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武侠小说在描写打斗场面时,常常写到某人一个“就地十八滚”……。那么,到底什么是“就地十八滚”呢? 说明这个问题,要从地趟拳谈起。地趟拳相传始创于宋代,来源于地功门,也叫地功拳。关于地趟拳的起源,有人认为是在醉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区别于醉拳的地  相似文献   

2.
地趟拳     
地趟拳传统拳之一。又称“地躺拳”“地功拳”“就地十八滚”。其源在明代《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有载:“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皆今之有名者。”其三十二势中有“抢背”“打滚”“卧牛倒”等多处有关“滚、跌、摔”法的记载。 地趟拳的特点为:腿法奇猛,跌法巧妙,腰身柔灵,随机就势,顺水推舟。实战交手讲究形退实进,上惊下取,下盘进攻,败中取胜。  相似文献   

3.
醉八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格和特点醉拳,也叫醉酒拳,是武术的象形拳术。练习时,步法踉跄,身形飘忽,时而举杯自酌,时而颠扑醉倒,跌跌冲冲,趑趑趄趄。由于它的运动形式别致,致使这一拳术能流传至今。醉拳特点:寓拳法于醉形,藏机关于跌扑。它在东倒西歪、前仰后合的醉形醉态之中,含蓄着若刁搂点扣、踢弹勾挂、挨傍挤靠、闪展腾挪等技击手法,腿法,攻法和避法;而在一跌一倒之中,则蕴藏着扑、翻、剪、绞等地趟摔法的攻防技巧。这个特点使拳法、摔法和醉形融合为一体,构成了颇饶趣味的独特风格。醉拳的拳路很广,名目不一,内容也各有偏重。我们编写的这…  相似文献   

4.
地趟拳     
少林寺中有观音堂、罗汉堂和达摩堂,地趟举出自少林寺观音堂。明代《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有载:“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皆今之有名者。”其三十二势中有“抢背、打滚、卧牛倒”等多处有关“滚、跌、摔”法 的记载。 北平(今北京)恒大枪精通地越拳功法,更擅长大枪。因此,江湖人送给他绰号“恒大枪”,是北平武林界八大名人之一,博有名声。恒师门下有两徒,大徒山东大汉霸斗牛,身高力大,质朴勤劳;二徒河北苏广泰,精明强干,富有心计。当两人在武功上有一定成就时,师父将两人叫到面前说:你俩出外走走,访…  相似文献   

5.
醉拳,因其行拳走势模仿醉汉动作,以醉形、醉态和武术攻防技法融合而成拳术,故名为醉拳。又称醉酒拳、醉八仙拳,属象形拳的一种。现在流传较广的醉拳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老醉拳套路,偏重武术实用性;一类是现代醉拳套路,突出跌扑滚翻,醉形醉态的表现性。醉拳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健身价值和实用价值,倍受习武者特别是青  相似文献   

6.
拳术简称“拳”。是武术徒手技法的总称。原始社会,“人民少而禽兽众”,人类只能依靠自身的本能抗御禽兽的侵犯,如用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跌扑、滚翻等动作,与凶猛禽兽进行搏斗,这就产生了最原始的徒搏拳技法。原始人类还用这种原始的拳技,训练儿童和狩猎人员。这种原始的武技传授方法,为后世的传武者所沿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韩振博 《精武》2006,(4):26-27
少北拳是源于少林拳而又有所创新,且有别于少林拳的一个拳种,其理论体系科学完整,技术内容丰富,动作结构严谨,攻防实战性强,风格简练朴实,广泛流传于中国北方地区。短打是少北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于单拳对手。地开十八式则是以擒摔为主的十八个短打招式,是少北拳短打三十六招的后半部分。地开十八式属近身招法,因此每一招都是上下肢的结合动作,同侧或异侧手足运动方向相反(少北拳法称之为“叉合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地术犬法与地趟拳的历史源流、套路特点、实用技击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地术犬法与地趟拳技法的相同点和异同点.地术犬法是南派稀有拳种,在福建周围等地流传甚广,在国内外具有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步法,是实战技击中的重要技术内容,步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攻防技术的应用效果。拳谚云:“拳到步不到,打人不为妙,拳到步也到,打人如拔草。”散打运动中,熟练攻防技术的实施与运用必须通过灵活的步法移动方可达到,也就是说前进、后退、躲闪、避让便成为攻防招法实施的先决条件。散打比赛中,双方不会僵持而立等待着对手的进攻,而是在不断地移动中,时前、时后、时左、时右,忽近忽远地捕捉时机。改变距离,捕捉时机,这要依靠灵活的步法移动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
(续上期)王禹堂“争也君子”四川邛崃县古称临邛,是卓文君的家乡,古今武杰辈出。近代王禹堂,自幼爱武,先后拜艾梦兰及高峰和尚为师,学得绝技。他擅长南派拳术,身法矫健灵巧,出拳迅捷,摔扑滚跌之术(地膛拳)也很精妙,人称“小燕青”。他除授徒外,靠行医度日。有一年,县城来了外省汉子,在城隍庙前空坝处跑江湖卖艺,观者如堵。大汉拳如流星、腿似闪电,武功不浅,圈子外观看的王禹堂暗暗叹羡……汉子收住拳脚,向众人抱拳高声吼道:“在下张德标,江湖人称‘铁罗汉’,也还学过三拳两腿。想四川人稠地广,定有高人异士。奈何遍走巴蜀,无缘碰上高手一个…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踢、打、摔、拿”是长拳套路演练中攻防技术的主要技击特点,武术长拳套路中的一拳一腿、一翻一跌及各种擒扑手法,无不是由“踢、打、摔、拿”组成的。因此踢、打、摔、拿是武术运动(包括长拳)的核心。今就长拳中的“踢、打、摔、拿”谈谈个人的浅析,供大家参考。“踢”:长拳特别注重“腿技”,历史上很早就有  相似文献   

