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隐性采访的媒介自律与法律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隐性采访媒介自律的重要性。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获取新闻事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采访时,中间有翻译和没有翻译,在具体工作方法上多少也有区别。我这次在中国采访,中间有翻译。有翻译比较省力,有时可利用翻译讲话的间隙,细心作笔记。采访中有时也用录音机,如果对方讲日语,速度很快,不用速记不能全部记录的时候,需要录音机。问题的关键是怎么作能使对方充分说出我们希望了解到的情况呢?  相似文献   

3.
隐性采访又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韩伟功 《记者摇篮》2005,(10):52-53
采访笔记作为记者采访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近年来.由于新闻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记者的采访工具、采访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其速度甚至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如今,记者手中早已不是一支笔、一个本了,微型录音机、数字录音笔、笔记本电脑、新功能手机等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笔+本”的传统采访方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采访笔记还重要吗?  相似文献   

5.
我当广播记者己经三十余年,搞过的录音报道上千则,光是录音机已用上四代产品。六十年代初用的是留声机那样的手摇发条背箱式录音机,以后是601录音机。为了下乡携带方便,特地制作一只帆布包,将录音机往里面一装,象背被包一样往两肩上一套就上路了。有几次到郊区乡村采访,背着这只笨重的机器骑自行车摇摇晃晃惊险得很。七十年代用的是国产红旗牌交直流两用录音机和手提式收录机,八十年代则用上了进口的索尼袖珍采访机,方便得多了。我喜欢搞录音  相似文献   

6.
岁末年终,打扫卫生,整理书籍时,翻开那厚厚一摞子形状不一,纸质不同的采访本,颇有感触。采访笔记,是我劳动里程的记录,是我内容丰富的资料库,我的许多获奖新闻作品便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我非常珍惜和爱护它。采访笔记,每个记者和通讯员都有。作为广播记者,电视记者,在广泛使用录音机、录像机的同时,仍应做好采访笔记。它不但能帮助你记录录音机、摄  相似文献   

7.
“隐性采访”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借助照相机、录像机、录音机等采访工具,秘密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活动。 媒体被称为“社会守望者”,监测环境、披露丑恶、伸张正义是媒体的社会功能之一。许多新闻事实(特别是涉及社会丑恶现象的新闻事实)用显性采访的方式是难以接近和捕捉的,而隐性采访可以有效地获取此类新闻事实,满足社会的“知情  相似文献   

8.
史熔  覃韬  罗璐 《新闻前哨》2008,(6):68-68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借助照相机、录像机、录音机等采访工具,秘密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活动。与显性采访相较,隐性采访在一些特殊的报道领域具有优势,因而成为媒介普遍采用的采访手段。但是从具体实践来看.隐性采访又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斌 《视听界》2012,(1):98-99
对新媒体的娴熟使用,已经成为当下媒介工作者的必备业务之一。比如,文字记者早巳跨越了录音笔和笔记本的时代,iPhone手机成为他们进行新闻采访的利器——它既是录音机,又是照相机,  相似文献   

10.
“你采访时用录音机吗?”《纽约时报》前驻北京记者福克斯·巴特菲尔德在回答别人提出的这一问题时说:“我不用,太麻烦了。整理录音太费时间,我每天采访的工作量很大,实在没有工夫去整理它,整理一次录音比采访所花的时间还要多,我就用一个小本子记下要点,这样很方便,发稿也快。”巴特菲尔德是一个有丰富采访经验的记者。在谈到采访技术时,他说采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预先做好研究,心中有底,知道还缺什么  相似文献   

11.
章友维 《视听纵横》2003,24(6):52-53
电视的最大优点是有图像和声音,然而这个优点让电视人为之兴奋的同时,也让他们容易滑人泥潭:浮躁浅薄,缺乏理性的精致。要做好电视新闻节目或说办好电视新闻栏目并非易事。电视新闻采访不同于一般的平面媒体采访,一支笔,两条腿,顶多再加上一个录音机就可以搞定,  相似文献   

12.
论"隐性采访"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下,“隐性采访”成为新闻记者挖掘深度新闻的常用手法。对于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采用此类方法是无可厚非的,它能使记者获取正面采访得不到的信息和材料,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然而,在法制日益健全,权利界限越来越明确的今天,“隐性采访”稍有不慎就会带来职业道德上的问题,也可能会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如何把握隐性采访的道德与法律界限,是新闻记者时刻要注意的问题。 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法律思考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活动中不通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工作目的,借助采访工具(照像机、录像机、录音机等)…  相似文献   

13.
本报总编辑对记者有一个要求:采访要带上录音机,采访后必须把采访对象的讲话整理出来,精彩的谈话要“原封不动”地用到稿子中去。最近,他亲自带领一个记者组到苏州采  相似文献   

14.
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象机、录音机或者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的《广播电视辞典》对隐性采访的定义是:“隐藏记者身份与采访目的的采访方式。只适合于某些特殊题材或特殊场合、特殊采访对象,如在敌方或犯罪分子中的采访。运用这种方式,目的在于减少采访障碍和干扰,  相似文献   

15.
陈东 《新闻传播》2010,(4):56-56
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近几年,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媒介竞争日趋激烈,受众需求日趋多样化,隐性采访的魅力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6.
隐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不表明真实身份或身份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情况下,借助照相机、录相机、录音机等采访工具,秘密获取新闻素材的采访活动。对媒体和记者来说,隐性采访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与可读(看、听)性,获取了显性采访难以获得的信息和材料,新闻价值较高。时下,隐性采访作为挖掘深度新闻、寻找独家新闻的有效手法为越来越多的媒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下面这些内容,算是对“新闻机器”——新闻采写工具应用的“忆苦思甜”吧. 采 说起记者采访使用的工具,人们会首先想到笔、笔记本、录音机、录音笔、照相机、电话、手机、电脑等等.其实,这些工具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而相继诞生的. 我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写新闻稿.那时记者外出采访就是随身带一个帆布包,内装钢笔、笔记本和洗漱用品,纸媒体的文字记者几乎没有录音机、照相机,这些采访工具是稀缺品,照相机只有摄影记者有.  相似文献   

18.
一、填充题(10分)1、新闻线索是指已经发生或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2、访问新闻人物和和情人物是获得新闻事实的主要途径。3、现场观察,新闻界行家们称之为“用眼睛采访”。4、采访记录形式一般分为录音机记录、心记和笔记三种。5、新闻背景就是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隐性采访的双重制衡--法律限制和伦理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阳 《今传媒》2005,(2):20-21
一隐性采访又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是新闻记者在未被采访对象感知的前提下,运用摄像机、录音机或照相机等工具,秘密采获新闻事实的方法。隐性采访的基本特点是:其一,记者隐去了真实的身份出现在新闻现场,即隐性采访是记者带有主观故意的行为,这与采访不期而遇的目击性新闻有所不  相似文献   

20.
在记者繁忙的工作中,采访笔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近年来,由于新闻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记者的采访工具、采访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如今,记者手中早已不是一支笔、一个本了,微型录音机、数字录音笔、笔记本电脑、新功能手机等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笔 本"的传统采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