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几年,出现了颇受关注的西藏文化研究热现象,对西藏文化的研究逐年升温,地理、考古、旅游界对西藏这块土地进行了"开发",文学也不例外,涌现了一大批对西藏、藏文化的文学创作,这些作品中都充斥着魔幻的色彩。本文试着从对西藏宗教和雪域景观的描写两个方面入手,来展现西藏和其独特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天花藏主人的才子佳人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为现实门第婚姻观对作理想中的才情婚姻观的冲击、女主人公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冲突和作品中“情”与“礼”的调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困境等。造成这种悲剧意识的主要原因是:对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反拨、“主情”学观念向“礼教”的回归及作的生存境遇与创作观念等。  相似文献   

3.
用现代意识审视幽远的民族地域化,是易光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从浓厚的乡土情结对地域化作直接的、自觉的书写,更是易光的一大优势。易光从自身的精神品格和化素养出发,对民族地域化进行全新的学阐释。在本建构、意象使用、语言表达等方面,易光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争论了上千年,古今中外的执政者.往往作出不同的诠释,并实施不同的政策。《吕氏春秋》卷十八就有一则故事:卫嗣君为积聚粮食而课征重税。以致百姓惶惶不安。卫嗣君对薄疑说:“民甚愚矣。夫聚粟也,将以为民也。其自藏之与在于上。奚择?”薄疑说:“不然。其在于民而君弗知.其不如在上也:其在于上而民弗知,其不如在民也。”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从以生命个体性和有限性为本质内涵的中间物意识出发,消解了个体生命的终极性,导致了对自身及外在世界的双重绝望意识。但是,这种绝望意识并没有引发否定人之存在意义的虚无主义,而是以其为出发点,强调以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行为来确证虚空生命的存在价值,因此,小说贯穿了“绝望的抗战”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藏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和融入民族艺术是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藏民族艺术文化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富有民族艺术特色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以及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民族艺术资源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幼儿文化适应能力,坚定幼儿文化自信,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藏民族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7.
文化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定义,对文化的理解随时代的进步,始终处于变化当中,藏民族的文化观念强调文化的认知功能。自藏民族产生和形成之日起,文化的概念就存在于藏民族的思维和意识之中,与藏民族产生和发展同步。只有了解藏民族的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藏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8.
阿来的诗歌创作,至今尚未引起学界和读者的重视.但诗歌却是阿来文学创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他后来创作的重要开端.本文主要以他的诗集《梭磨河》为蓝本,探讨阿来诗歌创作的母题.阿来在诗歌中书写了藏地生活和文化,抒发了他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和热爱,继而藏地书写成为阿来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母题.  相似文献   

9.
“在地性”通过课程在高校与地方之间进行双向流动与转化,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并获得地方高度认同的课程文化,促进高校与地方的共同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课程设置缺乏地域特色、乡土情怀缺失等导致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制约了“接地气”的人才培养。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课程文化的“在地性”,“接地气”课程文化追求与地方形成了共生模式,在地化教育为地方提供了“贴地式”的人才培养,因而课程文化“在地性”追求成为地方高师院校的必然选择。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文化“在地性”追求的实现路径是:立足本土,继承与发扬地域文化,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教师;文化扎根,自觉践行文化自觉,构建文化落地的课程体系;生命在场,贴地行走的“课程扶志”,实现乡土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是中央对西藏战略地位的定位之一,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全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元素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藏大学实现特色办学的特色优势资源。西藏大学要继续坚持特色办学的思路,通过继续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科建设、研究平台建设、资源建设、传播能力建设、学术体系建设、人才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等举措,积极主动承担起弘扬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历史使命,全力助推西藏"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建设,实现好大学引领价值、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日本"家纹"是日本家族的标志,显示每个家族的身份、血统、地位和门第。如日本天皇的十六瓣菊花家纹、织田信长的五木瓜纹、丰臣秀吉的五七桐纹、德川家族的葵纹等。文章通过电视剧《忠臣藏》里武士的家徽来阐述日本武士"家纹"所隐含的家族意识。  相似文献   

12.
反映少数民族生活是"十七年"小说中较有特色的创作,这些小说的作者大都是汉族作家,他们是以"外来者"的眼光来观察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以主流意识的眼光来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变化。这类小说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一种崭新的、不同于以往的平等、自由、和谐的民族关系,其着眼点在于通过平等、自由、和谐的民族关系书写来建构共同的民族记忆,实现最广泛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讲述作者创新思路,重新排列组合"劳动合同基本知识"部分,将其分为"相约三部曲"、"相聚三部曲"、"分手三部曲"三部分,还补充了一些知识。作者详细讲述了前两部分的教学过程,略讲了后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将笔触逼近平凡人普通、琐屑的生活,展示出普通人人生的真实理智的崛起和坚韧的民族精神,启迪人们面对现实,丢掉幻想,克服烦恼,奋勇拼搏。  相似文献   

15.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小说以欲望为主题,充分表现了欲望的巨大力量和人在面对欲望时的脆弱。欲望作为人的一个异化现象成为了人最大的异己力量,使人成为非人。德莱塞的很多小说都显示了他对欲望这种巨大异化力量的深刻见解和深入挖掘,从而从哲学高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6.
斯蒂芬·金的作品代表了弥散于美国平民之中的文化观,生动呈现出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文化政治画面。作家的创作根源深植于哥特文学之中,因此作品中存有大量的“非人类”踪迹,这些“非人类”书写无一不提供了反思自然、人性及人类社会文化的独特视角。斯蒂芬·金深入挖掘人类心理深层的死亡意识,直面并反思人性的自在之恶,展现世界的幽暗和罪恶,以“非人类”话语书写极富时代性的政治思考,基于幽暗意识完成对人类的自我审视和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拷问。  相似文献   

17.
藏民族文化心理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已经内化为一种影响藏民族行为和价值判断的文化心理特质。孤立与封闭、开放与融合、群本意识是藏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特点,它们对藏族学生的英语习得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对藏民族文化心理研究对我区的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漱玉词》中众多的"花"意象作为李清照表现女性生命和灵魂的喻体,是历史上真正以女性口吻进行"女性书写"的创举。"花"意象所隐喻的灵魂本体,不仅仅指李清照独特的生命存在,更包括她所代表的特定历史时代中女性的灵魂世界。李清照用"花"意象荣枯由命的一生为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命和灵魂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镜像。  相似文献   

19.
《学语文》2009,(3):14-15
我们经常在课后题中看到这样的练习:1.青青的假山 青青的弯弯的小路 弯弯的  相似文献   

20.
景颇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意识。本文从生命根源、生命尊严、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角度对景颇族文化中所沉淀的生命意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