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曲生命的绝响,这是一首热爱生命的壮歌,这是一道人在残疾极限处向生存挑战的最壮美的风景……我们应当把它当作一部关于生命、关于精神、关于信念的经典来读,那样我们就会发现它在整个人类的精神领域里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摘自一位文学评论家对《极限人生》的评论  相似文献   

2.
周世闻 《新闻知识》2005,(12):45-46
诗仙李白有云:夫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用高度诗化的语言表达出对“时光易逝,天地悠悠”的感慨。是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在这珍贵的生命旅途中如何不让年华虚度并且让它散发出光和热,这是每个人都应该面对的一个问题。曾任《有色地质报》总编的王军升先生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回答。读他的集子《流金岁月》(三秦出版社出版)对此深有所感。  相似文献   

3.
每当星期一的《新华日报》一到,我就一字不漏地阅读《生活与法律》专栏的文章。到目前为止,共读了十一期,越读越感到这个专栏办得好,有读头。我还将这个专栏推荐给关  相似文献   

4.
陈宇 《新闻世界》2010,(10):15-16
最近,单位给我们每位记者发了一本书《重新打量每个生命》(作者徐列《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在谈论这本书之前,笔者先介绍一下它的"孪生兄弟",取材于五年前《南方周末》的另一本人物传记读本——《在追问中逼近真实》。  相似文献   

5.
一2010年10月24日,《生命相髓——首次两岸三地骨髓捐受者相见欢》活动在苏州举行,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以吸引人的方式在荧屏上展开,在两岸三地的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苏州广电人把它与《生命20小时》(2001年6月13日播出)、《生命的回程》(2007年7月20日播出)称之为生命三部曲。  相似文献   

6.
书刊博览     
《图书馆》1996,(3)
书刊博览“跨世纪的中国人该读什么书”专题讨论读者推荐书目─摘自《中华读书报》1996年3月27日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少指导阅读的书目,和以往一些书目有所不同的是,我们的这一份书目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人读书经验的产物,它走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  相似文献   

7.
黄信钟 《出版广角》2013,(17):86-87
环顾世界,一国的法治越是健全,斑马线上的人车行为就越文明;一国的法治越落后,交通规则越容易遭受漠视,斑马线上就越显得乱象丛生。这本书灵活生动的写作风格,有别于一般严肃且硬性的法律书籍。邓子滨以丰富的法学素养及清晰的思路,剖析与我们切身相关的社会事件中各项立法与执法背后的合理性,其内容并不倾向于援引法令条文,而旨在让人  相似文献   

8.
当然,我们并不相信真有什么投胎。责任还在我们这些成年人身上:我们要选择为2013年出生的婴儿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今年《经济学人》杂志展望来年的年刊《2013年的世界》。其中一篇文章叫《生命的彩票》。说白了,这是一篇"投胎指南"。文章开篇提到,巴菲特在总  相似文献   

9.
正2014上海书展期间,有一本书在全国众多出版社推出的大量优秀图书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社会、专家及读者的关注和认可。它入选《时代报》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联合向上海白领推荐的三十本优秀图书;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接受《文汇读书周报》专访时推荐的三十三本有思想的优秀图书中,就有它。这本书就是由上海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中国原生艺术手记》。从书名上看这是一本关于原生艺术的书,实际上它不仅仅是对原生艺术的探讨,而是超越了艺术的范畴,上升到思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事件与舆论引导——以杭州“70码”事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4日晚,在杭州市第一条爱心斑马线附近,一辆保时捷车主酒后驾车撞死一名17岁少女,这一交通肇事案让杭州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肇事车主的身份背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5月7日的70码——胡斌闹事飙车案,因为8.4案几乎就是70码的翻版。富二代、名车、无辜的生命、斑马线这些敏感字眼儿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两起交通事故,让全国都谈杭色变,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觉得杭州的交通状况很差,到杭州没有安全感,给杭州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一篇题为《爱的力量》的文章,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故事的梗概是:本溪钢铁公司南芬露天铁矿的青年女工高凤芹,不怕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用自己纯真的爱,使一个多次被拘留、劳教的人变成了先进生产者。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篇稿子,并把它推荐给广大读者?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强调了感情的东西,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爱”。我们从这篇短文读到了“爱的力量”。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理性的力量,法制的力量是需要的,但是,同样不能没有感情这个东西。其  相似文献   

