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楼梦》文本世界中的贾宝玉不仅具有"补天"所需的见识和素养,而且他自身曾经也满怀"补天"的憧憬和渴望。但是,他的坚守"儒家正道"的文化立场,使他最终被现实的生存秩序阻绝于"补天者"的行列之外,而无可奈何地成了一块被掷弃不用的"顽石"。同时,对于贾宝玉来说,以"女儿"之美作为精神寄托的生命尝试,只能暂时地延缓他以佛家的方式实现"死亡"的最终结局。随着大观园中属于女儿们的死亡幕布的开启,贾宝玉也将不得不从以女儿之美为受享对象的"温柔梦"中醒来。从"无缘去补天"到"温柔梦难续",贾宝玉终于完成了"死亡"前的徘徊和挣扎。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融人了作太多的思想观点,所以这一人物形象从他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章通过对贾宝玉情理世界的剖析,认为“情”和“理”的冲突是造成这一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是贯穿全书的-明-暗两条线索和作创作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3.
贾宝玉的独特女性观,包括女儿灵秀论,妇清男浊论和女儿“三变”论,大观园的女儿们是情美和才美的人格化身,贾宝玉对她们的用情具有戽我奉献精神,他把对悲剧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思考,引向对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哲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谜一样的人物,作者对他的身体言说,联结“空”“色”“情”三个不同的维度,是一个立体符号系统。“色”的层面,具有复调意味;“情”的层面,具有悲情意味;“空”的层面,具有象征意味。这三个层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使贾宝玉永远具有原创性、复杂性和深邃性。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贾宝玉最终走上了出家解脱之路,这一结局与宝玉自身的性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整本书中所塑造的宝玉性格和其心路历程,都指向着生活的解脱这一结局,也蕴含着时代背景下不得志之士的精神慰藉。宝玉内心的各种情感激烈的斗争和要找到归宿的需求,使得出家成为他的最后选择。贾宝玉走上这一解脱之路是有深刻的思想基础的,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基础上的必然之路。基于此,对《红楼梦》中的解脱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旨在通过这一研究丰富红学研究内容,为宝玉性格和解脱观的研究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再论贾宝玉     
张维雅 《文教资料》2011,(22):14-15
贾宝玉可以说是小说《红楼梦》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一个人物,历来评论者都认为他是封建旧贵族的一个叛逆者,是一个"新人",是个性觉醒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先觉者。本文在过去一些红学家的研究基础之上,以贾宝玉自身的软弱性本质为视角,通过对其一生中软弱性的表现,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分析,对贾宝玉这个人物的思想内涵及价值进行全新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曹雪芹塑造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一部大视野的作品,它寓含着曹雪芹对于理想人格和理想生命存在方式的探寻。人的理想生命存在姿态究竟是什么样的?《红楼梦》以贾宝玉为视角为我们作了解答:生命应该是自然、纯洁的,平等、自由的,完整、灵动的。它对于"人"的存在姿态、存在价值的哲学思考,把"生命"这个话题提升了一个高度。  相似文献   

8.
以男性性格为本体,渗进某些女性行为特征和性格因素,从而了贾宝玉男女双性化性格类型的特殊存在。其双性化性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文化根源,中国传统的阴柔型文化因素为其提供了深层的文化基础,明清时期人启蒙思潮为其提供了现实的文化氛围。 宝玉双性化的性格特征显示了文化转型期个体性格特征规范的偏转。此外,曹雪芹对女性文化的崇拜和对男性文化的批判也是塑这一形象的直接的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9.
贾宝玉无疑是《红楼梦》中极富艺术感染力、最能体现作品内涵和作者创作思想的人物形象。他不仅长得漂亮,而且透出一种非凡的气质,尤其是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叛逆常为世人津津乐道。本文对贾宝玉的叛逆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国殇》体现了为鬼雄的死亡观。这种死亡观实质上是一种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英雄观,它对后世文人立功立名、为国捐躯等英雄情结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并深深地影响到后世文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频说近年来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针对小说文本中的各种细节及有关文献,提出贾宝玉这一人物最主要的原型为曹寅的嫡长孙曹天佑,作者是将其安排在曹颂这一辈分来写。同时对曹天佑与曹雪芹的关系也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红楼梦》中呈现出许多死亡故事。因为死亡与人们生活有密切关系,所以需要关注。将《红楼梦》死亡描写进行分类来考察《红楼梦》的死亡观,还可以透过几个主要女性的死亡来分析贾宝玉觉悟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贾宝玉“恋母情结”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贾宝玉养育关系的混乱,造成他早年接受母爱的缺失和"恋母情结"的泛化。贾宝玉的"恋母"是"恋"着给予了自己母爱的一个群体;"仇父"是"仇"视代表父权体系的一个群体。贾宝玉"恋母情结"具体指向的错位主要体现在精神上对秦可卿的依恋和"意淫",以及生活上对袭人的依恋和占有欲望。  相似文献   

14.
八股文在各个层面上对《红楼梦》留下复杂影响。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从根本上否认八股文能够“代圣贤立言”,但对作为一种文体的八股文并未认为全无可取之处,甚或曾偶然发生兴趣。书中揭示了八股文对诗歌、小说的影响说明明清以八股文取士,八股文训练不可能不影响律诗写作,而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情节构思的公式化是“以时文为小说”的最突出的表现;而八股文章法理论又成为《红楼梦》评点中重要的参照系和组成部分,这种现象无可厚非,因为当八股文充分发展的章法理论脱离具体内容后,未尝不可以移植于对小说的评析,而且确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的爱情纠葛不只是贾与林、贾与薛两条主线 ,还有贾与史之第三条线。三条线交叉冲突的结果是林黛玉殉情而逝 ,薛宝钗虽然名义上嫁与贾宝玉 ,却丧失了真正的爱情 ,真正与贾宝玉产生爱情的是史湘云。然而史、贾却没有结为正式夫妇 ,他们的爱情只是草露苟合。这也是《红楼梦》的真正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颠覆了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性的束缚与奴役。贾宝玉背叛了“男人应该事业有成”的性别角色意识,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的角色要求,挑战了“男人阳刚”的角色定位,违背了“男人老成持重”的性别塑造,反叛了男性友谊的“君子之交”,凝聚了男人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  相似文献   

17.
"贾瑞之死"是《红楼梦》中最早的死亡叙事之一,该故事单元在《红楼梦》中虽是"昙花一现",却具有丰厚的价值蕴涵。叙贾瑞痴迷于情欲,陷入色欲的泥淖无法自拔而走向毁灭,是为色迷心窍者诫之意,而这也正是贾府衰败的根由之一。该故事使王熙凤之心机、言辞,其残忍、毒辣等性格特点锋芒初露,也见其处事的策略与分寸。《风月宝鉴》提起了"家亡"的叙事主线,关涉到小说的色空观念,使作者诸多关于宇宙、人生的重大命题得到了互为表里的隐喻性互证。  相似文献   

18.
分析贾雨村在审理“葫芦案”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从本想秉公执法到枉法胡乱判案,完成了贾雨村思想性格由正变邪的演变。这种演变是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进行的,因此,小说的批判锋芒是指向当时的封建社会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的三个方面——对待女性的基本态度、对待“男性”和“女性”的两性观点以及对“情”的体验和感悟——层层深入的性格层面的分析,揭示了《红楼梦》中所蕴涵的反对封建父权制文化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