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四军与华中抗日文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中抗日文艺事业是同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坚持抗日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过了四个阶段:一、从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4月新四军在皖南岩寺集中,以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指导,以唤起民众抗日救亡为目的,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开展。二、从1938年5月新四军东进江南,至1941年初皖南事变,主要以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组织形式开展。三、从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重建到1943年冬,围绕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伪化和反磨擦,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这个中心任务展开。四、从1943年11月华中局在淮南津浦路东搞文化实验区,到1946年秋解放战争开始,主要是深入贯彻《讲话》精神,从发展民间戏曲入手,使文艺更大众化、更普及。华中抗日文艺的主要特点是:1.贴近抗日的时代脉搏;2.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实践;3.在继承优秀传统文艺基础上发展创新;4.尊重、关怀文艺人才,引导支持文艺创作。产生的影响是:1.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方面,发挥了号角、战鼓的宣传鼓动作用。在揭露敌人、打击敌人方面,发挥了投枪、匕首的战斗作用;2.在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发挥了与各界人士沟通、团结的作用;3.在推动根据地建设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促进、激励的作用。因此,华中抗日文艺不仅在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宣传和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揭露和打击敌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于长达14年的延安文艺史,有各种不同的分期方法。按其文艺创作和文艺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应该分为四个时期:开创时期、发展时期、新文艺方向确立时期和迎接全国胜利时期。这四个时期,各有其特点,又相互联系。科学的分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延安文艺。  相似文献   

3.
延安文艺有选择性地接受了现代性的不同构成层面,它接受了作为社会-历史层面的现代性,拒绝了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在线性时间意识的推动下,延安文艺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和艺术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这种求新的精神正是中国现代文学追求现代性的一贯动力。在创新实践中,延安文艺既挑战了现代性的某些原则,又回应了现代性的悖论。  相似文献   

4.
延安文艺整风,是中国共产党把文艺理论和意识形态结合起来成功实践。强调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把政治原则作为文艺评价的首要原则,重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这为构建边区政府军民文化认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文艺过于功利化、政治化,会影响文化和文艺的多样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影响文化的健康发展,忽视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延安文艺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充分发挥了文艺团结人民、唤醒民众的巨大作用,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成功经验值得今天军队基层文化建设借鉴:军队文化工作要突出鲜明的思想性、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充分的愉悦性。  相似文献   

6.
延安文艺,是我国现代文艺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影响,早已为人们所确认,所称道。本文着重探讨延安文艺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及其超时代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它仍将会化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继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并将成为中华民族永久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延安文艺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版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范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高度融合与深度互动。延安文艺运动坚守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方面的核心特质;延安文艺运动大众化的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社会性及其在中国语境下所实现的新的文化自觉;延安文艺运动的民族形式建构赋予了文艺民族品格和中国气派,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形式问题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包括文艺在内的人民革命事业中,延安文艺是一个经典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8.
对民间元素的重视和吸收是延安文艺大众化的特色所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就文艺导向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延安文艺界意识到民间元素对文艺大众化的重要性,但没有突出这一点,有时还消解了大众化与民间元素的内在关系;讲话发表后,延安文艺界形成了文艺大众化离不开民间元素的共识.其二,就创作主体看,知识分子在...  相似文献   

9.
10.
延安文艺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革命战争年代生成和发展的文艺形态,它为现代中国革命和文化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支撑和历史经验,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家园中的一朵艳丽的奇葩。鲜明的时代性、深广的人民性、坚实的民族性和始终不渝的创新性是其超越历史规定性、具有普适性和永恒性的精神内核,这些精神品质使延安文艺超越了特定历史时空,具有恒久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中,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和自觉弘扬是延安文艺最重要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11.
新四军成立后,开创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在这一重要的地区发展壮大,离不开服务良好的后勤保障.而新四军的卫生工作又是极其重要的,新四军设立了军医处(部)、建立医院、招募培养医护人员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确保药材药物的稳定来源,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新四军卫生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为新四军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贡献。文章阐述了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机构、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海外侨胞等对新四军医疗卫生工作的贡献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四军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作战坚决,胜利不断、深得民心。叶挺、项英等领导把军部放在云岭,有利于南方的爱国知识分子及归国华侨青年就近参加皖南新四军。来到这里的知识分子,被这里的抗战激情所感染,又呼朋唤友共同来抗日。他们积极地对外宣传,进一步扩大了新四军在海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蕴涵着丰富的对立统一美学思想,即内容与形式的对立统一、普及与提高的对立统一、歌颂与暴露的对立统一、文艺与生活的对立统一,这不仅具有哲学与美学的意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左翼作家奔赴延安,把左翼文学也传播到延安。周扬、丁玲、周立波等在延安的文学活动承续了左翼文学精神,延安流动着左翼文学的血脉。但由于左翼文学本身存在着的许多"非革命"的因素、左翼文学时代背景的差异以及周扬等理论家赋予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导革命文学的合法性地位等原因,左翼文学在延安遭到改写,延安意识形态改写了左翼文学的启蒙意识、自由主义、个性主义、颓废色彩等精神意识,改写了左翼文学的文学主题与人物形象等文学要素。左翼文学在延安发生转型与重塑,逐渐融化为延安文学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6.
作为延安作家了解、熟悉边区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前期延安文艺界的下乡入伍运动对作家的生存状态与文学创作产生了持久的、深刻的影响。由于下乡入伍运动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延安作家自身的不足,前期延安文艺界的创作活动与现实生活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脱节现象。  相似文献   

17.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奉命在叶挺、项英等的领导下进行突围,结果以叶挺谈判时被扣留,项英被随从副官杀害为结局。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蓄谋已久的阴谋,应该说皖南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中共中央对形势估计不足,发给新四军的电令不果断,对项英、叶挺分工不当;项英对中央分工不满,再加上其南征理想;军长叶挺在新四军后期突围时没有听取他人意见,作战指挥方式不当;又有地势险要,天气异常等原因,导致了新四军突围失败。  相似文献   

18.
俄苏文学艺术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的覆盖面不是很大,其地位也很难说是举足轻重。但是它们在中国文艺领域中的表现却相当活跃,相当前卫,相当锐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思想和艺术宗旨,通过左翼文化运动和延安文艺等社会运作方式或存在形态,主导着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渗透到中国社会大众的思想和意识中,成为现代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流。迄今为止仍处处可以看到它们的痕迹、它们的影子、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叶挺由于"北伐"名将的背景及无党派的身份,被国共两党任命为新四军军长,成为双方争取的对象。叶挺为了能够在"统战"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保持"中立",并利用其特殊身份促进"统战"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国共两党摩擦日益严重及新四军领导体制的缺陷,叶挺在"统战"工作中受到了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