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在西方思潮的影响及社会不良现象的误导作用下,在校学生安全突发事件有上升趋势。当前由于学生事件而导致的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网络舆论误导事件层出不穷,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不良冲击,使相关方尤其是学校的声誉及教学秩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害。在此形势下,努力探索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使网络舆论能朝着有利于事件良性发展的方向进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管理,消除、减小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是高校管理者们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对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平时管理和处突工作进行分析、梳理,设计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3.
高校人口密集,人群规模大,公共突发事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但当前对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知识的教育和应急演练都比较缺乏,管理不完善.为此,高校要认真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应对体系,高校辅导员要当好园丁和心理咨询师.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网络舆情可以直接引诱突发事件的发生,甚至加快恶化突发事件的发展,导致事件难以解决。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但会对高校的教学管理造成严重影响,还会有损高校的良好形象,并直接影响高校的有序进行。因此,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必须加强对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视,还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本文对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完善策略,以期能够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完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校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论对学校的稳定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还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众多不稳定因素.因此,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应对机制研究也愈显迫切.本文从高校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点出发,根据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就如何有效处置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高校网络环境特别是舆情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便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甚至助推突发事件发展,产生不可预测的危害性后果。而高校本身又具有主体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因此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的信息监测机制、信息研判机制、决策应对机制和善后总结机制,探索构建突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突发网络舆情预警象限、应对预案措施和信息库资源积累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其影响力和持续性难以估量,这不仅会使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干扰,高校良好的社会声誉也会因此受到影响.通过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三个要素,探讨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论造成的影响,提出建立健全学校新闻...  相似文献   

8.
伴随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逐渐走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广泛知识面、先进思想活动的新一代主力军,当突发事件到来时,如何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是当前高校最应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应从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内在因素着手,全面了解突发事件的特征,以意识形态教育为核心,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为抓手,明确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提高对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视程度,建立规范的网络舆情管理的监督预警机制,完善网络舆情引导的应急处理机制,推动网络舆情引导的“V团体”队伍建设,积极建立网络舆情处理的反馈引导机制,切实做好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现状,研究了新媒体情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提出了新媒体情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大环境的日益复杂与高校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从研究高校突发事件的必要性、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现状入手,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三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提升高校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十大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安全稳定事关人才培养和社会稳定。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忧患意识,着力从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化解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绩效能力、执行能力、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在突发公共事件视域下获得极大关注。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数据安全、网络信息传播安全等成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从突发公共事件视角分析疫情期间高校线上教学、远程办公、图书馆和教学资源对外开放以及信息报送等信息化行为产生的安全风险,同时分析了电脑版“新冠病毒”带来的安全威胁;针对疫情期间的信息化安全风险,提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统一身份认证、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入侵检测、数据加密、增强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等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与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如何使用互联网?笔者最近对脐橙果农开展的一次传播状况调查表明,他们的互联网活动非常单调,其主动性、深广度和稳定性都相当低.为此,文章呼吁加强对农村网络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利用现代传播发展自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已越来越深地影响到现代高等教育。互联网在不断拓宽当代大学生思维空间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对此加以充分认识,找出症结,以良好的教育方式清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conomy, this paper adopts the empirical and comparative methods to analyze English and Chinese Internet buzz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ology to lay bare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ternet buzzwords so as to help reader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nguages.The materials applied in this paper are collected from the social networks and online news portals in order to objectively display the features of Internet buzzwords, thus giving readers a sense of reality and familiarit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e can arrive at the conclusion that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reflections of economy and the existent language is the most economical one for its users.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心理学视角分析互联网时代家园共育的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该文作者对六名幼儿家长使用个案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时代家园共育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 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 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 会”〔’〕。在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视野下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为政治参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能够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拓宽民众政治参与的渠道,继而提长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昌,如不加以适应引导,互联网也可能产生“参与爆炸”,参与危机和非理性参与等副作用,为此,必须推动政府体制创新,加速信息化进程和加强外部调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加速发展期,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关乎社会发展与稳定。自媒体时代能否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方面就是如何运用媒体引导舆论。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需要辩证思维与哲学智慧。从哲学质与量的角度认知舆论的基本属性,从几对辨证关系来分析舆论引导的特殊性。哲学思维不仅能深刻把握舆论的本质,还能深入挖掘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从技术层面理性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地方立法对保障公众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各个阶段的权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公众参与突发事件地方立法的意义入手,通过分析突发事件应对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