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功能性力量训练理论逐渐被我国运动训练方面的专家所接受。但关于篮球项目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研究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通过论述功能性力量概念及其理论基础,同时结合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阐明功能性力量一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篮球运动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方法,以期为当前我国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及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2组高校跆拳道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干预实验,实验前后对运动员反应下肢力量效果的评价指标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功能性力量训练改善在下肢力量速度与动作速度;加速能力与稳定性;下肢爆发力与快速制动能力和下肢综合素质与专项技术结合的能力方面要明显优于传统力量训练;建议将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纳入到高校跆拳道训练的范畴并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对以前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从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等角度,对功能性力量、传统力量的内涵、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的共同,之处以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价值所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厘清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的关系,为相关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好地认识力量训练提供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4.
该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功能性训练,研究适合高校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结果表明,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提升可以采用功能性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但是功能性训练提升的效果更为明显。具体来说,功能性训练对于上肢和核心肌肉力量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远远超过了传统力量训练的效果(P<0.01),下肢肌肉力量的提升效果虽不及上肢肌肉力量与核心肌肉力量,但同样相对于传统力量训练有显著性的效果(P<0.05)。此外,功能性训练还能增强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提高技术动作的表现,加强核心力量与稳定性,降低训练或比赛中的受伤风险。因此,建议将功能性训练纳入日常训练中,针对运动员躯干稳定性和肩关节灵活性不足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最终提升运动员的身体功能,增强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国家赛艇队12名公开级女子双桨组运动员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前后功能动作筛查测试(FMS)成绩进行动作质量的比较,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制定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和运动技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云南会泽高原训练基地训练期间进行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并在实验前后对运动员FMS 测试的7个评价身体功能动作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各指标得分平均提高为深蹲0.7分、跨栏架步1.3分、直线弓箭步0.9分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1.1分,4个动作得分较实验前都显著提高(P<0.05),而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3个动作的得分较实验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运动员做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功能动作等的动作模式,表明采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可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对40名自愿参与的男性大学生施加8周的功能性力量和传统力量训练,以期通过基于下肢运动生物力学、FMS和运动能力测试,探究功能性力量与传统力量的训练效果,进而为大学生进行功能性和传统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建议。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了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了8周的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了下肢内外翻力矩、FMS和运动能力测试。研究结论:(1)持续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功能动作质量(FMS),但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并没有对功能动作质量的提高带来更显著的效果;然而对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的影响要显著优于传统力量训练。(2)持续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更能提高大学生的速度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灵敏素质,然而其对下肢的弹跳能力的影响却远不如传统力量训练,弹跳能力仍需要进行大的抗阻力量训练才能得到显著提高。(3)功能性力量训练不能替代传统力量训练对于肌肉的力量、爆发力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当考虑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能力的不同影响,有选择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并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从运动训练的视角对当前力量的分类及构成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将运动训练划分为基础训练、功能性训练和专项训练,并据此将力量划分为基础力量、功能性力量和专项力量,同时通过对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剖析,对当前力量分类研究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并结合训练实践,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力量发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研究认为,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发展及运动损伤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腰腹功能性力量训练及上肢神经肌肉控制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专项技能发挥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除了进一步完善功能性力量训练体系外,也应加强功能性训练其他方面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究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相关生理指标及体能素质的影响。方法:14名男子足球运动员分为整合组(n=7)和对照组(n=7),整合组进行功能性力量组合血流限制训练,对照组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干预开始前进行前测,8周后进行后测。比较实验前、后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灵敏素质以及最大无氧功率和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8周训练干预后,整合组和对照组膝关节60°/s角速度等速峰力矩显著增强(P<0.05),增幅优于对照组。2)整合组最大无氧功率、平均无氧功率、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显著增加(P<0.05)。3)整合组在爆发力、速度素质测试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但T灵敏测试,整合组和对照组均未产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可以提高足球运动员无氧能力、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等素质,并有效促进肌肉肥大,训练效果优于功能性力量训练,但灵敏素质未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谢传彬 《拳击与格斗》2023,(10):127-128
