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不能被简单地视同为物化的教育资源,在被强制性的流动中,教师以"怠工"等消极形式抵触流动政策。自由流动是教师流动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在流动政策执行过程中,教师的自由权利不容忽视。研究认为,物质的匮乏与自由权利的丧失是教师自由流动的主要推力。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中,自由流动起到"稳定器"的作用,在实现教师流动政策目标上其效果优于强制性流动政策。研究认为,在制定和实施教师流动政策中,应尊重教师是否参与流动的自由权利,应坚持"无补偿不剥夺"的教师流动原则,应以契约保障教师和学校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6,(2):21-26
在实施教师流动政策时,一些地方教育部门采用强制的做法,忽视了教师的自由,导致政策效果不佳。教师不同于物化的教育资源。在教师流动过程中,教师自由应当得到尊重。教师流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定要保障教师自由。本文重申诱致性流动制度立场;强调扩展政策应用范围,调节所有教师的流动;抓住经济驱动力,有效调节教师流动;用教师自由流动倒逼地方政府教育作为,可持续地推进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人才正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下,通过市场实现自主择业和自由流动。近些年来,高校人才流动已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高校教师的自由流动特指改变人员隶属关系的流动行为。目前在制度和观念等方面存在的某些障碍,已经成为教师自由流动的羁绊。要实现自由流动,根本的是让高校教师的身份由过去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相似文献   

4.
规制与自由是政府针对教师流动失序所选择两种的不同治理倾向,分别蕴含着不同的价值主张和特征属性,二者之间存在着矛盾,也存在着张力。推动高校教师流动治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以促进人力资源在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最优化自由流动;另一方面要针对流动过程中的失序问题采取相应的规制举措,以避免"疯狂挖人"所造成的恶性竞争。如何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保障教师自主发展权利、履行政府教师管理职能是高校教师流动治理需要厘清的关键性问题,在本质上表征为规制与自由之间的价值平衡。从高校教师管理的矛盾和趋势看,以规制保障自由是推动高校教师流动治理问题解决的价值实践诉求和应然价值选择。促进以规制保障自由的价值取向转变需厘清教师流动中规制与自由之间的价值关系,维护公平稳定,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培育;突显服务导向,实现政府教师管理职能变革;保障发展权益,促进教师自主选择机制优化。  相似文献   

5.
王娴娴 《现代教育科学》2022,(2):123-128+135
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重点大学政策与高校教师流动的变迁的关系,分析发现,高校教师的流动是重点院校政策下国家权力主导、院校市场驱动、学术专业文化强化的结果;更进一步分析发现,重点院校政策的不同取向会造成院校不同的行动取向,进而造成高校教师流动的不同样态。随着重点院校政策的不断发展,重点院校评选方式开放化、建设主体学科化、建设方式市场化、建设目标科研化、建设依托项目化等加剧了高校教师流动的范围和频率,促使高校教师“孔雀东南飞”,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和工科教师流动大的现象。未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流动的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可通过加大中西部“双一流”建设力度,重视基础学科和教育教学等扭转高校教师流动的无序局面。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流动自由特指改变人员隶属关系的流动行为.权力固有的扩张本性和副作用、教师权益保障法律制度滞后、高校人事管理体制不健全是高校教师流动的主要障碍.为此,必须树立“教师权利本位,行政服务本位”的理念,健全和完善教师权益保障法律制度,改革高校人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政策是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根本依据。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政策的梳理,以单向流动、双向流动和平行流动三种流动类型为维度,可将教师流动政策分为起步、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现阶段政策虽已发展到成熟阶段,但还不够完善,我们需要在流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中增加人文关怀,合理调控流动政策的各项要素,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健全教师流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流动是一种生产要素寻找其最优配置点的一个过程,教师人力资本的自身属性要求其通过有机的流动充分实现其价值。高校教师流动管理是从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的角度,协调和沟通教师与其相关组织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高校教师人力资源,使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在流动中升值。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合理流动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和国家核心竞争力增强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流动过程中存在庸者不能出、新人不能进、能者不平衡、流动不正常等问题。阻碍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因素主要有教师权责认识不清、内外部保障规范不足、流动手段办法单一、绩效管理不够等。因此,促进高校教师合理流动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师流动的权责认识,加强内外部制度改革联动,完善合理流动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是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策略。