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一号主人公,他的一生与佛道密切相关,这可以追溯到他幻化入世之前,他的出世就是由僧道二人共同度脱的。他身上明显地打有佛道两家的鲜明印记。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每逢关键时刻,僧道总要出面一次,直到终了时又被僧道挟持着盾入空门。一部《红楼梦》大书,事关贾宝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命运都明显地系于和尚道士之身,在敢的心灵深处也无时不以佛道为念。他经常提出的化灰化烟以及当和尚之说无疑是佛道思想大幽灵。与此相辅相成的是:贾宝玉又极具儒家学派所倡导的儒雅风范。其核心是个至亲至爱至义的“仁”典范,宽人以待人,包括丫头奴仆下人以及嫉妒他的近人如贾环母子。他从小受过良好的儒教和家境的熏陶濡染。特别是自幼受过虽为姊弟犹如母子的元春“娘娘”的正规启蒙。他知书达礼的良好素养表现在他一生的言行之中,故此,贾宝玉并非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叛逆者”的典型,而是一个杂糅儒释道三家教义的末世愚顽。  相似文献   

2.
韦伟禄 《考试周刊》2010,(29):28-29
韦应物是中唐前期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作品约占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艺术成就很高,以"古雅闲淡"的清淡之美为其主要风格。本文主要从韦应物的人生经历,人生态度,生活环境,社会影响,个人品格,以及对前人诗歌的继承和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浅析韦应物"清淡"诗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三教概念的发展,可分几个阶段,即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在最初阶段,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中间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只有最后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和“三教合一”的概念。从三教到三教合一观念的变化,可以察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些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
唐代儒、释、道三教思想趋向融合,形成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这种文化思潮对唐代女性审美趣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使唐代女性的审美趣味逐步发生变化,造就了唐代新的女性审美文化观。  相似文献   

5.
试论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从北宋建国之初的西昆诸子,到南宋后期的“四灵”和“江湖诗人”,学习晚唐诗(主要是学习贾岛、姚合)可谓效之不遗余力。他们学习晚唐诗的清高,空灵和创作手法上的苦吟,颇能得警句佳对。  相似文献   

6.
学道求仙、服食炼丹几乎贯穿了李白一生。李白曾两受道箓,成为道教徒。那么,道教信仰与其诗歌创作以及诗歌风格的形成有着怎样的深层联系?从道境的玄远窈冥与“飘逸”的超迈精神、道境的超绝无限与“飘逸”的洒脱韵度两个方面,可揭示李白超迈不羁的人格追求与以“清”为美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3大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折射在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中,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曹丕“清怨”诗风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本形态、社会风尚、诗歌美学等角度分析了曹圣诗歌的“清”“怨”诗风,并对汉魏之际“清”“怨”诗风的形成进行了论述,理顺了“清怨”诗风的渊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维对大历诗风影响很大,其影响不限于思想和心态,在诗歌创作方面则更加明显。突出表现在两方面:审美趣味清淡闲静,艺术表现省净简洁。大历诗人与王维虽有承袭关系,但毕竟属于两个时代,诗风也有很大不同,其差异在于诗歌格调一为明朗一为冷寂;风格一为天然浑成一为纤巧雕琢。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是中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文化名人,也是一位争议极大的人物,他本人以“一团矛盾”自谓,这“一团矛盾”中最大的矛盾莫过于他个人宗教信仰。虽然他在基督教及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教中犹豫、彷徨、探险,然而他一生不变的宗教文化思想的内在理念即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懈追求,最终使林语堂成为一个彻底的深具思想内涵的人文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丘浚把天当作最高主宰,强调“神道设教”,一方面肯定阴阳灾异说,另一方面又否定符谶说,这很少见。丘浚抨击佛道二教,无论是在精英文化还是在大众文化,都试图要消除佛道的影响。但丘浚与不少隐士、道士及僧人都有交往,留下不少诗文唱和,其中既有对佛道的批评,又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禅宗尤其是南宗禅在安史之乱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的方方面面,对于这一时期文人的影响更是巨大.关于大历诗人与禅的关系,近年来学者们无论是专著还是单篇都有论述.不过这些论述多是从一个较宏观的层面来进行探讨.从微观上讲,禅宗兴盛后对大历时期诗歌在诗境、诗情、诗句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3.
略论晚唐清浅诗风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风芜杂,但细加分析,仍有迹可寻。清浅诗风即较有影响的一种风格。晚唐社会现实的影响,对前代诗风的因革,加上理论导向和社会风气及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其成为当时较有普遍性的诗风。  相似文献   

14.
元和时期,是唐诗发展的“中兴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形成了颇具时代风貌的“元和诗风”。进士行卷对“元和诗风”的形成发展产生两大作用和影响:一是进士行卷有助于韩孟、元白两大诗派的形成和诗歌风格的确立;二是有利于元和时期现实主义诗歌思潮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陈子昂思想体系复杂,融"道、墨、儒、纵横、阴阳"于一体,在唐前及唐初诗风绮艳浮靡的背景下对诗歌进行了革新,提出了"风骨"、"兴寄"的诗歌理论和"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对唐初诗风的变革及其后时期诗歌的健康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崔霞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10-112,162
从郑谷的具体作品入手,重点探讨郑谷诗歌与晚唐元白诗风的关系这一问题,以表明其诗的独特风貌与他所受元白诗风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贾岛不同于韩孟,他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生活的遭遇及其心理感受的浓缩。他善于捕捉佛禅体验中的“废馆”、“孤灯”、“寒蝉”、“秋萤”等意象,留意的不是绿茵而是枯草,不是郁郁新枝而是寒木,通过“苦吟”,表达了作者的审美取向和创作特色。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宛陵诗风之形成是以大胆师法前辈诗人为基础的.诗人通过博采众家之长,包举融通,变化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诗人大胆师法各家诗歌风格,也导致其诗风的多样性和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钱伟 《林区教学》2011,(2):11-13
在上千年的历史递嬗演变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历史上,儒道佛三教的冲突始终不断,三教的融合也一直是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儒道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哲学思想,但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融互补的。通过对儒道佛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差异的分析,探讨三教在思想上的相通互摄,相异互补,并认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在现代与未来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儒、释、道三教构成了九华山独有的宗教文化现象。道教从汉代传入九华山,兴盛于唐,延续至20世纪。佛教自东晋传入九华山,兴于唐而盛于明清,最终使九华山跻身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儒教自明代传入并兴盛于九华山,至清代衰落。儒释道三教在九华山相融相合,最终以佛教占绝对优势。九华山宗教文化表现出融合性和世俗性的特征,形成了和谐精神与大愿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