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东突厥汗国和后突厥汗国时期,反用中原王朝"以夷制夷"之策,对中原王朝推行"以汉制汉"之策,先后在隋唐交替之际和武则天废唐立周期间先后多次册封中原"可汗",如隋唐之交刘武周被东突厥始毕可汗册封为"定杨可汗",梁师都被册封为"大度毗伽可汗",武周时期阎知微被后突厥可汗默啜册封为"南面可汗"。"以汉制汉"策略的推行,表明突厥统治者已精通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之术,通过适合自己的策略操控中原王朝,从中谋求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突厥语大词典》中有关服饰词汇的整理及分析,阐述了喀喇汗王朝时期维吾尔族和其它突厥民族的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四个阶段对唐代以前活动在陇东的少数民族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先秦时期主要是戎人,秦汉时期主要是匈奴、羌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陇东有过匈奴、鲜卑、羌、氐、羯、乌桓等族的足迹,隋唐时期主要是突厥、党项和吐蕃族。最后认为,活动在陇东的少数民族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战,这种争夺,使陇东由中原王朝的边疆转化为内地。各民族共同开发经营了陇东,使陇东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农牧兼营的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4.
黠戛斯是唐代北方游牧民族,活动于剑河流域(今叶尼塞河上游),是今天柯尔克孜族的先民。西汉时,黠戛斯就以坚昆之名见诸汉文史册。历经魏晋、至隋唐时期,黠戛斯不断与后突厥汗国、漠北回鹘较量并逐渐发展强大,最终建立了汗国。黠戛斯汗国政权设置不仅承继了北方民族官制传统;还深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形成了相对多元的官制。  相似文献   

5.
唐前期幽州军事防御地位的演变体现了幽州军事力量对唐王朝安全的影响与中央政权对幽州的管控。唐初由于幽州对河北局面的影响以及对突厥、东北蕃族的防御作用,受到唐王朝的高度重视。随着王朝的巩固,幽州军事地位下降,经历武后时期的东北蕃族叛乱,幽州军事防御再度得到唐王朝的重视与积极经营,成为防御东北的雄藩大镇。  相似文献   

6.
分封制度是我国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王朝自古以来通行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建,设郡县”,分封制似乎废除了,但继起的西汉王朝惩秦孤立,仍然大封同姓。自此以后,分封制在各朝代中仍然不绝如缕,虽然其形式和内容各朝不尽相同。至于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则自匈奴突厥以至蒙古,莫不实行分封。13世纪,蒙古崛起,由于时代较后,她和中原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且自忽必烈汗(元世祖)开始,她统治中国将近百年,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各方  相似文献   

7.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盛行一夫多妻的婚姻习俗,安多藏族部落大酋间联姻、安多藏族政权与周边政权间联姻现象也很常见。安多藏族女性地位较高,很多上层社会女性受到宋王朝的册封。  相似文献   

8.
联姻是我国专制社会中原王朝羁縻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的传统措施。清朝初年,满蒙联姻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清初这一现象是在历史、地理、语言文字、生活习惯、民族信仰、血缘联系以及统治者的治国思想等诸多因素促使之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清初满蒙联姻长期维护了北方各族之间的和平。  相似文献   

