读大学,这还不算完,有的人大学毕业后还要读研究生、读博士。这样算下来,就算只读到大学毕业为止,也要16年。一个人上学的时间占去了整个生命周期的将近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时,我的孩子几乎门门功课在班里都是最好的,完全可以被评上全优生,但仅仅由于体育成绩不行,因此连三好生也当不上。当时我特别着急,因为那时小学升中学还不是电脑派位,也不是通过考试,而是靠推荐,如果你是连年的三好生,就可以被推荐上好的中学,三好生几乎是上重点中学的唯一途径。当时孩子所在的那所小学周围的中学有点两极分化,要么特别好,要么特别差。孩子当不上三好生就意味着好中学就上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知道了北京八中有个少儿班,将来小学、中学直升,你只要进去了就不存在升中学、考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