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是课程的基础性源流。课程知识观包含课程知识主体观、课程知识本质观、课程知识评价观,它们分属课程知识的意识形态、选择与组织以及评价问题。基于课程知识观三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课程知识主体类型可将西方课程知识观划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个人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和个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三种类型。在逐一梳理与批判三类知识观的基础上,借助中国文化的历史性向度,重建一种新的课程知识观,即个人—社会辩证伦理主体的课程知识主体观、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本质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评价观。  相似文献   

2.
黄旭  吴洁 《考试周刊》2007,21(29):19-20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辩证思维能力不足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观还不能从工具性、实用性教育框架突破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这种辩证思维能力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思维判断忽略了矛盾的观点、缺乏系统观以及对"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观认识的偏离这三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辩证思维为引导的体育教学反思、以辩证思维为取向的校本培训、以辩证思维为指导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三种方式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要素主义课程观在世界教育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在欣赏要素主义课程观带来价值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其可能或已经带来的课程代价,如要素主义课程观以控制为逻辑压抑学生个性发展所带来的课程代价.课程价值与课程代价是相对的,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会相互转化.辩证地分析课程的价值与代价,可以为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提供一种权衡的量度.  相似文献   

4.
辩证思维作为逻辑思维的更高境界,无疑标志着人的综合能力提升,高职课程观综合着“高”与“职”这一对辩证属性,因此应从辩证思维融入的视角审视高职课程的改革历史和现状,并以辩证思维方式分析高职课程观的相关要素、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进而实现学生技术技能提升的同时,彰显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5.
从几种不同的课程观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改革总是要反映一定的课程价值取向。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基本价值取向上主要受三种课程观的影响,即学科中心的课程观、人本主义的课程观、建构主义的课程观。其中,后两者影响较大。分析和研究不同的课程观,对于我们理解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课程的间离效果与课程改革:基于隐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和戏剧无论在构成要素还是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叙事剧表演中的间离效果,在师生之间的课程活动中同样存在.基于这种隐喻性假设,当代课程观可归纳为"摹仿型"与"间离型"两种基本类型.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应在实现课程观转型的基础上,重新确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文本、课程与知识、课程与考试以及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课程改革走向人本化的课程哲学路向及其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7.
潘倩妮 《知识文库》2023,(7):192-195
<正>华德福学前教育课程在我国一些私立幼儿园实施,笔者有幸作为参与者进入厦门市的一所华德福幼儿园进行实践观察,深入了解一种课程架构的由理念展开向实践转化的现实情况,探究在真实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华德福课程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的践行状况,辩证性地评价其课程架构以及社会共育责任的意识形态,并从中得到支持我国公立幼儿教育的借鉴性经验。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辩证思维能力的不足是中小学教师在课堂里出现“顾此失彼”的形而上学做法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这种形而上学的做法为:忽略矛盾观;缺乏系统观;割裂“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观。辩证思维基本规律、方法、形式运用的能力是教师辩证思维能力的基本构成。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提高教师的辩证思维能力:以辩证思维为引导的教学反思;以辩证思维为取向的校本培训;以辩证思维为指导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摘多尔,生于美国波士顿,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课程理论项目主任。他研究的主要领域是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设计、教师教育等等。《后现代课程观》是多尔教授的第一本专业代表著作。在此书,他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理论,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与师生观。知识观现代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看做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认为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或事物之间的本来联系,并要求是可证实的或可证伪的,这种知识是封闭的、稳定的。而多尔的后现代知识观则相反,他把知识…  相似文献   

10.
学习观是研究课程知识观的一个重要视角。对历史上四种基本课程知识观流派的分析表明:课程知识学习的重点、形式、过程、类型是不断转移的,这种转移预示着课程知识学习观的发展正走上人化、理解、批判和创新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1.
学科中心主义、儿童中心主义、社会中心主义等三种主流课程观的演进过程.启示我们要以辩证的、整合的眼光看待课程,形成适合当今时代发展需要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理工科专业课程专业性强,引入课程思政难度大,缺少具体的引入课程思政的方法和策略的问题,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深入研究理工科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的方法,总结出依据课程发展史角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角度、培养学生"三观"方面、培养学生矛盾观的角度以及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反省的学习习惯方面挖掘五种策略.结合理工科专业课...  相似文献   

13.
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课程定义的多样性,对课程现的影响非常大.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现研究也不断涌现和深入.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行总结与分析,从课程现基本问题研究与教师课程观问题研究两个方面对课程观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从而更好地为课程理论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我国高校课程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敏华 《文教资料》2010,(27):156-157
以后现代主义思潮为理论渊源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一种多元化的课程观。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打破现代主义课程观对学生的束缚.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简介了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课程标准,并就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应用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观点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课程即过程——关于过程课程观内涵的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程课程观的提出是有理论和现实依据的,那就是时代精神、知识的性质和人的自我认识的变化。所谓过程课程观,就是把课程看作是"过程"的系统课程理论。在过程课程理论视野中,过程性不仅仅是课程的一种属性,它对课程来说具有本体论上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说,过程是课程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方式,课程是一种过程性的存在。与传统的课程观相比,过程课程观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强调课程目标的发展性与生成性;追求课程结构的多样化与选择性;倡导课程资源的"生活化"与"事件化";坚持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  相似文献   

16.
生态课程观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课程观范式。以生态主义取向分析研究中学课程,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构建中学生态观课程的蓝图对新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课程观抛弃现代课程观“课程即跑道”的相对静止观,提出“课程是跑的过程和经验”的动态课程观念.教育现实中,为了追求这一理念,课程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已然成为主流,并导致实践中课程的容量急剧扩展,课程呈现蔓延态势.课程蔓延值得商榷,解决课程蔓延,需正确理解课程丰富性的内涵,避免课程内容盲目扩展;扬弃现代课程的理念,保留相关有意义的观念;辩证地看待“非线性思维”与“自组织”理论.  相似文献   

18.
课程研究的基本范式及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课程研究有两种基本的范式: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现代课程范式建立在客观主义知识观基础之上,把课程看作为确定的产品(fixedproduct);后现代课程范式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把课程看作为展开的过程(evolvingcurriculum),两种课程范式在知识观、课程观与师生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对于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课程研究有两种基本范式: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而两种课程范式又有其不同的师生观,这两种师生观的比较对我国现行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文章从学生观、教师角色转变和师生关系转型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生态课程观是近几年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课程观范式。以生态主义取向分析研究中学课程。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构建中学生态观课程的蓝图对新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