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景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古往今来,优秀的诗歌都是诗人所创的意境(或形象)感染读者,打动读者心灵的。我们要进行诗歌教学必须深刻揭示诗歌意境的内涵,讲出作品的诗情画意,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真切动人的感受,否则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意境分析教学要抓住三点:(1)对诗篇的整体艺术构思的分析;(2)抓住那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感情浓烈,构成作品的重点词语和对跳跃性很大的诗句的思索、想象和补充;(3)对诗歌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诗歌教学,是中学、中师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就目前的教学实践看,诗歌教学仍是一个难点。有的用教记叙文的方法,给诗分段,归纳段意,把一首充满韵味的诗肢解得七零八落;有的大搞白话对译,将一首充满灵性的诗变成一篇散文,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乏味,更谈不上受到美的熏陶了。出现这些失误,主要是忽视了诗歌的文体特点,忘记了诗歌特有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介,课堂教学的合理规划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要注意过程的合理安排,通过师生互动,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各种教学手段的使用,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潘环环 《江西教育》2003,(16):27-27
界定两个概念,搞清两个区别。首先,德育课不能上成思想政治课。德育课目前教材自编,主要是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现实的说“理”,是“活”的教育,不十分讲究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和条理层次的清晰。其次,德育课不能上成纯粹的“活动课”。德育课要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5.
诗歌因兼有生动、优美、艺术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诗歌的恰当使用不仅能有效地激活历史课堂,有利于完成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而且对于加强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诗歌因兼有生动、优美、艺术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诗歌的恰当使用不仅能有效地激活历史课堂,有利于完成历史教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而且对于加强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的语言凝炼含蓄,结构跳跃,留有的“意义空白”比其他文学形式更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想象空间更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诗歌时,应根据诗歌语言的这一特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对诗歌的“意义空白”进行补充,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补白。一、常见的补白类型1.意象的补白。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浓缩在这些事物之中,我们把这些事物称为意象。意象补白就是对意象进行扩充,丰富意象的过程。余光中的《乡愁》诗通过…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诗的语言凝炼含蓄,结构跳跃,留有的“意义空白“比其他文学形式更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想象空间更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诗歌时,应根据诗歌语言的这一特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对诗歌的“意义空白“进行补充,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补白.……  相似文献   

9.
板书是中学历史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授课水平,历来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但也有不少青年教师不注意板书的设计和技巧,板书随意、零乱,无次序,无美感,内容无联系,教学效果不好。本文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对板书设计的看法和做法。板书一般可以分为板书、板演、板画三种形式,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主要是板书。即指教师教学时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示意。教学过程中为避免板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发挥板书的教学功能,教师根据教学之需要,精心构思,拟订出板面书写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是用精练、形象、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多种表现手法,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抒发感情,创造鲜明形象和深远意境,来集中、概括的反映现实生活.在教学中,诗歌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只会机械的记忆文句,而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因此,很多的学生就只能望诗歌而兴叹了,如果在教学中从情景体验,抒发情感,描述心境,笃定韵脚,遣词造句几个方面尝试,或许能让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精微的文学样式,是培养中学生审美趣味的“最好的媒介”。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等都非常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孔子曾经这样教化他的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用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要把育才办成一个诗的学校,让每个学生过着诗的生活。当今有识之士更是大声呼吁:“让中华诗歌大步走进中小学校园”。而现在的社会上,兴舞蹈,热音乐,冷诗歌,语文课本上少诗歌,平时训练不写诗歌,高考作文也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教师缺乏教诗的热情,学生也没有学诗的兴趣。语文教学要适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要培养学生纯正的审美趣味,应该把诗歌教学放到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中华文化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语言的凝练与准确、韵律的优美与和谐及意境的深邃与广阔方面,远非现代文可比。如何让课堂教学灵气飞扬,让学生尽情领略诗歌之美呢?  相似文献   

13.
诗歌教学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学语文课本里共选有诗歌作品38篇,加上课外阅读篇章共49篇,占整个篇目188篇的四分之一强,所以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教好诗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培养中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豪杰纷争,群雄并起。就在汉献帝建安年间至魏国建立初期,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诞生了。这期间,文学第一次从经史等文献中独立出来,上升到了“经国之大业”的地位。建安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不少作家能从汉乐府民歌吸取养料,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痛苦,表达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诗歌的格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有力,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并一直受到推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颇有影响。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其中,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堪称文坛领袖。曹操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5.
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作为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渊远流长。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引起了许多诗歌,因此,加强诗歌教学,教师必须自我充实。然后利用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谈诗歌教学     
××: 以前几次通訊,我們一直沒有接触过詩歌教学的問題。我們的課本里选有相当数量的詩歌,这类課文該怎样教,跟散文的教法有什么不同,确是值得研究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要求来的。研究怎样教詩歌,应当先明确詩歌教学的要求是什么。詩歌与散文在教学要求上有同有异。相同的是,不论读散文还是读詩歌,都是为的教給学生語言文字这个工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的是,教散文,要培养学生写作散文的能力,读与写的关系很密切;教詩歌虽然也起培养写作  相似文献   

17.
误点一:诗歌教学中的“不读”和“死读”。 诗歌是用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的美的语言材料来装璜生活中的美。因而,它具有极强的美感。有人生怕伤及它的整体美,以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借口,采取极不负责的态度,把它划为“课外自读”科目。这与老师将一个色、香、味俱全的苹果密封在一只精致的盒子里,使学生无法辨味,又有何异呢? 也有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之经验,在“读”字上狠下功夫,潜心于“认读”、“领读”、“朗读”、“默读”、“背读”、“想读”等等之法的研究上,还自鸣唯其如此,才能既不损诗的整体美,又可体味出诗的“意”来,殊不知“读”不出层次(即由表及里,由语言框架到意境蕴含),“读”那也只能停留在识记和积累上,远未达到“审美”、“鉴赏”的境界。其结果只能是“读诗  相似文献   

18.
19.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沃土之中.诗歌是一束耀眼的奇葩。它浓缩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再现着历史.见证着文明,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对于诗歌这种经典文字的重视.彰显着诗歌超时代的艺术魅力。在中学生古诗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的拉近时空的距离.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歌的神秘殿堂去陶冶性情.享受美轮美奂的作品呢?我认为.教师应在教学中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诗的泱泱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名家辈出,精彩纷呈。这些诗歌曾经陶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子孙,是前人留给我们无上的宝贵遗产。但是,曾几何时,诗歌遭到了冷落,诗歌的教学严重滞后,诗歌在许多青少年的心里渐渐死去,成了背诵默写题的代名词。所幸,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真正开始了,一个回归诗性、人性的诗歌教学即将来临,拯救诗心的行动得到了广泛而持久的呼吁和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