9.
所谓“和亲”,一般是指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缔结的婚姻关系,这种关系是从汉高祖刘邦与匈奴的和亲开始的。后来,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逐渐为中原王朝以及少数民族统治者所利用,成为我国各族统治者特别是中原王朝汉族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政策。由于汉匈政治经济形势的好坏与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断变化,汉匈前后期和亲的情况也有所不同。笔者就西汉与匈奴和亲的背景、目的、牢固程度、性质、效果等方面,分两个时期分别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唐末五代,王审知及其子孙统治福建近半个世纪。本从王闽政权所实行的职官制度的角度将其统治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职官制度进行探讨。第一个时期自公元898年至908年王审知继王潮任唐威武军节度使统治福建,政治身份是唐朝的地方节度使,其属官完全依照唐制,受唐王朝任命。第二个时期自公元909年至925年,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福州升为大都督府,王审知便以闽王的身份统治福建,虽然自命职官,但向中原王朝称藩臣,使用中原王朝年号,定期纳贡,是称雄一方的地方割据势力。在中原动乱的情况下,王闽政权实行保境安民、发展生产的政策,福建的经济化迅速发展。第三个时期自公元926年至945年,王审知死后,其长子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立宫殿,置百官,威仪物皆如天子之制。尔后王氏兄弟子孙为争夺帝位,日寻干戈,相互残杀,内乱不止,政治腐败,势力日削。他们所实行的职官制度完全是独立的国家之制,自称国王,下置宰相百官,终于导致王闽政权的灭亡。王闽政权各个时期实行的不同的职官制度与其治乱兴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元中都遗址有其特殊的历史研究及文物价值,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因而引起了史学界,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元中都遗址的发掘、研究与开发,必将带动当地旅游事业和经济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重识元中都     
元中都在河北省张北县境内.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后被废被毁.清初即因考订失实被误解为牲畜交易市场.1997年真实身份被重新确认后,进行考古发掘.其皇家面目皇家气派逐渐被认识,许多历史之谜,逐渐被破解.使人们从它的兴废过程,看到一部用实物写成的元朝兴衰史.  相似文献   

13.
江津楹联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清代的钟云舫,当代的张述寅、王钟璘等都是楹联习俗在民间层面上的有效传承人。江津楹联学会、中山古镇、江津中学、中山镇初中等在江津楹联的传承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江津楹联教育传承的主要阵地。为更好地传承江津楹联这一文化品牌,当前应重点作好拓展楹联发展空间、倡行楹联习俗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西晋据有宁州不久,遂改变两汉以来在宁州的治策,改而施行强硬的镇压政策。以后宁州的政局出现动乱,宣告两晋在宁州的统治以失败告终。除政策失误外,两晋统治宁州失败还有未处理好与宁州大姓关系方面的原因。南朝继两晋之后统治宁州,由于南朝自身衰弱和宁州地区长期动乱等方面的原因,南朝对宁州地区的统治,大部分时间是鞭长莫及。另一方面,两晋、南朝时期,宁州地区社会结构的改变和民族的融合却出现了深化的趋势,乃至形成了新的地方民族白蛮。  相似文献   

15.
西汉王朝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政策、军事制度诸方面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索其盛衰之因 ,寻找政治得失之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诗话是记录诗人创作、生活经历的随笔性文字,历史悠久。清代中叶,在大理白族地区出现了第一部诗话《荫椿书屋诗话》,为弥渡诗人师范所写。该诗话展现了清代中叶云南诗坛,特别是大理诗坛诗歌创作的繁盛景象。通过对该诗话写作时间及版本的介绍,对诗话内容的归纳分析,指出该诗话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华夷"观念以及中越宗藩体制在历史上对越南产生过深刻的影响。19世纪前期,越南阮朝一方面继承了与中国的传统宗藩关系,另一方面也把宗藩模式应用到与周边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中,构建了一种亚宗藩体系。这种模式也是这一时期越南阮朝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理念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论王安石绝句对中晚唐绝句的继承与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的七绝在取法白居易绝句与晚唐咏史绝句的过程中,发展出宋调特征;对杜牧、李商隐、韩偓等人七绝艺术的取法与创变,形成了雅丽精绝的艺术境界,宋人认为荆公之作回复唐音,主要是针对这类作品而言,但王安石在其中表现了新的艺术个性,开拓了新的诗境,并非对唐音的简单复归。王安石的五绝取法中晚唐五绝精巧细腻的特点而更富于变化。荆公绝句是宋代诗史上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9.
自平定罗卜藏丹津之后,清朝为实现对青海的完全统治,实行了"蒙藏分治"政策,对青海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用文献档案史料全面阐述清廷的"蒙藏分治"政策,进而深入分析青海地区蒙藏关系发生变迁的原因以及蒙藏冲突的表现,旨在全面客观地看待青海蒙藏历史。  相似文献   

20.
元朝海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海外政策同唐宋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但元朝也曾出现过“禁商下海”的海禁,中国海禁自元朝开始,后被明清所继承和强化。海禁虽然对元朝海外贸易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但它表明封建统治试图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了解元朝海禁有助于全面理解元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并从中管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