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笔者最近在编辑电视新闻时,经常发现一些新闻片的画面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拍摄主体不突出、镜头没成组、画面之间无逻辑关系等。有的电视新闻片如果离开解说词,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堆拼拼凑凑的杂碎镜头,好像是专门为了配合解说词而贴上去的。笔者认为,要增强电视新闻的可看性,画面拍摄也应该严格规范,必须从拍摄时突出主体画面、镜头成组完整叙述新闻片断、合理剪辑理顺画面逻辑关系等方面入手,去改变这种现象。一、电视新闻拍摄要突出主体画面  相似文献   

2.
无剪辑拍摄方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摄像是电视编辑的基础,电视编辑是电视摄像的灵魂。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拍出高质量的电视作品。无剪辑拍摄是一种高效的电视新闻拍摄方法。当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如果在新闻剪辑上花太多时间,将大大降低新闻的时效性。所以将电视新闻的拍摄与剪辑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无剪辑拍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的制作,不仅需要采制人员亲临事件现场拍摄大量的再现客观原貌的声像资料,而且还要深入采访写出补充解释画面的解说词,然后再经过播音员配音,剪辑成片,才能作为可传播的电视新闻与电视观众见面。因此,电视新闻制作中要有剪辑意识。 何为剪辑意识?剪辑意识是电视记者贯穿于采拍、制片过程中围绕和配合剪辑的一种形象思维。电视新闻从构思选题,到采访拍摄,后期剪辑成片,这个生产过程,就是剪辑意识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它主要是以画面取胜的。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一般是在素材拍摄完成并提交后,才开始工作的。在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过程中,应该精准把握电视新闻内容的主题,运用科学的编辑技巧和方法,遵循相应的美学设计原则,整体提升电视画面编辑工作的质量,更好地推动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为电视观众提供精美的电视节目是每个电视剪辑师的追求。怎样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剪辑工作?一、对电视这门视觉艺术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电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画面形象的可视性。对剪辑师而言,这是一  相似文献   

6.
阙华燕 《新闻窗》2008,(4):30-31
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选题,采访,拟写提纲,拍摄,编辑等一系列环节。电视新闻节目的剪辑是整个创作的后期工作,意在最彻底地传达出创作者的意图。以纪实性为特征的电视新闻节目与有详尽分镜头脚本的电视片、电视剧不同,它需要面对一堆杂乱的即兴式抓取的镜头进行取舍,所以其剪辑更具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反映创作者意图,表现主题,电视编辑在进行新闻采集和画面剪辑过程中,必须注意在客观真实准确表情达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观众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需求,也就是说电视画面的拍摄和编辑要以人(观众)为本,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使观众在心情愉悦中接受信息,净化思想。然而现实当中许多电视特别是某些地方台电视新闻中却常常出现不太和谐的画面。请看下面两则新闻: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电视新闻"三分拍,七分剪",画面剪辑是新闻节目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整条新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处理好电视画面的视觉形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同样的镜头可以通过不同的剪接方法,产生千差万别的效果。要想剪辑出成功的电视新闻片,剪辑人员必须在掌握各种编辑原则、编辑技巧的基础上,反复实践、认真体会,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电视摄像记者的剪辑意识杨笑拍摄中的剪辑意识,是指摄像记者要有蒙太奇思维的能力,要了解报道的总体构思。在这基础上,再对拍摄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拍摄。电视节目是集体的创作成果,尽管在创作中有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三分,但是前后期各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一致;摄像记...  相似文献   

