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蒋传宝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2(4):58-58
教师的育人是用“心”来从事教育工作的,语言为心声,表情为心形。在教学中不同的“材”施不同的“教”,喜怒哀乐都会在脸上以表情的形式表现出来,高兴时喜笑颜开,生气时就瞪眼睛,丧气时就耷拉着脑袋,这就是体态语。他在一定的程度上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人的表情、姿态、动作、目光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6.
7.
音乐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音乐的本质是人类感受的本能表现,是一种自然流露,它是听觉的、感觉的,它是实施素质教育很好的载体,是提高全民族音乐素质的重要渠道。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正确的、优雅的体态语言能够改变、扩展、加强、否定或增进课堂口头语言的信息和信息量; 相似文献
8.
李剑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
体态语言是一种非有声语言,主要靠身体或身体的动作输出信息,以实现信息发送者的目的而形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本文充分运用了各种体态语言技巧,特别是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的配合,使班主任的工作富于艺术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10.
教师体态语言可以辅助有声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恰当合理地运用体态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儿童,教学的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另一种语言—英语。本文基于我国小学教师体态语言运用的状况,探讨了教师体态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规范运用教师体态语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刘静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
肢体语言是运用各种手势、姿势、面部表情等身体变化表达的一种无声语言。从交际的功能上看,肢体语言常能更真实地传递信息,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在语境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对肢体语言的研究,我们可以解读那些政治家肢体语言的深层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把握国际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语言与学外语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除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外,不同的文化还有各自的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时,相同的肢体语言形式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本文简单对比中关肢体语言的差别,并介绍了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以此来说明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多了解一些国外常用的肢体语言是会有帮助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中内容最丰富,作用最大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语言讲解外,身势语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身势语言、手势语言、目光语言和面部表情四个方面简单讨论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试论授课中形体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体语言包括身姿语言、头颈语言、手势语言、面部语言、眉目语言。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运用它可以塑造讲课的节奏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产生对教学内容的追忆和遐想。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除了运用语言这种普遍的方式外,体态语也经常被运用。体态语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对比研究中英文化中的体态语,让学生解另一种语言中体态语的重要性,以期达到英语教与学的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体态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晓明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1):71-74
体态语是交际中常用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它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着重关注非语言行为的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通过比较中西体态语的共性及差异,探讨了中西文化在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民族性格等四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论非言语交际中的体势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言语符号是交流中必不可少的,而体势语是非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了体势语的概念、特点、社会功能,并分别从空间支配、目光语、身体接触、姿态动作、面部表情五个方面讨论了体势语的交际功能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刘娅婷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8(4):106-110
身势语属于非语言交际的范畴,但在语言交际中有着补充说明强调、增加、象征或替代等含义,因此对身势语的作用不可忽视。身势语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国家地区,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语义。所以,研究身势语的文化特征对外语研究工作和跨文化交流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华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12(3):80-84
本从,分化交际角度对非言语交际的主要方式——体态语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讨论了体态语的化差异及在外语教学中导入体态语化的必要性和方式,目的在于帮助外语学习及对外交往人士提高跨化交际能力,适应全球化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