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山 《上海集邮》2010,(9):24-26
邮票的“过桥”是指邮票与邮票之间的边纸,它可以是空白的,也可以有文字和(或)图案,但不带面值和铭记。过桥边纸与相邻两枚或多枚邮票组成的连票,习称“带过桥的邮票”,姑且这里简称“过桥邮票”。  相似文献   

2.
邮票与“邮票定律”“邮票”与“邮票定律”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邮票的定义是在邮政机构出现之后,由邮政机构发行的、代表邮递工人的劳动(服务)价值的、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使用的、预先印制的邮资凭证。邮票通常具有三个要素:邮政所属国家或发行机构标志,面值或相当邮资费效用的标志,图案。邮票的  相似文献   

3.
邮票的种类     
邮票的诞生源于邮政,邮政业务的发展与变化,也促进邮票的种类随之变化,逐渐形成了一个邮票“大家族”。所谓邮票的种类,就是人们按某种原则或方式对邮票加以分门别类。对于集邮来说,面临全球每年发行成千上万种邮票的实际情况,只能有选择地收集某一种类或几个种类的邮票。了解邮票的种类,不仅有利于邮  相似文献   

4.
刘宁之 《收藏》2009,(1):147-148
极限明信片(简称极限片)是以明信片为载体,用有效邮票贴在画面与邮票主图相同或相似的明信片上,并盖销同邮票图案或主题相关地点的邮戳,要求明信片的图画、邮票图案和盖销邮戳三者最大限度地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5.
网络邮票     
随着互联网在邮政领域的广泛应用,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邮政用品——网络邮票。网络邮票及其制作网络邮票是通过互联网络产生或制作的邮票,该邮票的用途和属性与普通邮票一样。网络邮票给那些需要频繁寄出邮件的用户带来了方便,你可以坐在办公室或家中使用互联网十分方便地制作出你所需要的不同面值的邮票。  相似文献   

6.
由数枚同一面值或多种面值的邮票,连印在一起装订在小本册内,称为小本票。小本票上的邮票与原邮票的图案、面值、刷色均相同,只是由于装订裁切往往有一边或两边没有齿孔。邮票一般都是在邮局出售。但香港  相似文献   

7.
张颖 《集邮博览》2009,(5):48-48
首日封是一种左侧印有与新邮票有关的信息,信封背面印有文字说明,信封上贴有单枚或全套邮票,邮票盖销纪念邮戳的邮品。多由邮票公司在新邮票发行当天销售。因其制作精美,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朱军 《上海集邮》2004,(12):29-31
铭记是邮票上表示发行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的标志,与面值、图案并称"邮票三要素"。1874年,万国邮联规定,各国邮票必须印上国名或铭记,以便识别;1989年修订的《万国邮政公约》又加以明确,各国邮票应当用拉丁字母标明国名。  相似文献   

9.
除了国铭外,有些国家还在邮票上添加特殊的图案或字母作为辨识标记。我把它们称作图像化国铭或第二国铭。一些联合发行的邮票,如欧罗巴邮票、地中海邮政联盟邮票、欧洲小国赛佩克邮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邮票的特殊标记,并不属于某一国家特有,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10.
公事邮票的作用与正规邮票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它仅供政府机关、公共团体或国际组织使用,因而不在邮局出售。有的国家所有政府机关都可以使用公事邮票,有的则发行专供某些部门使用的公事邮票。大部  相似文献   

11.
联合发行邮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的邮政主管部门,共同商定邮票题材,使用相同的邮票图稿,在同一日期发行并在各自国家的邮政通信中流通的邮票。中国邮政自1990年3月3日,首次与加拿大邮政联合发行J.166《诺尔曼.白求恩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该套邮票由中国邮票设计家刘向平和加拿大邮票设计家  相似文献   