10.
电视画面的编辑也叫组接、剪辑,其基本理论是电影蒙太奇理论。它集中表现在镜头与镜头的承接关系上。一部片子从选材、构思、策划、撰稿到拍摄、剪辑、配音、合成的整个过程中,摄像与剪辑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摇臂摄像师建立起剪辑意识后,在前期拍摄时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这样拍摄的运动画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后期剪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电视画面是电视记者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主要元素,也是电视记者报道新闻事件的基础。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于艺术创作不同,其只能面对新闻事件现场进行选择,画面一定要清晰,且主题明确,还需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文章主要针对新闻事件中电视画面拍摄的拍摄技巧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段巍  段青 《今传媒》2014,(8):173-174
电视新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电视新闻能够及时、准确的传播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新闻信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有价值、意义重大的新闻信息。电视新闻在制作的时候,需要复杂的程序,主要包括拍摄、构思、策划、解说、采访、编辑、字幕和配音等技术。这里面最重要的环节是画面剪辑和新闻采访,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制作出优秀的电视新闻,最大限度的保证电视新闻的质量。电视新闻是以画面作为传播载体的,如何将采访与画面剪辑合理的统一在一起,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针对电视新闻的剪辑与采访的结合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电视编辑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对于电视编辑工作性质的认识应该上升到观念层面上,即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与节目创作始终。同时电视也是一门综合艺术,电视片的创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表现手段包括采访、拍摄、剪辑、特技、解说配音等涉及文学、声学、微电子学、影视、新闻学等多种学科。制作一部好的电视片除了要有好的题材和好的内容以外,电视的剪辑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文学报道是依靠记者的写作能力,讲究遣词造句和语法修辞。对于电视编辑工作者来说,单一的画面就是词汇和短语,而技巧剪辑就是…  相似文献   

14.
张述勇 《视听界》2007,(3):97-99
画面作为电视艺术最重要的元素,怎么处理好它的节奏尤为重要。画面的节奏处理大都是在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时完成的。 一、景别和角度变化 这是每一个场景拍摄必需的,并不必然带来节奏的变化,但是主要景别的运用和主要角度运用及变化仍不失为一种节奏处理的外在条件,也为后期的剪辑提供了节奏处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何洪达 《记者摇篮》2009,(10):61-61
电视的优势就是利用画面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画面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信息的有效传递,摄像的前期拍摄尤为重要。在新闻片的拍摄中,要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拍摄到有用的信息,根据新闻理念把镜头有序的、流畅的连接起来,减少后期编辑工作的压力,这就是无剪辑拍摄。运用无剪辑拍摄思想进行拍摄,可以使新闻从发生到整理到发布的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6.
画面承担着电视语言表达的主干功能,是电视区别于其它媒体最显著的特征,俗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何借助画面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传播有效信息,是电视新闻领域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 最近,一位电视观众这样对我说:“现在的老百姓了解天下大事首先是看电视。”听到这话,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自信之余,更感到一份压力。观众为何青睐电视新闻,就是因为电视画面的接近性和亲和力,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电视画面语言运用不好,是对观众不负责任。我们常见的那些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残废”镜头、漫无目的地推拉镜头、毫无信息的无用镜头,却是在给观众眼中塞视觉垃圾。 诚然,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快节奏,使电视新闻从业者来不及对它做过多的修饰;过多的修饰会影响到画面语言表达的真实性。但是,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干净利落,毫不拖拉地运用(包括拍摄、剪辑)每一个镜头,却不能说是一个过高的要求。怎样才能使画面恰如其份的“发言”呢? 首先,要把握声画结合多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是一个新闻爆炸的时代,实效性就是新闻的生命,只有后期编辑足够快,才能将最新消息传播出去。作为一种高效的电视新闻拍摄方法,无剪辑拍摄对于加快后期制作速度、提高成片的工作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对电视新闻中无剪辑拍摄手法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电视新闻画面的质量直接影响新闻节目的质量.作为电视新闻画面编辑,我着重谈谈拉镜头的使用. 拉镜头就是使用拉摄的拍摄方法拍出的电视画面.拉摄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手机拍摄的视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新闻当中,这似乎对于传统的电视生产,对于摄像机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时代在发展,这些变化是传统电视人必须面对的挑战。我们应当认清两种拍摄设备的优劣,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为电视新闻所用。更进一步,我们应当引起重视的,不是手机能否代替摄像机拍摄,摄像机能否应对,而是怎样利用以手机拍摄为代表的新媒体存在方式。传统的电视新闻在迎接挑战的时候,一手要抓紧自己已经驾轻就熟的武器"摄像机",一手也要抓紧对手擅长使用的新式武器"手机",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不落伍。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电视摄像工作者的摄像能力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画面的质量,画面的内容、画面的质量都对电视新闻报道有着致命的影响。如何在面对重大新闻采访时准确找准拍摄画面,如何提升拍摄质量和速度成为新闻摄像从业者不断探索的问题。因此,本篇就对电视新闻拍摄的基本要求和拍摄技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电视新闻摄像的基本现状、基本要求以及新闻摄像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