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隶书”含义,古今有别。古人所说“隶书”是指真书或正书,此三名曾长期通用过,亦即今人所谓的“楷书”;今人所说“隶书”是指汉碑字体,古人叫做“八分”,二王的八分书迹在唐代仍有流传但不受重视。断言《兰亭序》毫无“隶书笔意”,非王羲之所书,这样从现代用语的习惯出发去解释古代文献,并以此来否定《兰亭序》,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书法教学三题孙永志一、真书起步掌握特点大学生学书法(这里指软笔书法)从何起步,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开始不少学生认为,行书使用范围广,书写省便流畅,形象生动活泼,与时代节奏吻合;而真书过于工整刻板,书写速度慢,因而主张学习行书。针对这一想法,我...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书画东徐松龄,罗田县骆驼坳徐家湾人。1930年12月19日出生。少时就读于罗田小学,1947年毕业于罗田县立中学。1949年到台湾后,任补习班国文教授工作。1961年在政治大学政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课余与前辈老画家如黄君璧、沈耀初等交游;并拜于右任为师,研习书法,尤其对于右任所创作的标准草书爱好非常,研究不已。现为台湾“中国书画学会”理事及监事。徐松龄擅长书法,善真书、行书、草书、篆书,不仅功力深厚,且气势磅礴,深受国际艺坛好评。历代书法名家往往一人擅长一体,而他却兼长各体,且皆受世人赞誉。著有《书法丛谈…  相似文献   

4.
<正>楷书是在中国书道中最为普及、最具实用性的创作及表现形式。何谓楷书?翻看书史,楷书亦曾被称为"真书"正书",甚至"隶书",其表现形式除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唐宋以来的正规楷书外,还包括  相似文献   

5.
书法这门独特的艺术,向来为世人所公认和喜爱。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历代称他为“书圣”。然而羲之青年时代的书法并不特出,到暮年才美妙绝伦。前人说“右军书法晚乃善”,这是很有道理的。王羲之青年时代曾向卫夫人(字茂漪)学习书法。王羲之发愤学习,成绩显著。卫夫人称赞道:“逸少甚能学卫,笔势洞精,真书咄咄逼人。”但羲之并不是恪守师传,而志在改革,志在创新。因为卫夫人的书法如。“插花美女,低昂舞容”,直取姿媚,缺乏刚健笃实的风格,所以不能令羲之满意。为了继承和超越前人,开辟新  相似文献   

6.
敦煌本《六字千文》初探邰惠莉目前所知敦煌遗书《千字文》有真书、草书、习书及注本共38卷。①其中斯坦因11卷、伯希和25卷、北图1卷、目前所知俄罗斯1卷。②《六字千文》只存2卷,为S5467及S5961。《六字千文》没有传世本,遗书中只存2件都为残卷,...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者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可从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是否迫切需要及研究者本人有无研究的欲望和热情这两个维度大致区分为“异己的问题”、“私己的问题”、“炮制的问题”及“联通的问题”四种类型。一个真正“好的”研究问题,无论对教育理论发展或教育实践改善来说,还是对研究者自身发展来说,都应当是“真”问题.  相似文献   

8.
《雨霖铃》是柳永最负盛名的一首慢词,为宋元时期广为传诵的“宋金十大曲”之一。它能悠悠千载,流传不衰,至今仍为人们击节赞赏,除了思想内容上不无一定的积极因素外,最主要的是由于词人运用他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婉约有致、曲尽其妙地表现了恋人悲离伤别的情怀,具有感人心脾的艺术魅力。本文着重分析一下这首词的几种艺术手法。一、逐层深化,委屈尽情,是《雨霖铃》艺术特点之一。清袁枚《与韩绍真书》说:“贵  相似文献   

9.
一、“追及”、“碰撞”问题导引 “追碰”问题,包括单纯的“追及”类、“碰撞”类和“追及碰撞”类,处理此类问题,要求考生首先有正确的时间和空问观念(物体的运动过程总与时间的延续和空问位置的变化相对应).同时考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性质及规律,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追碰”问题,足考生应考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常新的命题热点.  相似文献   