12.
徐啸 《上海集邮》2004,(12):20-20
比较中外鸡年生肖邮票的表现形式,互有异同。 一、写真将动物鸡的自然形象直接搬上邮票,如澳门1993年生肖邮票(图1),一目了然,但容易与动物邮票混淆,须在票图上标注"鸡年"或相关文字。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收集研究世界名人邮票的过程中,发现多数是为诞辰纪念而发行,逝世纪念邮票较少。而带黑框的悼念邮票就更少了,且收集难度较大。这种带黑框的邮票,一般是在国家领导人逝世后,治丧期间发行的。邮票图像四周印有黑色边框,或在现有邮票上加盖黑框,或邮票图像全用黑色印刷。悼  相似文献   

14.
邮票改制品(converted stamp)是在印好的已发行或未发行的邮票或其他票证上,用加盖或凿出不同的图文,改变原邮票或其他票证的铭记、票种、图案、面值、发行单位、使用地区等,从而成为一种新的邮票。  相似文献   

15.
邮票的要素     
每一枚邮票一般都具有以下要素:第一,邮票的铭记,即邮票票面上表示发行该邮票的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的标记,表达方式一般多用文字或缩写字母。而对同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发行邮票上的铭记可能是不同的。如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初在邮票上使用的铭记是“中华人民邮政”  相似文献   

16.
邵林 《上海集邮》2000,(9):41-42
集邮者在进行传统集邮的同时,往往会对邮票上的图案发生兴趣。比如,专门收集中国邮票的集邮家马任全,他也曾收集过一些外国邮票,因为他的生肖属马,所以特别留意画面上有马的各国邮票,口久自然形成一部马邮票的专集;王纪泽和张包平之是一对因集邮而相识、相爱的伉俪,他们除了专集红印花邮票外.还专门收集夫妇双人像邮票。这是与传统集邮不同的另一种方式,不以邮票的发行国家(地区)、年代、票种为界限,也不追求每套邮票必须“全”,而是只以邮票画面反映的内容或邮票发行目的(简单地说,是指邮票纪念或宣传的事物,一般为邮票的票题)作为取舍的依据,这类集邮方式称为“专题集邮”,最初的专题集邮又称“图别集邮”。  相似文献   

17.
延伸主题     
二、通过边饰文字延伸邮票主题在邮票的设计中,边饰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在边饰中配以简洁适当的文字是现代邮票设计中经常使用的装饰手法。这些邮票边饰文字与各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边饰文字也对邮票主题的延伸起到了非常大的强化作用。一般来说每一枚邮票的画面只能表现某一事物或某一历史的横断面,而邮票主  相似文献   

18.
邮票的齿孔     
所谓邮票的齿孔,即各枚邮票撕开后,邮票边缘凸出的部分称为“齿”,凹进去的部分称为“孔”,合起来称为“齿孔”。1840年5月,“黑便士”邮票面世时,邮票是没有齿孔的。出售邮票时只能用剪刀或用刀将邮票剪开或裁开。1854年1月,英国首先正式发行了打有齿孔的邮票,使邮票可以方便地撕开。可见,齿孔是为了方便邮票使用而诞生的。但是,由于齿孔的形状、齿与齿(或孔与孔)之间的距离等不相同,齿孔很快就成为集邮研究邮票的重要内容之一了。齿孔的形状一般是圆形的(见图1),但不是惟一的。齿孔的形状种类很多,如点线齿、直线齿、斜形齿、方孔齿等。齿孔也有疏有密,为了表达各种邮票的齿孔情况,统一用“齿孔度数”来表示,即在20毫米的长度内有多少个齿和孔的数量来表示。  相似文献   

19.
无面值邮票     
柳承美 《中国集邮》2001,20(10):19-19
面值,是邮票的三大要素之一。但是,有的邮票没有印邮资面值,而印有邮件种类名称或代表特定面值的字母(或字),这些邮票都被人们称之为无面值邮票。如集邮十分熟悉的我国区票中的珍邮——“稿”字邮票,就属于无面值邮票。  相似文献   

20.
十二、熊猫与考拉牵手联合发行邮票,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邮政,经过友好协商,采用同样的邮票图案,各自发行自己的邮票。1995年,与我国联合发行邮票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泰国,7月1日联合发行以亚洲象为题材的《中泰建交20周年》纪念邮票;另一个是澳大利亚,9月1日联合发行以考拉和熊猫为题材的《珍稀动物》特种邮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