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通俗类书与《金瓶梅》关系密切,仅以《别头巾文》为例,即可见其一斑。与《金瓶梅词话》中别头巾文相关的文字屡次出现在明清通俗类书中,《绣谷春容》《游览粹编》《山中一夕话》《解人颐》等书中均有刊载。将相关文字列表予以比较,并稍加解析,可以认为通俗类书中所收《别头巾文》,除《山中一夕话》外均无作者署名,此文系无名作者所为,而《山中一夕话》中所署"一衲道人"系出版商或增订者笑笑先生伪托。《山中一夕话》中的祭头巾诗,是笑笑先生"删其陈腐,增其清新"增订上去的。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向以"文俗而雅"著称,《金岳霖先生》(以下简称《金》文)也不例外;但究竟如何而"俗",又"雅"到何处,却缺乏细致的研究。其实,"文俗而雅"并不能准确全面地概括《金》文的语言风格。"俗"谓语言通俗;"雅"即高雅,不同凡俗。而《金》文的语言则是平淡至极却意味隽永,不是"俗""雅"两个标签可以随便贴得住的,"平淡"和"通俗"自有不同,"隽永"与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的"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理论对史书与小说的区分作了深入探讨。"以文运事"之"事"以历史事实为主,"事为文之料",创作主体不能随意发挥,但金圣叹并不排斥创作主体之主观作用,而是强调主体的"运",赞赏司马迁在《史记》之"文"中的主导地位。"因文生事"之"事"则以虚构为主,"事"为"文"所生发,创作者应顺着"笔性""削高补低"。金圣叹之"因文生事"以解析《水浒传》的内在文脉之发展为旨归,不拘泥于事情之真假,而注意事在文中的功能和作用。要之,从实有之事到文生之事,小说与史书的分野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雷慧慧 《海外英语》2012,(19):170-171,174
培根的文论以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和文学精绝而风骚独领。其《培根论说文集》可以说是少数"世界书"的一部,不是为一国而作,乃是为万国而作;不是为一个时代,而是为一切时代。《论高位》是其中名篇之一,是关于当权者的地位以及为官之道的经典著作。此文从现代翻译大家王佐良和水天同的《论高位》两个中译文进行评析,并论证王译是雅文的模范,而水译是俗文的代表。知其雅者赏其雅,乐其俗者赏其俗。两篇译文,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5.
刘勰吸收先秦道家美学"道"论所提出的"道"为原初构成域的思想,指出,"文"是与与天地同构并生的.换句话说,"文"是构成的,其发生构成是自然而然的,基于"天道"自然之道".这类自然而然、发生构成的"文",即他所谓的"天文"地文"人文"万物之文",也即"道之文",作为"道"之构成的"文",是变化无穷的,此即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盛赞《金瓶梅》笔法“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现,同时说部,无以上之”。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也说,《金瓶梅》无论内容或描写方法,都是一部“名不愧实的最合于现代意义的小说。”自它问世后,对其笔法抉微探幽者代不乏人。明人谢肇浙肯定其作者为“炉锤之妙手”。清人张竹坡因“其文洋洋一百回,而千针万线,同出一丝;又千曲万折,不露一线”,而赞为“妙文”(《竹坡闲话》);又因《金瓶梅》作者“文字穿插之妙”,致赞其“极尽天工之巧”(张竹坡《金瓶梅读法》五);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唐诗学"、宋词学"、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之显学,学界多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然而,就《文心雕龙》综合情况观之,当称"文心学"为妥.其理由有四:一是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很容易与中华图腾"龙"的专门之学"龙学"相混淆.二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二者的选文篇目大多相同,而且两人的文学观念与选文标准也颇为相似.因此",文心学"与"文选学"之对应自为契合,而"龙学"与"文选学"则不相对应.三是"龙学"之名未能彰显出《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四是刘勰自己早已认定《文心》是《文心雕龙》的简称.故命名"文心学",则理所当然而天经地义.吴中胜教授对拙文予以质疑,仅此一家之言,不能推翻拙文原来之观点,"《文心雕龙》之学"终究以称"文心学"为妥.  相似文献   

8.
《序志》篇作为《文心雕龙》之"总序",是作者自述志趣并总结全书之关键。从"赞"的本义来看,它最初产生于对事物的赞美感叹,后来这种文体的主要功能是辅助说明文义。《序志》篇赞文作为全书的纲领性篇章,是《文心雕龙》之精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能体现魏晋玄学思想的《庄子》郭象注为参考,逐层细致、深入地探索了该篇赞文与《庄子》思想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作者是徐渭,徐渭志在《春秋》,他所写的《金瓶梅》是一部春秋大传,是以春秋笔法塑造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0.
杜莉娜 《文教资料》2012,(34):16-17
秦《诅楚文》是战国时期秦国声讨楚王熊相,并祈求神灵保佑秦国战胜楚师的刻石文字。石共三块,文字基本相同,分别以所祭神名命名:一曰"巫咸文",一曰"亚驼文",一曰"大沈厥湫文"。《诅楚文》出土日久,研究成果亦丰,然其中尚有未能尽解之问题,故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补阙:一、词语校读札记;二、由《诅楚文》看祝祷辞文体概况;三、由《诅楚文》看先秦时代告神之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