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燕 《今日教育》2014,(11):48-48
一、“照猫画虎”——仿写训练 描红是学习书法的捷径之一,而仿写是学习写作的捷径之一。“文章就是例子”,而“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处于写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模仿范本。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将写作教学在小学阶段定位为“习作教学”.初中阶段则称为“作文教学”。这样的课程定位,决定了习作教学有其自身的本质属性。然而,在理论界和不少一线教师心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共识:儿童不会写作.教写作或者训练写作,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教”儿童写作上,但对写作主体——儿童却缺乏足够的体认,对儿童写作行为的发生以及运动过程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儿童写作只是一种外在于儿童精神世界的“作文行为”,而不是蕴藏在言语和精神深处呼之欲出的“写作意识”,这就是“文心”。  相似文献   

4.
一、误认为“习作“”作文”就是“文学创作”“习作”和“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和长期对“作文”的定势思维,普遍默认“习作”和“作文”就是“文学创作”。其原因有:一是我国古代教育多是以文学经典和典籍为教材,写作也就是进行文学创作,如吟诗作对,帖经,墨义,诗赋等。导致我们多数人延续至今的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写作就是文学创作;二是当前语文教材选文多数是文学作品,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同时,也把写作和选文自觉不自觉地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就以文学创作的标准来要求学…  相似文献   

5.
一、误认为“习作”“作文”就是“文学创作” “习作”和“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和长期对“作文”的定势思维,普遍默认“习作”和“作文”就是“文学创作”。其原因有:一是我国古代教育多是以文学经典和典籍为教材,写作也就是进行文学创作,如吟诗作对,帖经,墨义,诗赋等。导致我们多数人延续至今的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写作就是文学创作;二是当前语文教材选文多数是文学作品,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的同时,也把写作和选文自觉不自觉地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就以文学创作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6.
用这种题目来写作文当属第一次,因为题目有两层意思:一种是“赏评”,即欣赏评论,抑或是观赏评论;另一种是“评赏”,即小侃一番“欣赏”二字,却又决没有教人云云之意。先说说第一种,“赏评”。大凡写过评论文章的人,有时总会产生一种感觉,就是自已的文章没有被足够的重视。这就很直观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是儿童写作的起步阶段,是儿童学习写作的黄金岁月。在这个时段,无论怎么强调习作兴趣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不喜欢习作,甚至厌烦习作,那么直接影响着这个人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和素养,对一个现代人来说,其缺憾是不言而喻的。有不少一线教师认为,知识就是规范,在起步阶段讲"规范",会破坏了儿童的习作兴趣;知识就是限制,在起步阶段就"限制",会束缚儿童的习作自由。其实他们将"习作要求"和"习作知识"这两个概念混淆了。"习作要求"指的是儿童完成一篇习作  相似文献   

8.
诗歌的读与赏相辅相依。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在读中赏,在赏中读。重要的是,我们读赏诗歌的什么呢?苏东坡在《书柳子厚〈渔翁〉诗》一文中写道:“诗以奇趣为宗。”“奇趣”二字,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将其解读为:有意味。笔者对此深表赞同。诗歌的读赏,即是要读赏诗歌的意味,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语言学习较成年人的语言学习有显著的差异,儿童的语言学习带有特殊的“习得”特征,而成年人的语言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学得”戍份。英语在中国的教学和学习不同于“二语”环境下的母语之外的其它语言的学习。在中国进行汉语之外的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均有“外语”学习特征,如当下中国的“二语习得”界将英语学习称为“英语外语学习”,将日语学习称为“日语外语学习”等等。一般而言,无论是“二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虽说儿童阶段的语言学习具有显著的“母语”语言能力“习得”特征,而中国儿童英语或是另一门非汉语的学习是否具有显著的“习得”特征,不能简单妄下结论。这是因为学习者受语言环境、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应用等不利因素的局限,即就是在儿童学习阶段,英语或其它一门外语能力的获得还是带有很明显的“学得”特征。本文主要讨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儿童英语能力获得过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在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的写作兴趣常常是在童年学习写作的阶段丧失的。因为教师揠苗助长的“教”,让写作偏离了童年生活的轨道;因为教师好为人师的“教”,让写作失去了探索与发现的历程;因为教师目中无人的“教”,让写作缺席了童年应有的品质。就这样,习作教学成了飘浮在儿童生命之上的“热气球”,高高在上,难以企及。如何让习作教学与儿童的精神相遇,  相似文献   

