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交流、社区化和连通性的特征把社会网络关系重新加以聚合并推动其中的弱关系显示出强势特征。这种媒介生态变化在传统出版业的新媒体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的应用功能。在未来的行业创新中,不仅仅需要强大的平台建设和关系维系,更需要对信息内容生产和推送进行深耕,形成内容与关系的组合,如此才能为新媒体的出版实践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04,(4):42-42
仅以1个小饭店为例。两个领班在与别人的和谐程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格斯对他的属下严厉苛刻到了难以置信的程度,并且不欣赏别人的努力工作(而他还期盼着别人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保罗是一个努力工作的典范,他努力投入他需要的任何一件事。保罗信任别人,在别人犯错误的时候,他就耐心、温和地给他纠正。  相似文献   

3.
4.
刘砚议 《新闻界》2015,(3):58-61,66
交往主体呈现给交往对象的"形象信息"的一致性是社会交往的基础,所以带来社会资本增量的交往都需重视"印象管理"。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微信塑造了一个基于现实社会关系的网络场域。其朋友圈呈现强弱关系共存的交往格局。在此前提下,用户如何进行"印象管理"?研究发现,在强关系为主的朋友圈,用户印象管理较弱且有"后台行为前台化"现象;弱关系为主的朋友圈,功能支持能助于用户进行"后台行为前台化"理想化的印象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详细地阐述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和企业知识管理的概念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比较研究,着重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它们之间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陈真真  刘小平 《大观周刊》2011,(17):88-88,80
中庸的思想影响了我们数千年,对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人也是有着传统思想的经济人。本文从中庸的思想出发,发现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并利用中庸思想来帮助管理者处理企业内部员工的紧张关系,做出合理决策。  相似文献   

7.
突破性创新早期识别与弱信号分析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突破性创新识别方法,总结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将弱信号引入突破性创新研究的识别中,重点关注突破性创新早期的各类弱信号,尤其是弱关联关系分析,以期实现早期预判.[方法/过程]首先,通过调研现有的识别方法,提炼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研究弱信号的必要性.之后,从不同的学科角度介绍弱信号的内涵及...  相似文献   

8.
科学突破是变革程度较高、对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影响较为深远的科学研究,旨在揭示早期尚未被认识到或重视起来的新现象、新规律。较早阶段识别科学突破主题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基金资助机构提供决策支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本文选取基因工程疫苗领域展开实证研究,重点关注知识网络中的弱关联关系,构建基于主题词共现-作者合著-参考文献同被引等关系的多层网络,通过综合分析多个特征项之间的关联信息挖掘主题内容,并借助专家判断和权威报告评估识别效果。与基于强关联关系的识别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构建方法适用于科学突破主题的早期识别。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借鉴网络表示学习,引入时效网络精准定位到某项突破从产生到消退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9.
PC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重新定义了社交,网络超越真实人际关系成为社交的核心,在熟人社交的真实社交之外,产生了足以和真实社交圈相抗衡的基于陌生人社交的虚拟社交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再一次变革了社交关系,移动新媒体上各式各样的社会化媒体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和远在千里之外的陌生人构成联系。一种沟通熟人和陌生人社交圈的弱关系社交流行开来。  相似文献   

