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播现场直播节目在新闻发生现场和听众互动,这种模式为听众所喜爱。但是,这一互动环节在研究中往往被等同于和非现场的听众进行互动,因而被忽略。其实,广播现场直播中的现场互动是广播和听众的重要黏合剂,是体现直播现场感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传播效果的利器。用好广播现场直播节目的现场互动环节,可以从少数人入手影响大多数,精心设计可以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广播现场直播节目中现场互动的发生条件、影响原理和方式、节目中的权重比例以及如何设计、策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磊 《中国广播》2011,(9):54-56
广播现场直播节目在新闻发生现场和听众互动,这种模式为听众所喜爱。但是,这一互动环节在研究中往往被等同于和非现场的听众进行互动,因而被忽略。其实,广播现场直播中的现场互动是广播和听众的重要黏合剂,是体现直播现场感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传播效果的利器。用好广播现场直播节目的现场互动环节,可以从少数人入手影响大多数,精心设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广播现场直播节目中现场互动的发生条件、影响原理和方式、节目中的权重比例以及如何设计、策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场直播ABC     
十多年前,一股强劲的南风,由沿海刮到内地,由经济台刮向人民台,由市级台影响到省级、 中央台。这就是以节目主持人为中心的直播板块节目。 直播节目是以主持人形式在直播间进行直播的广播节目。珠江经济台率先推出以后,迅速得到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广播的要求越来越高,报纸、电视媒介的竞争,使广播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以便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直播节目分室内播出和现场直播两种。室内播出即属于在直播室内的直接播出;现场播出指在某特定场合直接播出现场情景的播出。 , 现场直播不同于现场转播。现场转播不需要严谨的节目策划,只是在技术上做好保证就可以了。而现场直播对整体节目策划的要求比较严细、具体。 现场直播节目的整体策划,关系到节目的深度和广度。首先是时间和地点的确定:现场直播节目的播出时间、地点和内容,都是按照听众的生活需要和生活规律精心安排的。要尽量避免单方面安排节目的状况。我们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现场直播节目的时间,大都选在上午10点。这档时间,听众可以在室内边做家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互动式广播现场直播逐渐成为发展较快的一种直播形式。它使广播节目的可听性更强,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听众、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本文以一次大型互动式广播现场直播为例,介绍其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缪缤 《视听界》2002,(1):49-4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广播在开发、深化和拓展为听众服务的功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现场直播这一广播形式,在广播宣传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94年开始,常熟电台在文艺生活类专题节目时间内,开辟了与大型商场联办的周末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2014,(11):50-50
本刊讯2014年10月28日,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第51届大会在我国澳门闭幕,中央电台选送的作品《一路向前》《人生搀扶》分别获得"最佳播报"类大奖和"公益广告"类大奖,《功夫》和《草原人家》分别获得广播剧类和纪实专题节目类推荐奖。《一路向前》是中国之声借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20周年之机推出的11场"中超"联赛现场直播节目。送评的节目由方亮主持,他从频率定位和目标听众的需求出发,在解说比赛战况的同时,就听众关注度极高的话题与嘉宾展开探讨,并通过微信、微博与听众直接互动。  相似文献   

7.
王怡兵 《东南传播》2016,(9):110-112
广播现场直播报道于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重大或突发的新闻事件,凸显广播轻便、迅捷、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当代广播占领舆论前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各级各地广播电台采用,也越来越广泛地为听众所认可。本文试图通过若干节目实例,梳理出面临重大或突发事件时广播现场直播报道的传播策略,以期对如何做好广播现场直播报道提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直播节目设置刍议及其它孙世纪,吕庆书主持人直播节目有许多优点:它编排形式活,简化了广播节目的流程;能快速传递信息,现场直播与社会同步;听众参与节目,丰富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内容;重要事件进行追踪连续报道,突出了重大典型的报道分量。任何事物都有...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低迷,但对财经证券节目市场价值的判断,与证券市场一样需要逆向思维:节目的关注者(听众)并没有离开,编播人员信心决定着节目的生存。现在要做的是更加市场化的节目调整,尤其是对节目进行结构性调整,更全方位地服务听众,同时强化节目的互动与地面活动推广。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经济广播节目制作团队水平、能力的提升,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何忠 《视听纵横》2006,(2):82-84
1999年底开播的《法制经纬》节目,是衢州广播新闻综合频道的一档重点栏目,集采编播于一体的我,始终坚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讲国家法律法规,并且坚持不断探索和尝试运用多种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户外现场直播、举办有奖竞猜、在田间地头做直播、将录制好的节目音带送进监狱播  相似文献   