功能性力量训练主要是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可以在增强核心力量的同时强化身体的稳定性、支撑性,进而使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对功能性力量训练来讲,在实践训练的时候,需要将训练方法的理论基础与运动员的身体结构、核心肌群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将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单人到多人的训练原则践行到位,这样才可以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功能性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等方面。功能性力量训练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实践意义,值得在高校体育课普修教学中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最好成绩前6名的运动员力量训练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是对国内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专家们的建议,归纳、推理、论证训练方面已经存在的科研成果和宝贵经验,结果表明:1)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以杠铃为主,组合器械、功能性力量为辅,高翻、深蹲是发展最大力量时的必做练习,在最大力量训练之后进行跳跃练习,更多安排动作结构与专项一致的力量练习,更加注重大强度下安排力量训练;2)在发展快速力量训练中均采用过跳深练习,一致认为起跳的速度是最重要的,但对于跳深的高度、周训练安排次数、间歇时间、膝关节弯曲角度等具体操作事宜,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3)功能性力量属于辅助练习,在竞赛准备期、比赛期基本没有安排,在恢复调整期间每周会根据运动员的个体情况安排1~2次训练,所占比例在力量训练中极少。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解析了功能性训练对羽毛球技术功能性力量训练的作用,结合羽毛球运动的技术特点,论述了功能性训练在羽毛球教学中借鉴与优化的意义,通过羽毛球技术与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结合,使羽毛球运动员在技术掌握与提高阶段按预期方式进行,加强了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错误动作的纠正能力,有效预防了运动损伤,帮助运动员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项羽毛球基本技术及功能性辅助训练方法,掌握预期球路目标,拥有创造优异成绩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发展前途,科学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对提高其力量素质水平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总结多年的训练经验,认为教练员对力量训练质量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力量训练负荷安排不当,训练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力量训练内容安排比例失衡,缺乏对完成训练动作质量的严格要求等是影响力量训练科学化的主要因素。应从更新教练员力量训练的理念,注重力量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反馈与调整,每一次力量训练都要进行强化恢复性训练,重视核心力量训练等几个方面出发,提高力量训练的质量,合理、有效和科学地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5.
力量训练方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细化与发展,力量训练经过了传统力量训练到电刺激训练又向具有时代性的振动力量、核心力量和功能性力量训练方向发展,新兴力量训练方式的出现使得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力量训练的优缺点及针对性,以致在训练中盲目追求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而忽视针对运动员所需力量提高的要求。本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几种力量训练方式的产生及应用,分析几种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在针对提高运动员力量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选择适宜的力量训练手段,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细化与发展,力量训练经过了传统力量训练到电刺激训练又向具有时代性的振动力量、核心力量和功能性力量训练方向发展,新兴力量训练方式的出现使得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不能很好的理解各种力量训练的优缺点以及针对性,以致在训练中盲目追求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而忽视针对运动员所需力量提高的要求。本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几种力量训练方式的产生及应用,分析几种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在针对提高运动员力量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选择适宜的力量训练手段,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杨时 《体育科研》2012,33(4):85-88
通过步态分析、等速力量、功能性动作(FMS)和十字韧带功能测试等综合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的评估,根据得到的结果分析并对进行相应的康复体能训练(包括本体感觉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和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和plyometric爆发力训练)。发现通过针对性的功能性训练,可有效降低运动员ACL损伤的再发生、缩短损伤后竞技能力与运动表现恢复周期,体现了其在康复体能训练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呼吸训练(respiratory training)是一种新兴的训练手段,最初来源于康复治疗领域,属于人体脊柱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范畴,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美的一些康复治疗专家发现呼吸训练对维持人体躯干肌群力量和身体平衡稳定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便把有关呼吸肌群训练的康复治疗的手段逐渐推广到了体育运动领域。随着身体功能性训练的不断发展,如今核心训练作为身体功能性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诸多学者所追捧,然而作为核心训练的关键环节呼吸训练却少有学者研究。近年来,随着神经肌肉系统训练、本体感受性训练以及运动链理论的提出,许多人发现呼吸训练与核心力量训练之间具有很强关联性,在进行核心训练同时配合相应呼吸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姿势、脊柱的稳定及运动能力也会大大增强。通过概述呼吸训练的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为丰富身体功能训练理论及运动训练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育师友》2021,(5):34-37
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功能性训练的概念释义、历史发展、应用研究,旨在探讨功能性训练的概念本质、应用转向、研究与应用局限、未来展望。研究认为:1)功能性训练经历了从物理治疗领域到运动训练领域的应用转变; 2)功能性训练尚存在研究对象不足、实证研究不足、专项整合不足以及盲目推崇等问题; 3)未来功能性训练在物理治疗、运动训练两大领域的应用将由上升期过渡至平稳期,但在体医融合、军民融合等领域的发展将进入上升期。  相似文献   

20.
分析功能性竞技能力结构,功能性训练的积极价值,功能性力量训练遵循的原则,归纳功能性训练的哲学内涵,全面客观认识功能性训练的本质。研究认为,功能性训练建立在系统体能训练体系基础之上,它不能代替系统的体能训练,切忌将功能性训练作为体能训练的主体内容来制定竞技体能训练计划。在引进国外训练理念时应批判吸收,去伪存真,完善我国体能训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