12.
付植红 《武当》2007,(8):15-15
武当太乙金刚拳是湖北的地方传统拳术,又名搪手,分为滚肩搪手和四平搪手两种练习形式,并广为流传。来历无从考察。基本技击法为:得手滚手,滚手打手,一手翻三手,三手翻九巧。手法之快,变化莫测,让对手招架不及,一般几招就可取胜。  相似文献   

13.
拳术,是一种按踢、打、摔、拿、跌等徒手技击特点而编成的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即武术徒手技法套路的总称。古时称谓较多:商周时称“技击”、“手搏”等,秦汉时称“卞”、“弁”等,宋代后称“使拳”、“打套子”、“白打”、“拳法”等。宋代以后,拳术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套路。据明代著名战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径捷要篇》记载,当时著名拳种有“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囮拳”,还有“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镇、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以及吕红八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断不了拜读各地武术杂志。从武坛信息看,不同门派间的友好切磋虽微乎其微,倒是仙逝多年的武林前辈在后人笔下频频较技。 诸如某文曰:著名武术家王芗斋先生,在论得举法之妙者时,仅称服三人,即谢铁夫、方怡庄和吴翼翚。而某文则曰:孙禄堂之次子孙存周先生,于民国十年在杭州与谢铁夫较技,以八卦穿掌击之,掌到谢扑;后于北海公园团城下,将芗斋老击出六七米远扑于地。 更令人真伪难辨的是,某文中曰:孙禄堂先生如何如何连胜了马贵、刘凤春、杨少候、杨澄甫、尚云祥、赵道新等。而另文中则云:赵道新如何如何掌震吴翼翚、吴鉴泉、高振东、孙禄堂等拳界名流。 凡此种种,不少在近代武术史上灿若星斗的名宿,皆因这类信不信由你的轶闻弄得灰头土脸,令人观之实在惋惜!前辈在世时,最重的就是个“义”  相似文献   

15.
习武要练力     
史明 《精武》2006,(12):47-47
力量是掌握攻防技术、提高散手实战能力的基础。拳谚云“一胆二力三速度四方法”、“一力降十会”、“蛮拳打死老师傅”,都说明了力量在散手搏击中的重要性。遍观古今,不乏神力无敌、臂力惊人之人。那么,怎样练力,练力时应注意些什么呢?笔者现提出几点,供读者参考。力量练习有动力、静力等方法,尤以动力练习为多。在实战中,爆发力相当重要。所谓爆发力,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肌肉最大的力量。练习爆发力的方法很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武华彦 《精武》2004,(1):4-7
六手翻短小精悍,编排巧妙,技法丰富,易学好用,集八极拳搏击术之大成,实用价值很高。为使武术爱好者完整地学练六手翻,笔者把此拳分作单练、对接和秘技三大部分,介绍出来,以供广大读者研习。 单练六手翻时,要注意突出八极拳的主要特点,还要表现六手翻的独到之处。八极拳谚说:“学会六手翻,打架把人掀。”六手翻主要目的是把人摔倒,手法以六大开(顶、抱、单、提、挎、撞)中的“挎”为主,所以要重点把出现次数较多的“圈挎”、“翻挎”练好。六手翻的单打练熟了,对接就容易了,技法运用就能得心应手,在实战中就能发挥出威力。  相似文献   

17.
杨维 《武当》2003,(5):22-24
六、独精鹰捉,发挥劈拳的特殊作用 练形意的第一趟拳,起钻是拳,落翻变成俯掌,形成三体式的这趟拳,人们叫它“劈拳”,而尚先生叫它“鹰捉”。这样叫是有道理的。 1.它是掌,不是拳,就不能叫拳。  相似文献   

18.
有关太极拳“松”的问题,是讨论不完的话题,然大多数文章中引用古拳论或诸子百家之言甚多,理解起来过于抽象,让读者似懂非懂,有的就“松”而论“松”,具体阐发在太极拳习练过程中的“松”的具体体现和训练过程步骤的文章少之又少。笔者1995年曾发表《劲由“松”中求》一文,读者反馈不断,据说网上也有转载。故笔者以《再论太极拳之“松”》为标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些简单易懂、通俗易用的太极拳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9.
<正> 翻子拳技术特点及其训练1 翻子拳风格与特点翻子拳也称“八闪翻”“翻拳”是我国武术历史较为悠久的拳种。明代杰出军事家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曾“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的论述。兴于明代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目前盛行全国各地。主要以河北、东北、甘肃、陕西等为主要代表。翻子拳的套路内容丰富,短小精悍,  相似文献   

20.
练太极者,要知太极拳的爆发力从何而来。太极拳是武术的一种,凡是武术都应具有攻防的特点。不过内家拳与外家拳攻防是有区别的。从进攻策略讲,前者要求“后发制人”;后者要求“先发制人”。从技击目标而言,内家拳短打寸发;外家拳袭远,快发疾收。从力的来源讲,内家拳练丹催气,外家拳靠肌肉骨节的伸屈产生力。 防守是为了保护自己,进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进攻就是要制人,“制人”要求一招毙之。不论目的是 击伤,还 是击倒对 方,取胜的先决条件是看爆发力的大小。爆发力大者,功夫较深,若能得机势,制人速决。 太极拳爆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