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先简略钩沉“贱商”,“抑商”的历史由来,然后以“三言二拍”的大量内容为基础,多侧面地论述其对传统旧观念的冲击。从而形象地反映了明代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重商意识大为加强,使社会经济和人们的价值观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晋商"专指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为明清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倡导"学而优则商"观念,优秀学子将商作为本业,开创了中国传统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格局。"学而优则商"观念的实质是崇商、重商,是传统思想与三晋大地的自然、经济、历史因素高度契合的结果。它架起了传统文化的底蕴、精髓与商业行为、商业伦理有机融合的桥梁,进而锻造了熠熠生辉的晋商群体和晋商文化,是儒商精神的典型代表。晋商对儒家传统经济伦理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形成了独特的义利观、诚信观、勤俭观,是优秀的商业文化遗产。研究此观念,不仅有利于弘扬晋商文化,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丽涛 《红领巾》2004,(6):89-91
宋代以后,士大夫经商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学者一般将其归因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实际上,商业的发展仅仅是士人经商的原因之一,若从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来看,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实行与其大有关系:科举制的实行,导致士大夫政治、经济地位的降低,并进一步损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不得不通过从事一向被人看不起的商业活动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期抑商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清政府是否推行了抑商政策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是包括笔者在内 ,绝大多数学者都是用现代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抑商”所指内容的 ,忽略了当时决策者对抑商的认识 ,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探讨。历史事实是 ,明清时期人们把抑末、抑商看成是对商人收税 ,这是抑末、抑商内容的唯一所指 ,并不包含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5.
"重农抑商",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社会一个既定政策,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用力甚多.传统观点认为是儒家的主张,如果笼统地说,也不错,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人们一言以蔽之曰:儒学.但如果认真分析,其实不尽然.先秦的原始儒家是不主张"重农抑商"的,"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只是到秦汉以后,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而土地兼并的主体又由官僚地主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商人地主为主,"重农抑商"这一法家的主张便被儒家承接过来.  相似文献   

6.
近代浔商长期受传统儒学思想文化的熏陶,在他们身上传统儒商的文化意蕴占了主导地位。文章从文化的层面探讨浔商在艰辛创业、不懈追求、锐意进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精神与文化意蕴,探析浔商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失利衰落的悲蒯,从而引起我们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齐文化和鲁文化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鲁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其典型是儒家文化;齐文化是工商文明的产物,其文化成分是复合的。儒的变通性特点说明儒学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儒商已经出现在当代市场经济舞台上。儒商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韩实 《考试周刊》2011,(6):31-32
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士商关系的梳理,反映了商之间存在着森严的阶级壁垒。然而这一切却从中唐这个“安中国古代社会传统士人阶层文学观与商业文明交互影响、两史之乱”后万方多难的时代开始转变。  相似文献   

9.
刘邦刚一建国,就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当时恢复和发展农业有一定作用。不过,刘邦时期的商业经济仍有一定的地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明初商业政策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认为:不能把明初的商业政策看成是单纯的“抑商”政策或单纯的“通商”政策;从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民族贸易政策、海外贸易政策和金融税务政策的演变过程上看,当时商业政策在总体上呈现出从“抑商”到“便商”的变化趋向;这一经济政策的变化趋势,取决于社会经济变迁的作用和影响,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而为明中后期“边禁”、“海禁”、“银禁”的开放与商人活跃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苟子所处的春秋战国的社会实际出发,从“性恶论”和工商业与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荀予的重农抑商思想。  相似文献   

12.
重农抑商与中国商人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商人自产生之日起 ,就始终处于受贬抑的地位 ,为追求秩序稳定的封建王朝 ,“重农抑商”一直作为基本政策沿袭下来 ,造成了中国商人社会地位的低下 ,恶劣的成长环境是“奸商”大量产生的土壤 ,商人最终追求“官商”结合 ,严重地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苟子所处的春秋战国的社会实际出发,从“性恶论”和工商业与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荀予的重农抑商思想。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中有70余篇涉及到了商人和商业活动,这与蒲松龄个人的特殊境遇相关。他是以商贾之事为依托,借用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和人生舞台,寄寓一己独特的文人情怀。他在幻想世界里作自由不羁的心灵畅游,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科场失意的悲愤,浇消现实生活中穷厄困苦的压抑与哀愁,也实现着对现状的理性超越,透露出的是一个以经国济世为人生目标却屡困场屋的业儒者难言的悲凉和艰辛的心灵跋涉。  相似文献   

15.
重农抑商思想在西汉前期得到整合,并通过各思想家宣传与统治者政策推行两方面实现,体现了"重农"的阶段性特征。主要从重农抑商概念规范入手,对西汉前期重农与抑商思想的提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西汉初期,蜀商表现出很强的经商能力,活动范围十分广泛,蜀商富倾天下,蜀商的经商能力和其个人品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当汉武帝实施国家统制经济政策和统一西南,蜀商赖以发挥的土壤不复存在,蜀商从此黯然失色了。  相似文献   

17.
现有考古资料表明,夷、商两族之间关系在先商时期具有逐渐加强至早商早期逐渐衰落的趋势。双方文化中包含对方文化因素的陶器器类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揭示了这种兴衰趋势,文献记载也给我们提供了有关这一史实的论证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76名中职学生进行的个案访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的学生认为自己曾多次“陷入过逆境、遭受过重大打击”。文章在分析其主要原因的同时,对调查数据进行详尽对比分析,提出了中职学生逆商培养的三条途径.为中职学生和教师及职教管理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重农抑商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中国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流水平,然而却在二百年间迅速落伍与其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重农抑商制度的深刻分析,指出该制度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经济利益,“抑商”的结果并没有起到“重农”的作用,反而成为中国农业落后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