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它们的冷热程度是一样的.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来冷却物体时,用0℃的冰效果更好些.不是因为0℃的冰比0℃水更冷,而是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时要吸收热量.  相似文献   

2.
用接近0℃的冷水浸泡冻肉,解冻效果最好.冻肉的温度在0℃以下.若将它放在热水中,冻肉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其外层迅速解冻,温度很快上升到0℃以上,此时,内外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热传递的速度也就下降了,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吸收热量而形成硬核,成为“夹生”状态.若将冻肉放到冷水中,  相似文献   

3.
Ⅰ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的热量作为热量的单位,这个单位叫做卡。(90年武汉市)2.干木柴的燃烧值是3000千卡/千克,要得到15000千卡的热量,至少要燃烧干木柴千克。(93年天津市)3.酒精的燃烧值是7200千卡/千克,读做。完全燃烧0.2千克的酒精,能放出千卡的热量。(93年上海市)4.水的比热为,读作,它表示1克(或1千克)的水温度1℃时所的热量是1卡(或1千卡)。(91年江西省)5.两个相同的瓶子,分别装上质量和初温部相同的水和煤油。当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之后,的温度升得高一些;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相等,则需要吸收的…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物理》第一册第41页第三题: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如果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蓝伯〕冰投入OC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O(’),过了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八.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题中,OC的冰是否可以熔比为时的水呢Y不会.口为虽然温度达到了熔点,但由于OC的冰、OC的水和周围气温也是hC.它们的深度相同.互相之间不存在温度差.f)C的冰不能从周围物体中继续…  相似文献   

5.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混合时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通常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用公式Q—l,,l凸t来计算.1.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和单位,,l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干克”.凸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量,单位是“”C”.当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凸t—tZ-t;(ti为物体的初温,t;为物体的未温);当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时,乙t一2;一Z。…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第三节后面(P_41练习3)有这样一道习题:“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如果两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没有热传递。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7.
温度、热量与内能是物理学中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基本物理量。初学者往往将它们相互混淆,下面就一些常见的错误说法进行分析。例1“一个物体具有50J的热量”,“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这两种说法对吗?分析:热量不是一个描述状态的物理量,而是一个和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例如,100g10℃的水跟50g55℃的水混合后的温度为25℃。在此过程中,原来质量为100g的水,温度从10℃升高到25℃,根据Q=cm△t算出,它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了6300J的热量,即内能增加了6300J。原来质量为50g的水,温度从55℃降低到25℃,在热传递过程中放出了6300J的热…  相似文献   

8.
分析 当两个物体放出(或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互相接触,如何发生热传递,主要是看它们的末温,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因此关键是正确判断出两个物体的末温,我采用归“1”法处理这类问题,效果较好,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比热人们取各种不同物质1千克,使其温度升高1℃,测量它们吸收热量的情况时,从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各种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是不相同的,这表现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特性上的不同,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比热容的定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它的符号是C,单位为焦/(千克·C).实验证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时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对例如水的尸h热是4.2X103焦/(十克·℃),这表示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相似文献   

10.
例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B.加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O℃的冰化为0℃的水,因为温度没变,所以内能不变 要做对上面两道题就必须弄清温度、内能、热量这三个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对“温度”、“内能”、“热量”容易相互混淆,如对“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最后温度高”,“温度很低的物体可能不具有内能”等问题,解答时解释不清,错误率较高.这些概念是学习中的难点,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在初学时必须搞清它们的本质和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要点概述(1)燃料的燃烧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燃料燃烧值是燃料的属性,不同燃料燃烧值不同.如果某种燃料的燃烧值为q,质量用m表示,那么计算燃料放出热量公式Q=mq(注意:课本上没有此式,但不难,应用起来方便,供参考.)(2)炉子的效率: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现代大型锅炉的效率可达90%,而小型锅炉平均效率是60%左右.(3)内能的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和利用内能来做功.(4)热机是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内燃机是常见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哪个比热大”的讨论景泰县正路乡石井学校薛延勇原题: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等,温度相同。先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8℃;取出甲(设热量和水量均无损失),再把乙投入这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8℃。由此可知()。A.甲的比热大B.乙的...  相似文献   

14.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10分,每小题1分)()1.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2.听有的固体都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进行熔解。()3.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4.冬天冰冻的衣服,在室外能慢慢的干了,这是升华过程。()5.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后,冰将熔解,同时水温将升高。()6.物体中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分子做热运动具有的能叫做热能。()7.同一物质的凝固点总跟它的熔点相同。()8.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但不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9.柴…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温度、热量和热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热量越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I))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热能一定增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能测量物体的温度,是由于温度计的 液体能变得与所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B)一切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 (c)1卡就是1克水在1℃时所吸收的热量 (D)一杯开水比一杯冰水含有的热量多 3.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铁球和铜球,放在开水中煮很长时间后,它们将( ). (A)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热学综合题的题型较多,其中一类重要题型是:几个初温不同的物体接触时发生热传递,其中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若不计热损失,则有高温物体放出的总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总热量.即Q吸=Q放。通常把“Q吸=Q放”叫做热平衡方程.要快速运用热平衡方程解答这类综合题,必须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彼此发生热传递的几个物体的末温度相同.请看下面的例题.  相似文献   

17.
温度、热量、内能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几个重要概念 ,正确理解温度、热量、内能的要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 ,中考中围绕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考查题目也是比较多的 ,正确理解这几个概念 ,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一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描述物体所处的状态的物理量之一。其实质是反映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对某一物体而言 ,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或“没有”。2、热量表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是与热传递过程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一)热膨胀1.规律: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的时候膨胀,在温度降低的时候收缩。在相同条件下,固体膨胀得较大,气体膨胀得最大。应理解:(l)“一般”物体,不是“一切”物体。有些物体反常,如水在0℃~4℃时热缩冷胀。(2)温度“升高”不是“高”。温度“降低”不是“低”(3)“相同条件”指的是:①相同体积;②相同的温度变化。2.技术上的意义(1)不同物质的膨胀能力不同:制成双金属片等。(2)物体热胀冷缩受阻,会产生很大的力,技术上,要防止这种力的破坏作用。3.常用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调整初中物理教学要求的意见”,初中物理第二册热学部分要使学生建立热量的初步概念;掌握热量的单位、燃烧值的概念和单位;掌握比热的概念和单位,了解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会用热量计算公式和热平衡方程进行简单计算.了解混合法测比热的原理,会用量热器测固体物质的比热.对于分子热运动、热能、物态变化、热膨胀、热传递则要求一般了解.为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和了解上述要求,我们编了如下练习题,(注:有※号的表示选作).一、填空题:1.在15℃的室内,放一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把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则温度计的读数是().2.0℃的水和0℃的冰,他们的冷热程度是:().(冰大、水大、或相等.)3.500克水,温度由0℃升高到10℃吸收的热量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热膨胀1.规律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的时候膨胀,在温度降低的时候收缩。在相同条件下,固体膨胀得最小,液体膨胀得较大,气体膨胀得最大。注意:(1)“一般物体”不是“一切物体”。有些物体反常,如水在0℃~4℃时热缩冷胀。(2)温度“升高”不是“高”;温度“降低”不是“低”。(3)“相同条件”指的是:①相同体积;②相同温度变化。2.技术上的意义(1)热膨胀对人们有益的利用:如双金属片。(2)物体热胀冷缩受阻,产生力的破坏作用,要防止,如铁轨间留空隙等。(热胀冷缩是无法防止的)。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