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方哲学史主要从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探讨了模糊性问题。古希腊朴素辩证法思想提出了模糊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问题,并孕育着现代多值逻辑的萌芽。近代哲学不仅确认了不确定性、模糊性现象的客观存在.而且进一步分析了“认识本身的模糊性”,并试图揭示其产生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勇 《文教资料》2011,(26):26-27
模糊是人类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某些局限性。语言模糊性主要指语义范畴的边界不确定性,是思维模糊的语言体现。了解语言模糊性的本质具有完善思维、深化认知、提升审美等重大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门敞开后,西方风靡百年的“语言分析思潮”开始东渐。对经历了长期禁锢的我国哲学界来说,这股思潮像一缕清风,顿时吹绉一池春水。应当承认,它拓展了我们的思路,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但惊讶之余冷静思考,就会发现它根本不像多数学所说那样是某些观点错误,而是研究方向舍本求末、研究方法缘木求鱼、研究结果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4.
秦小红 《英语辅导》2014,(1):181-183,190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作为自然语言一部分的翻译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文学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使得文学翻译中准确表达成为不可能。近年来,翻译研究者对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以及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做出了诸多探讨,其研究成果证明了文学翻译自始至终都带有模糊性。本文主要就模糊理论对翻译的渗透、理解过程的模糊性、表达中的模糊性以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等方面探讨了文学翻译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5.
翻译学中的语言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给翻译带来许多问题,包括翻译标准本身、理解源出词和用译入语表达。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在文章结尾,作者着重讲述了经贸翻译的模糊信息及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所组成的符号系统,可以说这些语言单位都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使语言成为人们手中最方便最灵巧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交际中,委婉语的使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文章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委婉语与模糊语言的关系,并从委婉语的产生方式和语用功能两方面阐述了英语委婉语的模糊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交际中,委婉语的使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文章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委婉语与模糊语言的关系.并从委婉语的产生方式和语用功能两方面阐述了英语委婉语的模糊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基础上,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不同角度分析语言模糊性产生的依据,进而探讨语言的模糊性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文章认为,翻译作为由译者操纵的符义组合过程,是思维和语言的共同结果。由于语言和思维的特点及人的心理特点,语言可以模糊地表达思维,而语言的模糊性又为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创造了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共同特性,语言的模糊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以几个典型的词类为例,从语词的边界模糊论述了语言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1.
模糊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其应用的范围很广,它研究的对象从工程技术到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不同的领域。恰当地运用模糊理论指导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即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阅读文本的审美意象,和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意义,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是儒学核心范畴之一,集中体现着儒家士人政治诉求和道德理想,也表征着儒学中的哲学之维。作为对君权的要求与约束,它具有政治性;作为儒家士人所追求的人格理想,它是一种道德境界;作为能使"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大本"与"达道",它又具有哲学本体意味。但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中"的语义并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在先秦子学时代,"中"既有政治含义,也有伦理道德与哲学本体论的意义,在两汉的经学语境中侧重于政治规范意义,到了宋明时期则更多地成为一种道德哲学的概念,而在晚明的何心隐那里又重新成为一种直接指向君主的政治话语。"中"概念的意义演变与儒家士人与君权的关系以及他们的自我认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肖潇  白晚莹  王爱华 《海外英语》2016,(15):232-233
The metalingual function of language is to talk what we talk and think what we think.The contribution of Wittgenstein's early research on language is to clear the boundary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beyond words.This topic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it the meaning of why"the unspeakable"is unspeakable.It could be divided into 3 parts.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about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The second part is analyses about the three unspeakable situations in the early thoughts of Wittgenstein.The third part is three points of enlightenments about the unspeakable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4.
刘伟 《培训与研究》2008,25(3):47-48
在20世纪的中西交流史上,张申府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张申府研究和引进罗素的哲学思想,研究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提出“辩证综合”论,并且主张马克思、罗素和孔子三者思想相结合。张申府对罗素数理逻辑的译述,曾经影响了一代学人。张申府的学术思想无疑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学位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位是学术的体现,与高等教育及其管理有着密切联系。学位实际上是个体通过教育这一实践活动追求学术和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而产生的,是在与“个体”、“教育”、“学术”、“社会”、“管理”等因素的关系中实现的,是学者个体通过教育活动追求学术的外化形式与社会通过管理活动评价学术的认可形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流行歌曲随着曲风及歌词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受到社会上各种不同年龄的人的喜爱。而歌词这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是修辞运用的最活跃,最广泛的领域。本文从修辞这一角度去浅谈流行歌词这种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以语言哲学的理论为依据,设计纵横交错的立体化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从课本到网络,从课内到课外,既有个人任务也有小组任务,既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同时,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的深度融合,创建了英语阅读教与学的开放式新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加之中西方文化心理背景上的某些类似,以及哲学自身的原因,使得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广泛地影响。现代西方哲学的在重视物质财富追求的同时,重视人内心世界的充实,从对人造物的追求转向对纯自然的追求,从重视量到重视质,从崇尚固定性转向崇尚灵活性、流动性的价值观,对我国以家族伦理中心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现代西方哲学所包含的理性、竞争和自主精神,特别是其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非线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更是深远而持久。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分析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我国社会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To probe into the knowing of teaching/learning, we have to surmount the subject/object dualism based on the level of enlightenment rationality and trend towards epistemology of the relationship, which means that knowing of teaching/learn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its value and be wholly considered. The unique value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s made up of their unique knowing. In knowing of teaching/learni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are intersubjective. The so called “epistemology of teaching/learning” in China is an odd combination of enlightenment rationality and centralized system, which might be good for the mastery and training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Translated form Global Education, 200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