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建华  曲奎强 《钓鱼》2004,(6):46-46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我们采用在不改变钓目的情况下逐渐增大调目的方法做如下实验:设单饵重量为2目,双饵可以压在4目的标尖,当调0钓2时,4目饵重加相当于2目的钩重由池底承担,鱼吃饵的力量必须克服上述6目重量鱼漂才会有动作,钓组的状态属于较迟钝.增加调目变成调2钓2,鱼吃饵只需要克服4目的饵重鱼漂就会产生动作,此时钓组不灵不钝:增加调目调4钓2,一饵重由鱼漂承担,鱼吃饵只要2目饵重,  相似文献   

2.
郑巍 《钓鱼》2003,(18)
刚接触悬坠钓组的时候,我认为它的最大特点是两钩搓饵,鱼不咬钩,钓饵到时间化了就是打窝。有鱼咬钩,提竿一个钩勾住了鱼,另一颗饵抖散了也是打窝,这样边钓边诱,鱼是钓不绝的。可是一到夏天情况就变了,本来钓得还可以,9点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鱼越来越少,窝子里鱼星依旧,但两饵到底后鱼的吃口变得非常微弱,漂尖上只有半目动作,即使改成拉饵也不会有大的改观。但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鱼漂站直,两饵重量刚刚对鱼漂产生作用时会出现停顿;二是漂尖下行到调目与钓目之间,鱼漂有一个明显的下挫动作。如果这两个动作抓不住,鱼漂继续下行,信号就没…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4,(17):28-29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  相似文献   

4.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 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一、从立漂到浮标鱼漂古已有之。渔者六物,竿、纶、浮、沉、钩、饵。浮就是鱼漂,但用“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无法解释钓鱼的技术演变,更不能说明鱼接近和触及钓饵时的状态,而这些  相似文献   

5.
马建华  郭红明 《钓鱼》2007,(10S):26-27
传统的坠钩卧底钓组由于反应的信号主要是鱼吞钩游走时的动作,当信号出现时,无论是七星漂还是立漂,其信号无非是顶漂或拉黑漂。鱼漂的信号相对简单标准,掌握起来难度不大,但悬坠钓组则不同,悬坠钓组由于其较高的灵敏性使得浮标表现出的信号更加丰富多彩。下顿、下滑、上顶、抖动、加速、站立又倒下、该翻身时没有翻身、突然翻身等各种信号在垂钓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这对于我们正确判断鱼讯、[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04,(4):28-28
我不赞成“化氏大法”的提法.山东人爱的是“烙饼加大葱”,吃得实惠。我嘴笨,在老鬼钓鱼学校当教练是只练不教,练什么?平常招式,基本功。所以会钓鱼的学员看眼就走了。选择鱼漂的目的是要把原来钓不上来的鱼钓上来,同支鱼漂,今天在这个池塘钓得挺顺,明天换个池塘就不行了,这能怪鱼漂吗?天变鱼变.不仅有动作怪异.还有原来动作上不了鱼。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7,(19)
传统的坠钩卧底钓组由于反应的信号主要是鱼吞钩游走时的动作,当信号出现时,无论是七星漂还是立漂,其信号无非是顶漂或拉黑漂,鱼漂的信号相对简单标准,掌握起来难度不大,但悬坠钓组则不同,悬坠钓组由于其较高的灵敏性使得浮标表现出的信号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8.
马建华 《钓鱼》2005,(13):19-21
鱼漂与浮标在我看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区别在于二者在钓鱼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顾名思义,传统意义上的鱼漂是漂浮在水面上用来反应鱼吞钩信息的,但如果用这种眼光去看待悬坠钓浮标则显得狭隘了。现代浮标除了具备传统鱼漂反应鱼吞钩信息的作用外,还具有通过调钓目数的变化改变钩饵同子线在水下的状态.通过标尾的细小信号变化探测钓点内鱼的密度以及鱼所在的水层深度;正确反应鱼饵在钩上的剩余程度和溶散量.通过控制标的翻身速度以适应不同鱼情的垂钓需要等等。这些作用在传统鱼漂上是难以得到体现的,因此,如果仅用鱼漂这样的名字称呼浮标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9.
何继友 《钓鱼》2005,(8):30-30
天津地区“打站漂”钓法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几乎和悬坠钓同步兴起。此前,天津地区除手竿传统钓法外,海竿打爆炸钩钓法风头已衰,因为天津钓鱼人喜欢根据直立鱼漂的动作变化钓鱼,而且海竿竿梢动作确实不如鱼漂动作灵敏可靠。这就出现了钓法不能针对水情的问题。由于天津地区的水情复杂,许多坑塘湖库普遍水浅清澈,较大的鱼群往往不敢靠边而栖息于离岸较远的深水区,即使钓手使用再长的手竿也够不着有鱼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陈中春 《钓鱼》2004,(8):31-31
手竿钓鱼,识漂和提竿这两个环节,是能否获鱼的关键。尽管只是短短的一瞬间完全取决于鱼漂的反应。而鱼漂的各种反应又与各种鱼吃钩的方式相关。所以,为准确把握提竿,首先要识漂辨鱼,以星漂为例,主要有以下几种反应。  相似文献   

11.
关新铭 《钓鱼》2004,(4):23-23
鲫鱼性格文静,吞钩动作缓慢而有节奏。开始咬饵是吸吐吸一吐,觉得食饵合乎口味又无异物时,才会吞入口中,然后抬头准备游走。鱼漂的反应则是一下一上、一下一上点动两三次后才徐徐上升,即常说的“送”漂。上述就是鲫鱼咬钩吞饵的全部过程和基本动作。  相似文献   

