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领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是教师的天职。众所周知。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而文字表达起源于思.理解力增强于智.二者的改善有助于交际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提高。搞好语文教学的工作.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传统职业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基本上还套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与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相脱节。笔者认为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教学改革关键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专业和就业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刘素芳 《考试周刊》2012,(85):34-35
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弄清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弄清目前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需求的差距.唯有如此,中职语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作者在广泛调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如下建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加强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与专业挂钩,有的放矢:建立科学的语文应用能力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4.
刘莉 《阅读与鉴赏》2010,(6):34-34,7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之一,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形成主动性、探究性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语文课程标准给了语文教师极其广阔的创造空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更要把握住教学中各个环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职院校在教育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作为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技术类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相比于普通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性、文学性的课程便很容易受到轻视,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由此也导致当今中职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合格职业人才,中职院校必须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可见在小掌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必要补充.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谐发展。语文是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段话肯定了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基础作用。目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没有发挥好这样的作用,学校、师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态度足以说明语文教学在师生心目中处于“盲点”.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无关紧要,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国家正加大力度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教育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专业性人才。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比较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循守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将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越来越重视人才这一最宝贵的资源。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除了技能之外,文化基础、职业基础也逐渐显示出了重要性。未来的就业者,光有自己的职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从事职业工作的一定的综合能力。而语文学科是职高课程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广泛的社会实用性,作为职业高中的语文老师,应跳出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把语文教学重点与学生从事专业工作所具备的素质相结合。与社会经济建设相联系。使语文教学适应于学生将来之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那么,如何通过职高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呢?通过课堂。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春祥 《西北职教》2007,(9):35-35,45
高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从本质上要求高职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置为追求目标。就语文课而言,一方面应尽可能把语文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未来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自信负责地表达.文明得体地交流.具备良好的表达与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就现状而言,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了其语文能力中最差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审美是一个人自身素质和修养的一种体现,这是学生学习到一定水平.知识结构由量变发生质变时产生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对美追求的一种体现。语文是一种语言课程.其语言美是需要有足够知识储备的人才能够理解的。所以培养学生语文审美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蔡志永 《学周刊C版》2011,(11):111-111
一般认为.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应教给学生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也是语文考试中重点的考查内容。这固然不错.但我们认为.最核心的是这四种能力应当有一个核心能力.那就是思考能力。之所以学生语文成绩很难提高.我们觉得跟语文教学中忽视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关。可以这样说.听说读写思是语文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4.
林灵 《考试周刊》2011,(56):54-56
基于"职业属性"的高职语文同时兼有文化课、基础课、技能课的职能。首先,它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重任;其次,它要为学好专业课打基础;最后,它要培养学生"能说会写"的上岗能力,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增加砝码。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思维和评价能力、交际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使高职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合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作为教师,如何组织实施阅读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是每位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阐述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以此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语文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汉语语法、词汇、阅读分析的教学,而忽略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语文课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需要新型人才.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发展进步,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将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如何让学生张扬个性,提升智慧?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我认为激活课堂教学,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语文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形式为教师讲、学生读.学生通过记忆来获取知识.这其实是对阅读的误解。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包括多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是以阅读文章为主,将听、说、读、写等融为一体的语文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从整个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来看.它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极大影响,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在这里.我发表一些个人对阅读教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采用链接的方式,能活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扩展阅读渠道,从而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袁静 《陕西教育》2010,(6):48-48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写得好坏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所以.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应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