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服与适应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以前从未有人徒步穿越过它。为了征服它,身强力壮的中国探险家余纯顺不幸遇难。据报道,余纯顺是在六月横穿大漠的,遇难地距大本营只有1.4公里。专家推测,遇难的主要原因是炎热、饥渴和迷失方向。不久,52岁的欧洲女性卡拉,只身一人,历时20天,于1998年11月18日从南向北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她回答记  相似文献   

2.
穿越同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余纯顺遇难,卡拉成功。原因是什么?余纯顺选择的是征服,而卡拉则是“千方百计地适应”。从这可以看出,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应先适应后征服。大自然创造了美丽的山水风光,但也设置了万丈深渊。很多时候,我们面对自然,无可奈何!2004年12月26日,印  相似文献   

3.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4.
征服与适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此前从未有人徒步穿越过。为了征服它,身强力壮的中国著名探险家余纯顺在穿越途中不幸遇难。专家推测,遇难的主要原因是炎  相似文献   

5.
世界七大沙漠之一——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以前还从未有人徒步穿越过它。为了征服它,身强力壮正值盛年的中国著名探险家余纯顺不幸遇难。据  相似文献   

6.
王学华 《高中生》2014,(7):14-15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记者问她在征服沙漠后为何跪下,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相似文献   

7.
提起沙漠,似乎总是与孤寂,与死气沉沉相关———无边无垠的撒哈拉,“鸟不回”的罗布泊,不见生命的塔克拉玛干……它们吞噬了太多的生命:不起眼的鸟兽,忠勇的余纯顺,还有那永远消失了的神秘的楼兰古国。沙漠中惟一能让人想到生命的是胡杨———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它是沙漠中顶天立地的巨人。是的,我为胡杨的精神折服,但我这里要讲的,却是另一种柔韧的生命———塔克拉玛干柽柳。就算在江南,我们也应该为它的美惊呼———杨柳般纤细袅娜的枝条,喷泉般向四处散开,将绿色倾泻;粉色的花朵小喇叭一样精神昂扬,却娇嫩可…  相似文献   

8.
创新作文的命题应是最大限度地激励与唤醒学生内在的写作冲动,使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与对创新与成功的渴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写作变成一种生命的燃烧与释放,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总起来说,它应具有以下四性:①刺激性;②开放性;③创造性;④人文性。题目一:1998年11月18日,52岁的意大利女探险家卡拉·佩落蒂只身一人,在历经20天的徒步跋涉后,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北面轻松地走了出来。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提起它人们不免想到在此徒步探险但很快遇难的中国年轻健壮的男探险家余纯顺。事后,人们探访了卡拉·佩落蒂,…  相似文献   

9.
现场师:大家请看黑板上的两条信息,谁知道余纯顺?有没有听说过?——余纯顺是一个上海青年,他只身穿越中国,但是他可不是像我一样是坐着火车来到徐州的。他是徒步旅行,用自己的脚来丈量中国  相似文献   

10.
六月飞雪新疆巴里坤县受天山山水滋润,气候寒凉,冬天多冷至摄氏零下二十几度,年平均气温只有1℃,有“六月飞雪”之说。人们常年不离棉衣,其冷况为西部一绝。神秘罗布泊罗布泊原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因历代风沙侵袭而失去了碧波粼粼的风采,于20世纪70年代彻底干涸。罗布泊不仅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美丽景点,更滋润过世界闻名的楼兰古国。当它的踪影消失在无边的沙漠瀚海,却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失踪,探险家余纯顺在这里遇难。人们给它的绰号是“魔鬼三角洲”、“生命禁区”、“死亡之海”等等。许多科学家、探险家都来过…  相似文献   

11.
我随考察队进入世界第四大沙漠——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我们在通古孜巴斯特村的周围发现了成群的秃鹫,头儿想活捉一只秃鹫,给它系上电子装置,研究它们在沙漠中的活动规律。村里的一位维吾尔族老人乌克丹提知道了这事,主动请求让他来完成这事。  相似文献   

12.
征服     
我曾听到过这样一则报道,大意是说某国的一位女探险家独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穿越,当她走出沙漠时却在沙漠前跪下;静默很久,记者问她征服了沙漠为何跪下,她的回答竟是:“我不认为自己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从这通过。”听后我的心一颤,征服?人类!勿轻言征服!“征服”这个字经常能在各报刊上看到,比如说某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新闻媒体就大开口似的说:“人类又一次征服了自然,这可是一大壮举……”由此可见,大多数的人是很信奉征服的。记者称女探险家征服了沙漠这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征服者到底征服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押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当有记者问她在征服沙漠后为何跪下的时候,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拨】审读这个材料的关键点是女探险家的"一言一行"。"一言"是她所说的一句话,"一行"就是她"跪"的动作,这里就包含着"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14.
穿越塔克拉玛干;掷钱问卜;没有借口;有裂缝的瓦罐;转弯  相似文献   

15.
胡杨树     
《广东第二课堂》2008,(10):10-10
胡杨树,或称“胡桐”,它和一般的杨树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照样枝繁叶茂。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相似文献   

16.
徒步穿越中国的余纯顺,倒在罗布泊的那年,社会对他的赞扬达到了极点。那年我恰好在上海,他的家乡。经人指点,我找到他的家,  相似文献   

17.
沙漠大头鱼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ta ke la ma gan)沙漠里生活(sheng huo)着一种大头鱼。这种鱼  相似文献   

18.
罗布泊     
罗布泊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这里,才渐被人知。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此进行科学考察时失踪; 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此遇难,更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  相似文献   

19.
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一称塔里木沙漠。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约四万公里,总面积三十三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 沙漠内多连锦起伏的沙漠,沙漠形状多为新月形。一般高七十至八十米,最高达二百五十米。沙漠西部受西北风影响,沙丘向东南移动;东部受东北风影响,沙丘向西南移动。  相似文献   

20.
在塔克拉玛干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旱、盐碱、人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古老树种——胡杨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