12.
麦克卢汉在其第一本著作《机器新娘——工业时代的民俗》中提出,人类的文化史上,媒介和技术是塑造我们生活的力量。但媒介究竟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它改变了什么?它通过何种途径改变了我们?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这本书中,他试图进一步回答这些问题,让人们理解媒介带来的  相似文献   

13.
工作DNA     
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郝明义在台湾大块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随笔《工作 DNA》是一本为所有工作着的人写的书,真切而让人感动。“工作是什么?在我们还没有弄清真义时,工作已经无声无息地进驻我们的生活,占据我们的生命。对于工作,有些人乐在其中,有人欲迎还拒,有人反对到底。这本书的作者,则显然当作是一种生命的觉悟。”下面选载书中的三篇随笔和附录《一个出版者对二十一世纪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贾甲 《今传媒》2003,(4):59
非典是面镜子,通过它,我们看到了一幅社会各界应对危机的众生相;通过它,我们还看到了媒体在危机关头的奋起作为和由此而带来的某些非理性之举。记得非典肆虐蔓延时,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了威胁,有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病毒,成为强传染源。对此,就有人喻其为“毒王”。与此同时,媒体人云亦云,《“世界一号毒王”闭门谢客》、《“毒王”五天传染近百医  相似文献   

15.
生命其实可以被看作一种物质,它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长度看似相近,但是在这相近数量的生命里,我们能够苹取的精华却是大相径庭。生命的宽度与高度完全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活。书中给予我们的重要练习,就是从我们日以继夜运转不息的头脑中跳出来的,回归到我们的身心。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虽已过去40多年,但是华东和中原战场上的烈火与硝烟、生命与鲜血,却一直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之际,读了《陈粟大军征战记》,我感到格外亲切,心情极为激动。那一幅幅壮丽的战斗图景,历历如在眼前。我觉得这是一本光彩照人的书,一本应当向广大读者特别是新闻工作者们推荐的书。这是反映陈粟大军北战南征的一部风云录。打开全书,似闻风雷激荡。它集中了那难忘的年代的激动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被称为报纸的生存竞争的“经济情报战”,日趋激烈。具体来讲,这就是:《朝日新闻》从今年1月25日的晚报起,每星期六增加有八个页码的经济特集《周末经济》,把它夹入《朝日新闻》日报,送给读者。作为对抗,《读卖新闻》于2月20日创刊《读卖家庭新闻》,每星期出四版,八页,在东京都发行五十万份,订费每月二百日元。同时,以经济专业报自居的《日经新闻》也从2月24日起,每星期一增加十二个页码的“日经星期一版”。《每日新闻》从1月起,每星期三增加两页经济报。各政治团体的报纸和地方报纸,如《北海道新闻》《中日新闻》《西日  相似文献   

18.
一我是胶东人,所以对1999年11月24日发生在烟台外海的“大舜”号海难事件,当时就十分揪心,现在仍难以释怀。近来偶翻《中国新闻奖作品选(1999年·第十届)》,读到获得二等奖的《八个男人换回来的一个生命》一文,心中似打翻了五味瓶,百感交集。那惨痛迸溢的一章是早翻过去了,但这篇好新闻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无尽的。顺便说一句,我们以新闻为业的人,谁个案头没有几套中央和省市记协编印的好新闻选呢,那么你就时时翻阅它们吧,正所谓开卷有益哩。这篇《八个男人换回来的一个生命》,重新读来,引起了我诸多关于新闻选材、…  相似文献   

19.
据美联社报道,在美国时间星期一揭晓的2007年普利策奖获奖名单中《,华尔街日报》赢得了两项荣誉,其中一项是普利策优异公众服务奖,这是由于《华尔街日报》在2006年报道了影响美国企业的优先认股权丑闻,另外一项是《华尔街日报》全体职员赢得的普利策国际报道奖,主要是因为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负面影响进行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2014上海书展期间,有一本书在全国众多出版社推出的大量优秀图书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社会、专家及读者的关注和认可.它入选《时代报》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联合向上海白领推荐的三十本优秀图书;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接受《文汇读书周报》专访时推荐的三十三本有思想的优秀图书中,就有它.这本书就是由上海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中国原生艺术手记》. 从书名上看这是一本关于原生艺术的书,实际上它不仅仅是对原生艺术的探讨,而是超越了艺术的范畴,上升到思想和人性关怀的层面,故而在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中,引起了多方深切的关注和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