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大象北迁”,因其稀缺性、突发性、关联性、趣味性成为各路媒体报道的热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传播效应,让各级媒体及云南省,乃至整个中国的形象宣传“破圈”。新闻要“破圈”,必须抢抓机遇、以“快”取胜、打破常规、做优策划、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2.
刘薇薇 《新闻战线》2023,(11):66-68
湖南广电创新探索“新闻大片”模式,切中时代热点,关注发展焦点,构建宏观的新闻时空观;讲好新闻人物的故事,展示人物性格张力,连接起人物的故事框架;构建起台网联动、“大屏+小屏”、“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立体式传播体系,将“新闻大片”打造成平台的品牌IP,强化主旋律节目的标识感。  相似文献   

3.
马斌 《中国广播》2008,(9):49-51
当前国内摄影新闻界打假呼声日益高涨,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但是广播新闻创优参评作品的“打假”问题却长期被人忽视,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给广播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在危害。本文对广播新闻创优作品后期加工制作造假行为的表现、成因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提出走出这一误区,铲除广播行业“周老虎”、“刘羚羊”、“张飞鸽”们的四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热点”和“焦点”,近些年部分新闻媒体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一个新闻价值概念──“冰点”,或者说“冷点”。我们不妨先看一个“热点”与“冰点”比较的实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从字面、实质意义及社会影响上,都可以是“热点新闻”的代表。而国内大报之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栏目(另有一相关栏目《冰点》)则率先打出了“冷点”的招牌,并显现了与普遍性的热点新闻截然不同的内容与风格。“我们不想标榜自己,只想踏踏实实、平平静静地观察生活,将那些人们确实想知道、应该知道的事件、人物,以一种适宜慢慢品味的…  相似文献   

5.
谭敏 《新闻知识》2000,(1):39-40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新闻界交流的加深和电视自身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栏目和节目形式相继产生。“说新闻”就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在这种新的节目形式中,播音员以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出现,以亲近性、可信性和个性化的主持与观众形成信息和情感上的交流。“说新闻”一出现,就以其独特的形式为各电视台纷纷看好,也立即成为电视从业人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拟就“说新闻”的产生背景及特点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同行。 “说新闻”产生的背景 “说新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首先,“说新闻”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  相似文献   

6.
博客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陶从主题和功能方面对“新闻博客”与新闻传媒加以辨析。理性地分析“新闻博客”在结构和传播功能方面的特性,最后得出“新闻博客”无法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也很难发挥现代新闻传媒的功能,“博客”不能成为新闻传媒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关注热点,在热点中充分挖掘新闻,这是新闻采编活动中的常理,这些热点是新闻信息资源的富矿。但应该看到,新闻无处不在。信息和新闻的“冷”与“热”是相对而言,可以在变化中相互转化。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进程和建设新农村的现实活动中,关注热点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冷信息”和“冷新闻”的存在、挖掘及策划报道。  相似文献   

8.
戴恒曙 《新闻世界》2009,(10):116-117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些媒体一改高高在上的姿态,开始以受众的视角关注普通人身边发生的普通事,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寻找新闻、发现新闻、解读新闻,反映日常状态下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和所思所想、所难所惑。由此,“民生新闻”在新闻传播中成为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并受到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9.
李辉 《今传媒》2005,(11X):51-51
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与大众文化的崛起,我们的媒体现今正沿着“新闻八卦化”和“八卦新闻化”的道路大步前进。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有些媒体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无关社会大众利益的事件侵占了大部分新闻版面,八卦事件一再成为新闻焦点,而新闻自身的品质已不再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11.
民生,历来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热点。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化的报道方式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生活生产状态的新闻,正越来越成为各级党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小新闻”是一种短小精悍、思想性强的新闻模式。它不是一种固定的新闻体裁,而是小通讯、小故事、小消息、小言论等具有一定新闻价值、文章篇幅短小的新闻集合体。“小新闻”着重突出一个问题,代表着一个方向、一种方法、一种新风尚。“小新闻”所反映的内容,有的是展现时代特色的正面意义的新闻,有的是关注群众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都市电视频道节目中地域新闻出现了多元化的表述方式,其中方言新闻的兴起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致,“雾都夜话”、“阿六头说新闻”等作为地域新闻节目的表达方式也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竞争的实质是信息竞争,而突发新闻是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信息。不管是自然性突发事件还是社会性突发事件,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且往往具有灾难性,无疑会形成一股冲击力和震撼力,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此时,各方媒体都会调兵遣将,保证时间、版面,及时报道突发新闻。突发新闻报道从推出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监督概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新闻知识》2004,(7):28-29
在央视《焦点访谈》十周年之际,新闻舆论监督再次成为社会焦点,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广大新闻工作更是借“三项学习教育”之东风,密切关注新闻舆论监督的发展,深入探讨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在规律。然而,对于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目前尚未见统一的说法。值此,笔谈点个人拙见,只为抛砖引玉而已。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间以来,民生新闻成为各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报刊纷纷推出一些关注平民生活、反映民情民意的专题、栏目,把目光对准老百姓,倾听群众呼声,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无疑让广大群众拍手叫好。对此,我们应感得欣慰,这是各地新闻单位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的结果。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7.
徐婉晴 《新闻世界》2014,(4):286-28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热点事件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成为了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舆论的非理性成分决定了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余姚“鞋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评论通过事件发生后尊重民意的评论态度来稳定社会情绪,通过事件转折后引导民意的评论技巧去转化社会舆论,通过事件总结后反思民意的评论原则来深化社会认知。在此次热点事件中,新闻评论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正确、及时、权威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彭西平 《新闻前哨》2003,(11):57-58
国际新闻事件有焦点、热点、难点、疑点、趣点及突发点等诸方面的内容,而尤以热点问题更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热点新闻的报道。 一、要遵循国际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 所谓报道国际新闻的一般规律,是指不可漏发大家公认的重要的国际热点新闻。这是广大读者都普遍  相似文献   

19.
发轫于报纸、滥觞于近年来的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如今正呈现“蓬勃”之势,《民生热线》、《今日一线》、《民生大参考》、《行风热线》、《民生关注》之类的民生新闻栏目可谓层出不穷!各媒体纷纷追求“民生新闻”、群众百姓谈沦关注“民生新闻”、领导赞赏鼓励“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以其一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清新之风、上升之势,迅速占住一些媒体的新闻视角,吸引民众眼球与耳膜,说其正成为一股“民生新闻热”不算为过!  相似文献   

20.
去年10月末,在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开播一周年之际,该栏目在总结自身新闻实践的基础上,打出了“公共新闻”的旗号,并邀请国内新闻传播领域的20多名权威专家就“公共新闻”与卫视新闻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一时间.“公共新闻”这一电视新闻新形态(抑或是新概念)成为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者将其看作是中国社会新闻继“民生新闻”之后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