10.
《职业技术教育》2007,(27):38-42
农村职业教育一般是指县(含县级市)及县级以下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其主体是隶属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县级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三农”问题看作是一个非解决不可的“重大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从1982年至今先后发布了8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强调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并将此作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的"真草兼通",不是说在一幅书法作品的创作中,将真书与草书两种书体混合书写。它是指在以真书或草书创作时,相互借鉴各自的书写特点。而这个观点最早出现在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书谱》中: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  相似文献   

12.
“不平则鸣”是韩愈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之一。长期以来,对“不平则鸣”的内涵及承继性问题说法颇多,但多数人把“不平”误解为“不公平”,“不得已”误解为“不得意”。文章拟从“不平则鸣”与“不公平”则鸣、“不得已”而言与“不得意”而言、“不平则鸣”的载体类型及承继性问题入手,对“不平则鸣”探赜索隐。  相似文献   

13.
语义学及语用学中"预设"问题的若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崴 《培训与研究》2005,22(3):26-28
在语义学和语用学领域中,“预设”问题都是一个存在很多争议以及不可避免的问题。本粗略地介绍了语义学及语用学中“预设”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并通过分析“预设失灵”及“预设撤销”等两个问题探讨了预设在语义及语用两个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或“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是近来“中国哲学”界争论较多的热点话题。究其实质,探讨的是相对于“哲学”或“西方哲学”而言,“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是否成立,及成立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以作为概念的中国哲学的三个负面效应作为切入点,并采取一一对治的方式,试可对隐含在这一问题背后的深刻内涵,作一次比较全面的揭示.  相似文献   

15.
“侔”是《墨辩》“说”之一式。自近代墨学复兴以来,逻辑学界在对《墨辩》的研究过程中,对“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对于推动墨学研究、宏扬中华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对“侔”的认识十分混乱,特别是在什么是“侔”和“侔”是什么这两个基本问题上,存在着原则性的错误。本文试图指明这些错误及原因,并尝试对这两个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以表示对曾充盈天下,为实现“谦爱”理想而“赴火蹈刀,死不旋踵”①之墨家师徒们的敬意。一什么是“侔”什么是“侔”的问题是研究“侔”的首要问题。如果没弄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东路事件”是伴随中共党内“托派”问题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文指出:中东路事件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党内“托派”问题产生的“契机”,围绕中东路事件产生的中共党内“托派”问题,与苏联共产党内的“托派”问题,在实质上有很大区别;中共党内“托派”问题的产生,是中共党内及共产国际和中共之间所产生的不同意见,渗入了苏联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后产生的,明确地说,陈独秀对中东路事件的正确认识,影响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意志在中共党内的体现,特别是影响了苏联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实现,这是中共党内“托派”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5):F0002-F0002
正楷书是汉字书法艺术的主要书体之一,也称"真书"或"正书"。楷书,"楷"是"楷模""法度""标式"的意思。一般的说法,把从隶书演变而来、法度严谨、点画清晰、结构规整的"真书",称为楷书。欣赏楷书,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笔画的形态和字的间架结构是否合乎美的要求。如点画之间是否呼应顾盼、结构搭配是否合理等。②是否中锋用笔,线条是否圆润而富有弹性,是否劲挺具有质感等。③能否在平正静止的点画结构中呈现飞动灵秀的神韵。  相似文献   

18.
“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入学之初和就业前后普遍存在的问题。前者是如何适应大学新生活的问题,后者则是如何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一问题应当通过大学“适应教育”加以解决,可列入德育教育范畴。各大学都应有“适应教育”的计划和专门机构,设计教育内容和目标体系及实施办法,配备合格师资,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呈现“找次品”是经典的数学问题,主要是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前学过的“烙饼”“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问题都属于这一范畴,所以学生对简单的推理及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有一定的经验。但“找次品”这节课因其非常规的问题模式和烦琐的演绎推理导致教学难度较高,甚至有时出现教学目标未达成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内容研究不够深入,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下面呈现“找次品”这节课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各地初中数学竞赛题中,经常遇到有关“蚂蚁”爬行的问题,由于这类问题含有“运动”状态,而且可以在各种形状的几何体上“运动”,所以解题有一定难度.其实,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各种几何图形的意义及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