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把市民社会看成是绝对精神实现自我意识的客观性伦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客观伦理精神的发展是以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阶段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展开的。在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中首次实现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分离,把市民社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进行研究和论述,打破了以往把市民社会等同于政治国家的做法,展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的内在趋势。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需要和热情的分析,对于劳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突出,以及对法和国家的伦理本性的分析相对于前人都有很大的突破。这些要素对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出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法哲学试图从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角度分析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他将市民社会看作是从家庭到国家的一个中间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追求特殊利益的个人因为受到普遍性的约束而结合形成国家。文章通过解析黑格尔有关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的论述,分析个人与国家在这一关系中的矛盾与和解。同时,结合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分析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合理性与不足。  相似文献   

3.
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是处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差别的阶段。它由需要的体系、司法、警察和同业公会这三个环节构成。黑格尔把市民社会看成是多个个人和若干家庭的聚集,是家庭分裂和扩大发展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结合形式。市民社会是实现私人目的的手段,国家则是解决其中矛盾并高于其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艺术。人具有可塑性,教育使人成为人。人性恶优于人性善的人性观是教育的逻辑起点,教育的本质在伦理中。人要想达到自在自为的普遍必然性,必须通过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教化实现:在家庭中要培养人的爱,灌输伦理原则和服从原则,反对儿童教育游戏说,重视母爱教育;市民社会具有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的职责,教育机关和同业公会是主要的培养方式,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权利和义务观,使人的权利和义务达到统一;国家具有监督的权利和教育民众的职责,在国家中培养人的爱国情感,注重宗教对民众的教育方式,强调公共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公民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安宝洋 《文教资料》2007,1(4):77-78
在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中,市民社会的理论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一理论不仅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黑格尔在建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上,强调了国家的绝对性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承认并保证了市民社会的特殊性;但更重要的是实现二者的统一,即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恩市民社会理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马恩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以前市民社会思想的分析考察,提出了与学术界把马恩的市民社会诠释为“不科学”、“不成熟”的“借用术语”的观点的不同看法,指出市民社会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议把马恩的市民社会理论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7.
学者们对“Civil Society”的翻译不尽相同,主要有“市民社会”、“公民社会”、“民间社会”和“文明社会”等。“二分”论者主张将洛克和黑格尔的两种不同的架构理论进行调和,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三分”论者主张“国家-市场(企业)-市民社会”的“金三角律动”。如何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良陛互动,学者们提出了三种模式。学术界对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建立在对黑格尔等前人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物质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市民社会的实质。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二者是既分离又相互统一的关系,人类社会超越市民社会和国家的时候,也是阶级和剥削消亡的时候。同时,市民社会的相关理论也对我国目前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领域中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如何干预经济、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如果放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背景下来理解,更有助于把握其本质。通过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要保障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借助于国家的适当干预。国家在干预经济、干预市场时必须依法进行,在公权与私权之间达成适度的平衡,实现市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治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市民社会的内涵及其在法治运行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和向市民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法治建设的困境在于历史上市民社会的缺失和现实中市民社会的不成熟。积极培育中国的市民社会,构筑法治的深层社会根基,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理论经历了起源、争论、深入发展到争取构建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等一系列的历程."二分"论者主张将洛克的社会先于或外于国家和黑格尔的国家先于市民社会这两种不同的架构之间进行调和,实现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良性互动."三分"论者主张"国家--市场(企业)--市民社会"的"金三角律动",互动互补,共生共强.中国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二分"和"三分"关系之争,还继续有待理论论汪和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2.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他认为市民社会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和载体,在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关键也是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现代国家”具有两个方面的职能,即“领导权”方面和专政方面的职能。国家消亡就是政治社会重新被吸纳到市民社会之中的过程。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他对意大利等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思的结果,对今天的中国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架构模式的形成,经历了古典时期,共同体社会高度政治化的浸润;中世纪教会与国家的分立;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领域"的划分。使得市民社会与国家二者之间的关系愈加迷离。马克思在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后,阐明了"市民社会"决定着"国家"的变化与发展。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对立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那里才能找到理想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建构我国市民社会的重要问题。要实现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实现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协调,就必须承认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相对独立性,特别是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性。而支持国家与市民社会在相对独立基础上协调的条件或中介是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市民社会的现代形态——从文化角度看市民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其历史形态而言,市民社会已经历和正在经历三种形态:文明形态、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而市民社会之历史演进的过程恰是人类不断争取生活资料、生活空间和生活意义的过程。文化形态的市民社会作为一种自主、自愿、全面发展的生活领域和关系结构,标志着人们开始过一种真正属于人的生活,但它是以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方式和民主的政治运作机制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文化形态市民社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潘恩是18世纪杰出的政治思想家、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理论家。他的《常识》及其关于市民社会对抗国家的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立法权和等级要素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分析.本文旨在表明,就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而言,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等级要素概念的批判,辨析、剥离并澄清了被黑格尔遮蔽的现代政治行动的实情,由此指出正是通过现代意义上的等级要素,市民社会及其各等级获得了决定政治国家的力量,并且揭示了现代立法权制度中存在着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市民社会自治。市民社会是一种不同于其他社会类型的多元化、自主性的社会,具有经济生活的多元化、独立自主的社会组织、独立自由的公共舆论、理性和契约性的政治文化等特征和社会基础。这不仅能促进中介组织、非盈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的发展,而且是促进民主政治成长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界通常认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就实现了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超越。但实际上,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超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探索过程。它比我们所想像的要复杂。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有着深厚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背景。要超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不仅需要从哲学上破除黑格尔的神秘唯心主义,而且还需要深入到经济学领域清理他的市民社会理论地基。以《巴黎手稿》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两个转折点,马克思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才最终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实现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扬弃黑格尔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理论,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思想,确立了市民社会的基础地位与国家为市民社会服务的立场,展示了国家权力逐渐回归社会的方向。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树立科学的社会——国家观,构建一个与国家适度分离而又良性互动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