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谢光荣 《海外英语》2013,(23):241-242
中西爱情植根于不同的自然、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下,这些因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中西方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爱情作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也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这篇论文对中西方爱情伦理观之异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西家庭伦理比较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家庭伦理的差异根植于中西方不同的自然、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这些社会要素在漫长的岁月中的变迁和发展,对中西家庭伦理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中西方家庭伦理各自的基本特点,并由此导致了中西爱情伦理、婚姻伦理、性伦理、素子伦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伦理概念的几个问题伦理学或称“道德哲学”。伦理学为英语“Ethics”的译名,意思为“品性与气禀”,或为“习惯与风俗”。“道德哲学”译自英语“Morad Philosophy”,意为“习俗或品性。”现有以“人生哲学”或“人生原理”等取代伦理学,又有人称为“道德科学”或“道德学”或“精神科学”。(一)中国的伦、理和伦理概念中国伦理两字,散见群籍。在《小戴礼·乐  相似文献   

4.
中西法律价值观比较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法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是法律价值问题 ,法律价值观问题又处于法律价值的本质层面。通过对法律价值观概念的探析 ,可以明晰中西法律价值观的差异 ,并对中西法律价值观的特征作出理性的审视。在此基础上 ,对中西法律价值观进行哲学的比较 ,必将对我们正在实施的依法治国方略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由于丈化的异域性和异质性,中西伦理文化表现在价值理念、权益协调、人伦关系、人格模式上都显著不同,各具传统。传统是文化根基,中国当代转型的道德建设应在传统的基础上重构,而不能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6.
由于文化的异域性和畀质性,中西伦理文化表现在价值理念、权益协调、人伦关系、人格模式上都显著不同。各具传统。传统是文化根基,中国当代转型的道德建设应在传统的基础上重构,而不能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7.
8.
由于中国人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民族所处的生态、社会、以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我们可以理解,人们总是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合理的,因此,就会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判断,从而产生误解。语言学家把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称为语用失误。为从根本上探讨价值观、思维方式对东西方的影响,本文就相关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中西价值观植根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条件、传统习惯等,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价值理念。总的说来,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创新求变和法治的价值观,而中国人更注重集体主义、道义主义、保守求稳和人治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0.
家庭起源于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说文解字》中说:“家,居也。”这说明在远古时期,家庭只是一个群居的环境概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个人劳动不仅能养活自身,而且可以供养家庭其他成员时,才出现了较为固定的家庭群体。家庭价值也才由此而产生。在内容上,它从远古时期的居住功能发展到生产、生活、生育、文化、扶养等各种不同的功能,显示出了家庭价值的多元化。相对而言,中西对家庭的定义不同,也就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家庭价值观。西方对家庭的定义较为宽泛,认为只要两个人有长远的关系,有正常的性生活或能繁衍后代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及能  相似文献   

11.
略论中西家庭伦理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精神是家庭本位,西方传统的家庭伦理精神是个人本位,它们各有自己产生的背景。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各有利弊,现代家庭伦理精神的建构应超越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实现这两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归有光认为伦理本原是“情之所在,即礼也”;其伦理观念为遵循正统,尤重三纲;伦理规则在具体运用中为我所用;伦理行为是维护礼法,宣扬“天人感应”。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国的行政伦理还很不完善,反思中西行政文化差异,借鉴西方以"法治"为核心的行政文化,即"法律至上"、"法律制约权力"和"公民意识"的现代行政文化,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行政道德的法制化、公民监督的提升在当下我国行政伦理建设不失为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方菲  戴同斌 《中国教师》2010,(Z1):91-92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较为重视工人阶级的潜在力量,由于农民自身存在思想意识的堕化,组织化程度偏低,所以并不会被作为革命的主力军,只是作为同盟军。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农民时,认为农民具有二重性,虽然可以发动他们加入革命队伍,但是农民思想意识、觉悟不高,行动缓慢,组织化程度低,不积极参加反抗资本主义的斗争,甚至是倒向资本主义阵营。毛泽东、邓小平在分析农民时提出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依靠力量。在这一问题上差异的存在除了主观因素的制约外,也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具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个人的道德与社会结构是相互观照的,从理论上讲,由个人的道德状况可以推知他所在的社会结构的状况;反过来,由既定的社会结构可以推知一个人的道德状况。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已无法用等齐划一的标准对社会结构加以评估,其主要的理由是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当代中国社会关系呈现一定程度的混乱,这是转型的结果。但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任何含混不清都表明它是暂时性的,都会被或以强制或契约为基础的确定性所取代。①很显然,中国不会重走强制的老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契约伦理的逐渐生成是必然的,这就使传统的道德责任构建基础发…  相似文献   

16.
当历史的潮流簇拥着不同民族共同创造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地球文明时,人们各自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断地发生着激烈地碰撞。概括地说东方文化主要反映为集体主义,尤以中国文化为典型,西方文化则体现为个体主义。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但通过对比分析这两者之间在衣、食、住、行中所体现出的不同价值观,人们可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使这个世界更具包容性,从而创造出更和谐的全球生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说明什么是核心价值观、中国是否需要核心价值观、如何处理核心价值观和多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分析了中西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历程,并提出了重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中西历史小说作比较:1.两者的传统及局面 2.中国历史小说目的在于教化,西方重在再现时代 3.对待历史人物,中国作家多作主观评价,西方作家则较为客观 4.中西当代历史小说的不同创作背景及走向:中国作家在思想解放后透过历史看现实;西方作家无法把握瞬息万变的社会而背向现实写过去。  相似文献   

19.
中西伦理传统差异及对中西政治理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中西方伦理传统的根本差异在于价值标准和人性论方面,由此进一步形成权利观、价值观、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及人欲观、人的价值实现方式、伦理政治色彩与宗教色彩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中西方不同政治理念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化具有的多元性和通约性,决定了中西伦理传统和政治理念可以而又应当采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形式.从而促进中西伦理化和政治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0.
2014年高考对政治史和经济史的考查突出,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世界近现代经济和中国现代经济、中国和西方近代文化是考查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