11.
“写作教学进行时”(以下称“进行时”)与其他写作教学主张的最大区别是强调教师的“教”。“进行时”就是以教为轴心,“教”串联全程,时时关照写作运思,激活生活经验,调用阅读积累,组织同伴合作,促进表达欲望产生,直至言语表达顺利倾吐而出。教学设计就是“教”的具体实施。帕顿(Patten,J.V.)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进行时”所认识的“人的需要”指什么呢?“人”首先指的是儿童,这是写作的主体;其次才是教师,教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当代教学设计大师加涅在1985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说: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西尔斯在1988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决策》一书中也说:教学设计是通过系统化分析学习的各项条件来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设计的理念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满足。因此,“进行时”提出的“教学设计”,就是从儿童学习写作的任务出发,以充分认识儿童写作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为基础,依据学情需要确定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策略、步骤,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过程。在全程中,教学满足儿童写作的发展,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12.
“儿童作文不就是小学生作文嘛!”在很多教师的眼里,小学生作文与儿童作文被划了一个大大的等号。其实不然。传统的小学生作文,更多地把作文看作一种单纯的知识体系,着眼于小学阶段的学业,于是作文教学变成了章法知识的灌输和立意“追求崇高”的做作。学生则成了好词佳句的生搬硬套和刻意模仿“金牌作文”的工具。如此看来,小学生作文充其量只是成人作文的微型版而已,是一种不正常的写作。  相似文献   

13.
“儿童化作文”教学其本质就是记录“美好瞬间”,写意多彩生活;研究“生命之趣”,倾听成长之音;聚焦“特别发现”,表达成长花絮。这些尝试与探索,丰盈儿童的精神世界,与儿童一起打造永不消逝的童年家园。当习作教学的所有环节、所有元素都有了这样的指向,都与儿童的精神和言语一脉相承、和谐共生,那么写作对于儿童来说,就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生作文",我比较喜欢称之为"儿童写作"。"儿童写作"指向两个原点:一是儿童生命原点。"儿童"是一个生命阶段,与成人完全不一样的生命阶段。二是课程原点。课标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目的是降低难度,重在培养兴趣。要统称"写话"和"习作",便是"写作"。  相似文献   

15.
在本文中,笔者从自身对儿童写作的理解和实践,尝试对儿童“前写作”“写作”“后写作”这三大状态的“共时性内在机制”进行具体探讨,力求对儿童写作的微观结构有一个具体明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儿童正式的书写总要预先经过一些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了解这个过程对于我们帮助儿童掌握书写技能,顺利地写作是十分重要的。1.在婴儿期,儿童会有一些无意识的手势动作,维果茨基把它称之为“空中的书写”。2.当婴儿长大一些,往他手中塞一支笔,那些无意的手势就可能变成“涂鸦”。3.在幼儿期,有控制能力的“涂鸦”开始出现,儿童也逐步意识到“涂鸦”与写字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一、误认为“习作”“作文”就是“文学创作”“习作”和“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深远影响和长期对“作文”的定势思维,普遍默认“习作”和“作文”就是“文学创作”。其原因有:一是我国古代教育多是以文学经典和典籍为教材,写作也就是  相似文献   

18.
唐洒 《新疆教育》2013,(4):109-109,124
针对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学生不易掌握好应用写作技能技巧的问题,应从二方面着手去解决,一是从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要强调实用性和针对性;二是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其中的结合生活实际,多创设写作情景,以及在初学阶段要求学生少“发挥”,多在结构、语言等方面“套用”“程式化”的东西,这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9.
大凡写作,一般需经三个阶段,即积累素材阶段,构思阶段,动笔写作阶段。三个阶段有机结合的过程,就是写作过程,由于文艺作品是在典型基础上对生活的再现,亦称创作过程。一篇文章的产生,就是作者对生活进行观察、分析、组织、加工和提炼的过程,这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并非象某些人想象那样“一挥而就”所能办到的。 生活,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合成体。每个人的生活实践,一宗接一宗,各式各样,高兴的,苦恼的,啼笑皆非的,其中有整体的,片断的,有简单的,复杂的,这近乎“乱糟糟”的东西,听到的也好,看到的也罢,贮  相似文献   

20.
对小学写作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几种认识:一是儿童原本不会写作,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孩子掌握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而也称之为"习作教学";二是写作是一种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