我国高校教师何以流不动?完善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尚未建立是主要原因。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之所以流得动,是因其已建立起由保证机制、"流出"机制、"流入"机制和共享机制等共同构成的完善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我国高校应通过逐步推行教师非终身制、吸纳"非升即走"制度和"非走不升"制度的精髓、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和健全高校兼职教师制度等,构建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让高校教师得以真正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基于不同的资源优势和利益需求,自然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大致分为:强势利益主体、弱势利益主体和无相关利益主体,他们既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又表现出不同的利益期待。在高校教师流动政策的执行中,不同的策略选择使他们常常表现为不断地冲突与制衡,对高校教师流动政策执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探寻多利益主体的存在及其运行表现,并引导使其达到一种相对的公平,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流动问题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教师流动政策经历了不断地发展完善,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问题。教师流动政策制定理念以强制性主导,政策规定零散、凌乱,缺乏体系性,政策执行偏离目标而走向失真,政策内容贫乏和不合法等问题。为此,要确立以人文本,重在引导的教师流动政策理念;形成健全完善,具有操作性的教师流动政策体系;构建利益表达协调机制,改进教师流动政策执行过程;推进清理修订,强化教师流动新政策制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美、德高校教师流动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德两国高校教师的流动机制主要有四种:晋升机制、招聘机制、任期机制与兼职机制。这四种机制体现了主动流动与被动流动、近亲繁殖与学术交流、学术压力与学术自由及层次结构与教师流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研究》2017,(6):53-58
高校教师流动的过度寻利性导致了工具合理性的对价值合理性和交往合理性的僭越。高校在教师流动中过度短视化行为对高校长远发展的制约超过了短期效益溢出。高校教师流动的理性失范加剧了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因此高校教师流动度需要以学术共同体繁荣、学术劳动力市场生态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与教师个体发展相协调作为其流动合理性的限度,并强化高校教师的学术责任承担以降低教师流动行为的高寻利性;以高校教师人才头衔动态评价机制促进高校教师流动的理性化;以高校教师流动的协商、补偿等机制强化教师流动的契约管理;以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价机制改革促进高校教师引入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流动是必然的。高校教师流动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为了避免无序的高校教师流动,教师所在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师人力资本投资的流失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以应对日益增多的教师流动。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54年,我国就制定了高校教师职称政策。1960年2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96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了我国第一个高校教师职称法规。1986年2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规定》,对高校教师职称制度进行改革。随后,有关部门公布了一系列条例和规定,使高校教师职称政策日臻系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综观高校教师流动的研究成果,学界从不同角度对高校教师流动进行研究,分析高校教师职业流动的内外部因素,考察高校教师流动意愿和流动倾向,有助于全面合理地构建大学教师流动机制,促进学术繁荣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师是高层次的教学和科技工作者,合理的高校教师流动对于挖掘教师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高校教师的流动存在不合理性与盲目性,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我国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校师资横向流动类型及其多角度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人才流动尤其是人才的横向流动给高校组织与教师个体带来的影响,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学界和高校人事管理关注的热点。高校教师的横向流动根据不同的流动参照点,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的横向流动。当然,无论是何种横向流动,高校教师的横向流动的张力都存在清晰的主要因素张力作用线,即教师个体的职业动机、科研组织的效能规则以及教师资源不均衡分布及阶层化的社会流动驱力,在引导或加剧高校教师的多向度流动。只有对高校教师的流动类型和流动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才能有利于高校及社会相关部门更加合理地通过流动来配置高校师资。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教师的流动日益频繁,流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合理的流动,也有自主的随意流动,这种随意流动引发了许多非议.因此,不得不考虑自由流动的道德底线问题.高校教师中的自由流动者应该珍学校对自己的培养和自身的名誉,遵循一定的流动规则,在此基础上的合理流动才是社会所欢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