12.
严实 《钓鱼》2004,(1):18-19
调高钓低,抬漂越快,空钩越多,调低钓高,黑漂越快,空钩越多。所以,“钓灵寻掩感,钓钝抓抬漂”就成了池塘钓鲫的关键词。可是这个口诀遇到青鱼就不灵了,特别是3米以上深水,体重超过5千克的大青鱼咬钩会把鱼漂拾得超过调目,再拉下去,又冒出来,反反复复就像小杂鱼咬钩。  相似文献   

13.
张兰舸 《钓鱼》2006,(24):12-12
老钓手外出垂钓,无一例外地会携带多副长短不同拴好钩的脑线备用。因为脑线的长短直接关系到鱼漂的灵敏度,也关系到鱼吃钩的频率和获鱼的多寡。所以,脑线长度不能一成不变。至于用长或用短,必须依据水情、鱼情等实际情况而定。依据水的深浅来定水位深宜用长脑线。脑线长,钩与坠距离远,利于大鱼吃钩。虽然鱼讯传得慢,鱼漂反  相似文献   

14.
我用海竿钓鲢都是用炸弹钩加固定球漂,由于没有坠,鱼漂经常被风吹得四处漂荡。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铅坠,但是如果钓深度超过一米,由于鱼漂是固定的,在抛投时活动坠也只能停在鱼漂的上方,抛投很不方便,要是两米短竿,根本没法抛,而且鱼漂也不好调节。加之用的是飞钩,炸弹钩五个短钩正好在钓饵旁边,白鲦上钩后也会造成虚假鱼讯。通过多次试验,我探索了一种效果明显的钓组,现介绍给大家。一、改进钓组将炸弹钩的五个短钩剪掉,保留弹簧,另在弹簧中间加一长钩,两钩相差2厘米,装饵时不要将钩埋入饵中。铅坠为一头大一头小的圆锥体,中间钻0.25~0.3…  相似文献   

15.
白瑞东 《钓鱼》2005,(13):29-29
我用海竿钓鲢都是用炸弹钩加固定球漂,由于没有坠,鱼漂经常被风吹得四处漂荡。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铅坠,但是如果钓深度超过一米,由于鱼漂是固定的,在抛投时活动坠也只能停在鱼漂的上方,抛投很不方便,要是两米短竿,根本没法抛,而且鱼漂也不好调节。加之用的是飞钩,炸弹钩五个短钩正好在钓饵旁边,白鲦上钩后也会造成虚假鱼讯。通过多次试验,我探索了一种效果明显的钓组,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6.
范宁 《钓鱼》2012,(7):12-13
一种漂身长度短于漂尖的鱼漂,主要以钓快鱼或浮钓为主,兼具底钓的功效。它具有翻身快、下降匀速、灵敏度高等特性,便于钓手早观察、早发现一些出现在钩饵尚未落底前的”接口”信号。即使半水无鱼接钩,钩饵完全落底后,它也能够真实、准确地显现鱼在底部吞饵的细微鱼讯,可以说是一款多功能的鱼漂。  相似文献   

17.
任志新 《钓鱼》2005,(17):30-30
设定调目是悬坠钓鱼的第一步,然后再按鱼,情调整钓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钓组中的钩饵在水下有一个合适的状态,以方便鱼就饵和产生正确的鱼讯。不管是双饵还是单饵或者是空钩及无钩调漂,钓者正式钓鱼时是把调目与钓目相比较而作出水下的钩饵大致是处于什么状态的判断。当鱼漂有动作而不中鱼时,钓者会调整水线长度即钓目,也有不动插漂座位置而调整铅片大小即调整调目。初学者往往采用前者,功力深厚者却多采用后者,甚至同时更换鱼漂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李哲 《钓鱼》2004,(12):34-34
使用抛竿钓鱼有很多优点,但在鱼咬钩的反应速度上,却不如手竿反应的灵敏、快捷。原因是,抛竿钓鱼是一种迟钝的钓法,须在鱼中钩之后才有信号。而手竿则是在鱼开始咬钩,就可以通过鱼漂反应出来。如何将手竿与抛竿的优势结合起来。很多钓鱼人经过长期的努力实践,研究出许多的钓法。抛竿加漂钓法。就是行之有效方法之一,它不仅提高了钓组的灵敏度,还丰富了抛竿的钓法。  相似文献   

19.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8):22-23
实现悬坠钓组灵钝转换的方法(左版图),大家都知道鱼漂除了表达各种鱼讯语言之外,还具有调控水底双钩饵状态的功能。调控水中双钩饵不同状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鱼儿能够很顺利地将钩饵吸入嘴里,并迅速而准确地反应出吞饵的信号。实际垂钓中鱼情的变化,不是我们所能预期的。在某种调钓状态下,钓组不能很明确地表现鱼讯,信号非常微弱,含糊不清。或是钓组处于不灵不钝状态下,鱼讯表现真实,鱼漂下扽有力度,速度,上鱼也不错,可是一段时间后,同样的信号却中不了鱼,或信号发生变化。这时,垂钓者需要立即改变对策。利用鱼漂的调控功能,调整双钩在水底的灵钝状态改善钓况。实施方案钓目或调目的调整,鱼漂或子线的更换。  相似文献   

20.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6):14-15
鱼漂的调整:调漂有很多种方法,空钩调漂、带饵调漂、无钩调漂等等,不管你采用那一种调漂方法,使用何种类型的鱼漂,目的只有一个,调整出它的灵敏状态,并且能够表达出准确稳定的鱼讯。在这里我们介绍两种较为常见的调漂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