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道之最     
师之五”师”,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称其为“父师”。《礼、文王世子》:“父师司成”,意为太子的成材之道全由师父负责。显而易见.早在商代乃至更早,“师”就是教育人的专业人员了。老师之最如今,人们普通用“老师”称呼教师,其实,“老师”原来并不是专称教师的,它只是用来形容知识洲博的老年学者。如《史记》:“荀卿最为老师”。用“老师”称呼教师,初见于金代元好问《遗山集·示里孙伯安》:“伯安人小学.颖悟非凡儿.记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学校之星’我国古*多有有关学校的记述。《孟子·腾文公》上:“夏日校,日…  相似文献   

2.
许万里 《学前教育》2013,(11):24-25
说起研究,不论是教研还是科研.很多一线教师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前段时间,我们在幼儿园开展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的老师认为,研究是高高在上的.一线老师没有能力做研究;有的老师认为,对于幼儿园而言.研究是锦上添花的,应该由专门的教科研人员去做.  相似文献   

3.
死之随想     
那天,我想到了死。生与死是自古以来一道永恒的哲学命题。那天.我参加我的一位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到八宝山时比较早。整个八宝山里没有多少活人,我的老师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停尸间中。那一刻,仿佛死的力量很大,对活人的逼近也很深,便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死。  相似文献   

4.
二三十岁的时候,我喜欢发议论。如下边一段: 教师的幸福感与尴尬感恐怕是一回事。 学生问老师而老师一时失语。是老师的尴尬,而当老师把这个尴尬转化为自信时,便有了教师幸福感。一个老师。总是淹没在学生的提问中的,无数的尴尬往往伴随一生。因此,把尴尬转化为自信,也许是老师一辈子的事,是老师幸福一生的事。学生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是老师获得幸福的最好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口气读完林高明老师《学校的精神谱系》一文(见《教师博览》2007年第9期),一种久违了的淋漓畅快之感.一种属于精神启蒙般的灵魂触动,不禁油然而生。在这里.我不想再去重复林老师文中那些本已十分高明的而且闪烁着理性光芒的观点,只想不揣简陋,谈一谈这种精神谱系的根,或者说,主根根系。  相似文献   

6.
张宏政老师按复习课的“五性”(重复性、概括性、系统性、综合性、反思性)特点,学习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发现式复习课设计模式,展示了一节复习课教学,初看本课例,感觉不错,内容设计完整,学生活动充分,似乎就是一节“完美”的展示课.但深入研究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张宏政老师是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复习课模式上的这节课,所以有必要对两人...  相似文献   

7.
告别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步入绚丽多姿的青春时期;告别循循善诱的启蒙老师,跨进充满希望的中学校园——新的老师、新的教室、新的同学、新的学科……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有的学生由于先天不足或缺乏适应能力,带来了烦恼困惑:作业、考试、同学间的交往、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周围环境的压力….如果他们不从这些烦恼困惑中解脱出来,没有良好的心态,难免会陷入被动、低效乃  相似文献   

8.
25年来.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但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  相似文献   

9.
王亭 《语文知识》2006,(10):10-10
《语文知识》2006年5期刊登了陈勇老师的《唐诗宋词之最》一文。文章短小精悍.意趣盎然,读来赏心悦目。笔者有感而发.再添若干条。  相似文献   

10.
无语之爱     
今天指导学生写《我最敬佩的人》,我和孩子们谈起了我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是一个教我3年的男老师,说话柔柔的、轻轻的。他很宠我,也许是因我成绩好,或是因我长得可爱吧!渐渐地.我便恃宠骄纵起来。唉,小孩子就是这样的不识抬举。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件事,虽说一晃已是18年。  相似文献   

11.
做老师的都知道,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在此,想把自己的一点体会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2.
兔子之死     
语文老师: 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在看杂志,我没收了他的杂志敲了敲他脑袋。可是在我转身准备继续上课的时候,他的同桌竟然哈哈大笑了起来,搞得课都上不下去。我就问他,为什么笑,你知道他是怎么答我的?那小子从抽屉里掏出一本《辞海》,竟然这样对我说:“老师,你还好没发现我看书,要不就被你砸死了!”  相似文献   

13.
Doloe 《音乐世界》2014,(2):34-39
张恒远.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帮助让我在以后的音乐道路上,人生的方向上得到很好的指引。  相似文献   

14.
近日,连续听了两位老师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两人不约而同地对同.一语段进行了语言洲练。然而.因处理方式不同,由此引出的课堂状态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传统之美     
勤奋、踏实、谦虚。一向都是褒义词。但在如今的年代,人们似乎更看重富有创造力、个性等等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赞美语。传统诚然要保留.但是正因为传统,反而不易吸引眼球。所以,在寻找“人物”时.我们也曾刻意回避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勤奋”、“努力”的优秀老师。因为我们也担心.他们身上是不是没有特别之处。是不是他们身上没有很多普遍意义的东西。本着栏目定位。我们担心,报道流于形式,成为歌功颂德的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16.
《双语学习》2009,(7):I0020-I0020
老师:你愿意要半个柑橘.还是十分之五个柑橘?杰拉得:我宁可要半个。老师:仔细想想.说出理由来。  相似文献   

17.
进入高一的第一堂课,许愿记住了陈嘉言。老师介绍说:这是我们这一届的中考第一名.大家要多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则颇有特色的教学案例.毛老师抛开大家惯用的教学程序,独辟蹊径。从推敲译入手,细细品味语言,品出了本蕴涵的满腔激情。此案例也为语教学中课程资源的生成和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启示我们在埋头于母语教学时不妨抬起头来.从译的角度来审视语言,细读课。  相似文献   

19.
每当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在向我们奉献一堂精彩纷呈、回味无穷的优质课的时候.听课的老师们除了在听课现场流露出赞叹、敬重之情以外,还免不了在思索:这些老师为什么有那么高的教学水平?优质课“优质”之奥妙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史峰 《广东教育》2006,(12):29-30
有一次.我去一所村小听视导课。执教教师讲的文章是杜甫的《绝句》.应该说这位老师讲得挺好,带领学生将诗中的意境体会得入景入画。在讲课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诗中为什么写成‘两个黄鹂鸣翠柳’?小鸟前面的量词应该芟是‘只’呀.‘两只黄鹂鸣翠柳’才对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