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雪(选节) 【法】圣琼·佩斯 于是降雪了,阵阵消隐的初雪,落溅在梦幻与现实织成的巨幅布帛;有记性的人们忘却了种种苦楚,我们的双鬓唯有床单的清香。这是大清早,盐灰的曙色笼罩,约莫早于六时光景,犹如客次于一个临时的港口,一处恩赐的避难所,在这里,散漫着串串静谧的伟大颂歌。  相似文献   

2.
李红梅 《学语文》2010,(3):19-19
《雪》是鲁迅先生的名篇。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其意蕴深邃,境界高迈,文笔优美,语言洗练隽永,是初中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然而,多年来,关于它的主题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3.
姚琦男 《学语文》2011,(2):25-27
1.以诵读欣赏文本为主,让学生在吟诵涵咏中感知意象,了解思路,品味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理解作品的寓意;突出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4.
对于鲁迅的散文诗《雪》的理解和分析,历来有着分歧。“历来”姑且不谈,只说今年。今年《破与立》第三期上,发表了曲辰同志撰写的《谈鲁迅的散文诗〈雪〉》。作者说:《野草》是鲁迅著作中“最难懂的一部”,《雪》当然也很不易解。为了不让大家“死于句下”,作者便对《雪》的“象下之义”,做了一番寻求和揣摸。他认为鲁迅当时已经“把希望寄托在广  相似文献   

5.
《苦雪》是青年作家关仁山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论从作品意蕴的角度看,还是从形式意味的角度看,这篇小说都与他的那些使他成为坛“三驾马车”之一的现实主义创造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差异主要体现为小说叙事的隐喻特征。小说故事的表意性、环境背景的寓意以及人物形象的内蕴诸方面都体现出这篇小说叙事的隐喻性。作品摆脱了在生活表面的艰难匍匐,在学与哲学的交汇点上实现了深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6.
庐山不仅是一座地理概念的大山,它也高在典籍中,高在中国历史上。历史的庐山,政治的庐山,宗教的庐山,文学的庐山,建筑的庐山,名人的庐山,在岁月的沧桑里依然光彩照人。那曾经烛照过几千年时光隧道的庐山也依然在湿润朦胧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当年的苏轼,曾经为“不识庐山真面目”作出颇具哲学意味的思考。今天,一个从小居住在庐山脚下、一如庐山的婉约女子,多少次沿着那陡峭的台阶,从号称好汉坡的山路上,在游人如织的寻访中不断去重新发现庐山的真面目。她沿着那些石阶小径反反复复走了许多遍,从牯岭街头那些沐浴在清风阳光之中与庐山息息相关、像草木一般在庐山上生生死死的小人物,在尽管“浸透了以前的风霜雨雪”,却仍然萦荡着“脚步的回音”的颇具童话色彩的别墅构成的“庐山幽深的历史隧道”中,从“一块石头,一扇驳落的门,一堵沉思的墙里,”这名叫姚雪雪的女子,用灵性的眼光拨开了庐山神秘的面纱。于是有了她的《夏都绘影》。  相似文献   

7.
《少年读者》2008,(3):31-3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方冬天的魂魄 北方的冬天,莽莽大野之上,朔风卷地,草木桔黄,周天寒彻,飞雪降霜,大河冰封,蛰虫盖藏,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混混沌沌、苍苍茫茫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原文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  相似文献   

9.
《看雪》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的主要原则是:1.激励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的途径之一就是激励。2.实践性原则。“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作用,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和与人合作、进行交流的技能。3.主体性原则。儿童是教育的对象,是发展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主人。4.活动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散文《雪》,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精妙绝美的写景散文,它对于陶冶青少年优美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写作能力,都是很有裨益的。《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发表于1925年1月26日《语丝》周刊第11期,后来作者收入散文诗集《野草》。在《野草》中,这是最明白、浅显、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一篇。  相似文献   

11.
章通过对《雪》的阅读反应描述,展示了本中存在的强烈的反讽效应: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确定了《雪》的象征意蕴及其反讽手法。  相似文献   

12.
学习步骤与要点 一、了解词及词牌的知识 二、熟悉写作背景 三、掌握字形词义(先自己做,再对照答案订正)  相似文献   

13.
石恒艳 《甘肃教育》2013,(23):90-91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9课,是明末文学家张岱山水小品代表作,文章以白描手法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现了这个曾经的富家子弟和现实的明朝遗民的失落情绪和雅趣。  相似文献   

14.
刘传贤 《双语学习》2007,(8M):139-140
意识流小说不可避免地面临作品怎样才会更具可读性的挑战。本文旨在揭示作者海明威独特运用的艺术匠心,不仅在对意识流创作技巧的精彩运用上,而且在对人类的意识和非言语状态的潜意识的成功描写上进行了艺术创造,开拓出全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5.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一篇精美的山水小品,是众多古代散选本经常收录的一篇,现行的中学语教材中也有数个版本选录了此。我们有幸多次在省市级教学研讨活动中观摩了此的教学。并查阅了一些书刊和网上资料,发现对于作品中“更定”和“强饮”(“强饮三大白”)两个词语的理解,各个方面之间存有较大的分歧,甚至有人在网上有奖征求对“更定”的解释,有人向北大中论坛网站求助.可惜至今都无人回应。  相似文献   

16.
朱金凤 《师道》2009,(11):61-61
要讲鲁迅的《雪》了。 这是一篇关于"雪"的精品。虽然自己做了精心准备,经过反复阅读,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但还是感觉有些棘手。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雪》的世界,理解鲁迅的品格,走进鲁迅的心灵,绝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想,学习《雪》应该做好这样几件事情。  相似文献   

17.
这篇课文描述了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课文有条理地写了下雪前的天气变化,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象,说明了“瑞雪兆丰年”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大雪的喜悦心  相似文献   

18.
1945年重庆谈判之后,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公开刊发,在山城引起很大震动,使得十分紧张的政治气氛一时平添了几分风雅。  相似文献   

19.
<正>(1)小酒馆里清冷寥落。我们面对面坐着,面前是两样简单的菜肴,一瓶酒,两只酒杯。窗外,今冬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地下着。(2)“雪天小酌,正好暖暖身子,干!”我向他举起杯。(3)他笑笑,和我碰杯,轻轻抿了一口。(4)我知道他刚刚经历了一场遗产风波,心情应该不好,所以特意约了他晚上一起吃饭。打小儿,我们便是一块儿光屁股长大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雪》的主题,诸家意见不一,而分歧的焦点在于有无象征和寄托上。我认为,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诗中,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寄寓了美好的理想,表现了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有所象征和寄托,这本是不少散文诗的特点之一。《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鲁迅先生在谈到《野草》的写作时,就曾经说过:“这二十多篇小品……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胡了。”又说:“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