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伟大哲学家。两人以不同的思维对前期哲学成果继承、发展,并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体系,而最根本的是他们本体论上的差别,这一差别不仅对其哲学体系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对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以至今天的哲学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到政治学基本理论的建构和发展中,将有助于促进中国政治学的繁荣。在本体论方面,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认识论方面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破除对绝对真理的迷信;方法论层面应注重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用一种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政治学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与全面发展这一政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生态伦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着诸多的诘难与指责。在这些诘难与指责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它与生俱来的四大哲学困境,即:“荒野”自然观的本体论困境、自然的“内在价值论”困境、“敬畏生命”的方法论困境以及“整体主义”的认识论困境。在生态危机急速加剧的今天,系统地揭示这些哲学困境,对于生态伦理学自身的完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笑 《现代企业教育》2014,(14):341-342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影响深远。以哲学与神学的对立统一为逻辑起点,重新展开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图景,启发我们要站在神学、哲学、科学的对立融合的历史景观中,开启时代性需要的哲学怀疑与时代反思。  相似文献   

5.
斯宾诺莎的本论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的辩证法思想都是以整体性为基础的,这三的紧密联系,构成了某种辩证法的思想体系,马克思称他的哲学是“当时哲学的最高荣誉”,是近近代哲学史上“辩证法的卓越代表”。  相似文献   

6.
语言符号问题不是哲学阐释学(主要是德法传统)的全部问题,甚至不是后者要加以解决的根本问题.但是,语言符号问题带来理解或解释直至真正阐释学的问题,已属不争.从本质上讲,哲学阐释学与符号学都不属于狭义上的学科,它们都试图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公分母.哲学阐释学强调理解、解释现象之于人的存在的普遍性,符号学侧重为人类认识、使用语言符号提供基本的方法论.它们相交于语言符号意义的阐释中.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哲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了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并对其本体论、认识论、生存力进行了分析。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兴起体现着时下哲学思维的发展和变革。对建构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探讨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热点,而其是否存在本体论则是这个热点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文章概括分析了现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本体论的三种观点,在肯定其有本体论的存在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几种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进展之一,是利用虚拟技术实现对认识对象和环境的虚拟建构。虚拟技术对传统认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为认识论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领域。深入研究虚拟认识论,具有显著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是现实世界的本质属性。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并不仅仅在于追求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消除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渗透在人类的思想、行动之中,是各种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它根源于客观事物或过程自身和认识主体以及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具有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就考试改革这项社会实践而言,我们只有清楚认识到其得以运行的哲学基础,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从哲学的层面采认识考试改革的思想基础,就必然涉及考试改革的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智能教育革命方兴未艾,各类智能教育新应用为教育发展增值赋能的同时也隐匿着巨大的伦理风险,不断侵蚀着人类教育几千年来所坚守的道德基础。研究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重哲学视角对智能教育的技术伦理问题进行本质还原,探寻智能教育伦理风险的原点逻辑和治理之道。从本体论出发,智能技术的本质是以符号世界替代真实世界,这会引发盲目的科学崇拜,只有保有对智能技术的理性与慎辨才能指向智能教育的澄明进路;从认识论出发,智能技术颠覆了主客二分的"人-技术"关系,奇点超越后混乱的人机关系将导致不可测的道德危机,只有在承认智能技术"类人"身份后赋予其道德观念和道德能力才能形塑智能教育的道德进路;从价值论出发,智能技术描绘了教育公平的美好愿景,但其深藏的技术偏向可能把教育带向更深层次的歧视和不公,只有依赖制度力量构建问责机制对智能技术应用予以监管,才能促进智能教育的福祉进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考德威尔在《幻象与现实》中阐释了阶级社会中诗歌与社会现实和精神幻象的辩证关系,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诗歌观点的区别与联系加以分析。考德威尔对柏拉图持批判态度,却对亚里士多德大为肯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古希腊时期三位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土多德美育思想的简要概括和论述,试图从他们对美育思想的主张中提取有益于符合我们现实国情的教育理念,对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施美育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荷马时代开始,注重德性成为了古希腊社会的道德传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悠久传统的代表。而亚里士多德作为伦理德性系统经典的阐释者,为当代德性伦理学方案提供了可直接借用的资源。总结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特征,在于他力图在理性与经验、理性与欲望、理想与现实、灵魂与肉体、个体与整体之间寻求和保持平衡。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相比,这种"中道"平衡的原理使其更能如实地理解人的德性实践,因而在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复兴运动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理想政体现后发现,由于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其思想受其师的影响较多,二者理想政体现在理论意义、理论属性、理论目标及理论局限性等方面具有相通性,但亚并没有完全囿于其师的学说,而是在批判地继承并发展了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主张,主要表现为其理论基础、理论方法、理论标准、立论基点及立论主张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vides a critique of the essentialized assumptions about ident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at are found in contemporary peace education literature and explores the implications that these assumptions have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 conflict and post-conflict societies.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move away from the epistemological primacy of these assumptions toward a critical ontological, contextualized and historicized approach.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teachers need to be educated to become ‘critical design experts’.  相似文献   

18.
道德信仰是人们基于道德之于人的生存发展的价值,以及对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张力的认识而产生的对道德规范、道德人格的笃信与崇敬,并以此设定人生目标、付诸道德行动的强烈情感.该文试图从人的存在的角度提出道德信仰的哲学意蕴,通过人性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基本方面,从“人对善的追求”、“人的道德生活与社会的伦理秩序”、“人对道德理想人格的设定”三个核心概念,阐述道德信仰之于人类生活的内在性。  相似文献   

19.
Approaches to research in the social sciences often embrace schema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positivism, even though it is widely held that positivism is discredited and essentially dead. Accordingly, many of the methods used in present day scholarship are supported by the tenets of positivism, and are sources of hegemony. We exhort researchers to employ reflexive methods to identify the epistemologies, ontologies and axiologies that are salient in their scholarship and, when necessary, transform practices such that forms of op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crypto-positivism are identified and extinguished.
Kenneth TobinEmail: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4世纪,希腊世界在无休无止的城邦混战中急剧衰落下去。为解决城邦危机,柏拉图以血统论和殖民论为依据,对建立殖民地、掠夺野蛮人做了详细规划。亚里斯多德则全面论证了奴役野蛮人的合法性,形成系统的民族奴役理论,二者对后世西方优越论与侵略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