11.
广播在与报纸、电视媒介竞争中要了解自己的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构成和需求,以便更好地调整节目为听众服务。大学生听众群体作为特殊的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状况及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节目做出调整与改进,其意义不仅是完善节目自身和满足大学生听众的需求,而且对于广播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以自己的优质名牌节目争夺受众市场,繁荣广播业,也具有启示价值。 一、大学生收听广播的基本状况 听广播在大学校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可以说是大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有相当多的同学甚至把听广播当成是自己的业余…  相似文献   

12.
广播录播:弥补直播的不足苏庆明目前,直播的形式是根据内容而决定的,大致可分为文字直播、现场直播、热线电话直播。各种直播节目形式确实有各自的优点。譬如热线电话直播,可以使受众在几千里、上万里以外的地方直接参与节目。主持人与听众之间互相对话,互相联系,直...  相似文献   

13.
"现场直播"属广播新闻的优化报道形态,这一节目形态,在广播中发挥着极大的传播功能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各家广播电台所采用,赢得了大量听众.它是一种非常具有冲击力的报道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将逐步走向常规化、平民化.本文就现场直播进行分析讨论其优势,探讨做好直播的关键要素,以达到增强报道的效果,更好服务于受众.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关乎国计民生。在湖北省丹江口库区最后一批移民全部搬移库区之际,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与中央电台、鄂、京、津、冀广电及网络媒体合作,联合推出大型现场直播节目《同饮一江水,共有一个家——南水北调湖北大移民》,充分发挥广播的传统优势,突破报道形式,倾力为听众打造了一次精彩的现场直播,为业界所瞩目。本文通过分析此次直播中的亮点和特征,揭示了我国广播事业在发展中与新媒体互动创新的强大后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广播事业真是兴旺发达,这一点也具体表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出来的诸如交通台、经济台、证券台、信息台……等各类广播电台方面,让人有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电台一多,听众可收听的节目也就多了起来,而且如今的节目多采用从西方舶来的主持人现场直播的方式。因此在这些电台开办之初,其节目也的确让广大听众耳目一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这种方式主持的节目听得多了,听众就渐渐地漠然视之了,那曾经的新鲜感也渐渐消逝。其实广大听众对电台这种敬而远之的情况的出现,不仅仅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应…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广播播出过程中,工作人员常常会忽略对电平的调整或对电平进行不合理的调整,一个合理的电平调整,会影响整个节目播出的效果质量。通过对录制节目与直播节目两个常态化播出模式分析,进一步了解电平对录制与直播节目的直接性影响。合理的电平调整会提高节目质量,增加对终端听众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7.
杨忆 《东南传播》2012,(7):144-145
电视现场直播节目作为对发生在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突发事件现场直播的效果是其它媒体不可比拟的。本文简述了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策划的题材划分,从"现场直播和现场直播报道的关系"、"直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新闻现场与背景材料的关系"、"演播室主持人与现场记者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作了阐述,提出作者的看法,并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在传媒竞争愈来愈剧烈的今天,追求新闻节目的个性化已经成为受众市场的必然选择。烟台电台新闻频率于2004年7月开播的《红波访谈》就是这样一档为主持人量身打造的新闻评论节目。每周五早7:30现场直播,每期30分钟。该节目的组织形式是,邀请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以及权威人士、专家到直播间做嘉宾,就某一社会热点话题或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剖析和解读,为听众呈现出全新的新闻视野。  相似文献   

19.
广播节目营销,是以听众需求为出发点,从科学规范的收听调查入手,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听众对广播节目的要求、愿望和呼声,弄清他们的收听习惯和收听方式,详细了解他们对现有节目的意见和建议,并据此规划或调整一个台的节目结构设置,确定每一档节目的宣传定位。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衡量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进程的标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韩彪 《现代传播》2003,(6):39-42
视新闻现场直播节目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中国电视新闻改革进程和改革取得多大成绩的标尺之一 ;舆论环境的可喜转变 ,为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提供了更大可能 ;不断调整直播理念、规范直播运作的专业化、提高直播运作的机动性 ,是增强直播传播效果的当务之急 ;媒体主管者对现场直播的掌控 ,取决于对媒体操作者的认可、对观众需求的正确判断和对媒体竞争环境的清醒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