10.
余波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8):28-66
从信息的相对性属性和信息分化的社会现象出发,将信息分为强信息(SI)和弱信息(WI)。指出在科学研究中,除对主流的强信息进行有效提取外,同样不能忽略弱信息的大量存在。从弱信息的基本特征出发,探讨科学研究中弱信息的发现流程、发掘的技术模式、发现方法及强弱信息的转换模式等,揭示信息的强弱既是重要的又是相对的,更多地体现在研究者的专业认知和需求动机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都市人利用移动应用进行陌生人社交的原因和机制,重新思考两个社会学关键概念:“陌生人”和“弱关系”.通过质性访谈,本文发现基于地理位置移动应用的使用方式分为三种:寻找陌生人建立亲密关系;工具性使用;休闲性使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强势弱关系”的概念,指涉如下过程:基于陌生人社交平台建立的弱关系,可以帮助用户寻找亲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国内SNS的发展概况,以及与SNS紧密相关的个人社会资本的概念.社会网络服务(SNS)是一种“社会化”的互联网使用方式,它既可以允许用户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网络迁移到虚拟世界中来,又可以帮助用户在虚拟平台上构建新的人际关系,从而将对用户的强关系、弱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聚集型社会资本和桥梁型社会资本产生一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科学系统的复杂化,使跨学科合作成为现代科学创新研究的重要范式和必然趋势。识别具有高度合作潜力的跨学科相关知识组合,成为促进跨学科科研合作创新的关键。[方法/过程]首先,选择目标学科源文献及其跨学科参考文献、跨学科引证文献,构建基于关键词的跨学科知识弱引文关联网络;其次,划分知识媒介b的类型,并识别目标学科知识节点a-知识媒介b-跨学科相关知识c的弱关系结构;最后,定义目标学科知识节点影响力指数AI、知识媒介影响力指数BI、跨学科知识相关性指数CI、跨学科知识组合a-c潜在合作指数P,识别合作潜力值高的跨学科相关知识组合。[结果/结论]选择情报学领域9种CSSCI期刊2015-2019年的载文及其跨学科参考与引证文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基于弱引文关系的跨学科相关知识组合发现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并识别得到"科研合作"-"知识流动"-"种群动力学模型"等情报学科的高合作潜力的跨学科相关知识组合。  相似文献   

14.
弱权关系兼具强权关系的强制性和等权关系的开放性,既强调媒介权力的公共准则,又提倡个体的态度与观点。弱权关系下媒介形态从公共性转向私人化、媒体功能从生产者和提供者转向连接者、信息传播效率从规模转向深度。这些转向直接导致信息连接方式以及结构形态发生改变,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在关系和信息资源供给的因果机制也相应发生变化,最终使得信息与信使、新闻与发送者之间的边界得以消弭,个体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加速者,成为“新的中心”。因此,传播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是增加新闻信息的生产量,而是要推动信息的正确使用;新型媒体建设不是要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代言者,而是要成为公共利益的发声者和公共准则的协商者。  相似文献   

15.
刘嘉娣 《今传媒》2016,(3):20-21
微信朋友圈通过信息分享、自我形象展示、在线互动等形式,帮助用户积累社会资本.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研究朋友圈互动的情况.研究主要以访谈的方式获取资料,从互动的主体关系特征、互动的过程性特征、不同强度关系的互动差异等方面探讨,旨在通过这些研究,让微信用户能够更好地利用其管理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6.
张昕 《报刊之友》2013,(10):18-21
微信作为信息传播技术(ICT)的代表之一,因其独特的三大功能(“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而广泛吸引了底层流动人口的使用。本文基于Granovette提出的弱关系假设,对微信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与归类,根据预调查的结果,笔者提出流动人口的学历、情感状态、性别因素影响微信使用行为及对社会网络产生想象的七个假设,通过分析236份问卷的数据并结合深度访谈,本文假设部分得到验证,即高学历、已婚的流动人口更多的使用微信的强关系功能,低学历、单身的流动人口更多的使用微信的弱关系功能,微信给底层流动人口带来认识陌生人的可能,但并不能实质上扩展底层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寄希望于微信作为进入更高层次的社交圈子的“捷径”只是底层流动人口的狂想。  相似文献   

17.
张昕 《今传媒》2013,(10):18-21
微信作为信息传播技术(ICT)的代表之一,因其独特的三大功能(“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而广泛吸引了底层流动人口的使用。本文基于Granovette提出的弱关系假设,对微信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与归类,根据预调查的结果,笔者提出流动人口的学历、情感状态、性别因素影响微信使用行为及对社会网络产生想象的七个假设,通过分析236份问卷的数据并结合深度访谈,本文假设部分得到验证,即高学历、已婚的流动人口更多的使用微信的强关系功能,低学历、单身的流动人口更多的使用微信的弱关系功能,微信给底层流动人口带来认识陌生人的可能,但并不能实质上扩展底层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寄希望于微信作为进入更高层次的社交圈子的“捷径”只是底层流动人口的狂想。  相似文献   

18.
19.
建设和谐品牌关系是品牌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品牌理论研究中的前沿课题.本文借鉴生态学的思维,运用生态品牌关系理论,对出版企业品牌关系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研究,重点对出版企业品牌关系的框架进行了建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出版企业品牌关系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确处理企业与媒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与媒体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大众传媒对于企业来说极为重要;企业要善于把握媒体的特性,才能发挥好媒体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