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共“一大”是在 192 1年 7月 2 3日召开的 ,可为什么中共把“建党节”要定在 7月 1日呢 ?由于当时中共“一大”是秘密举行的 ,中共的活动处于“地下”状态 ,因而“一大”文献没有发表。随后又经历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 ,恶劣的环境使得中共无暇顾及此事。随着中共日益壮大 ,纪念中共诞辰也就提到了日程上来。但此时 ,“一大”的文献找不到了 ,众多的当事人对“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也记不准确了。193 6年 ,中共“一大”代表、时驻共产国际代表的陈潭秋为纪念中共诞生十五周年 ,发表了题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的文章 ,指出中共“一大”…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共“一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共产国际、联共(布)轻视中共早期组织的作用,以及个人崇拜和路线斗争范式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极力淡化中共“一大”前陈独秀对建党的贡献。于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观点一统天下。其实,作为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0年6月。从1920年6月党的成立到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这是中共党史研究不应回避的岁月。  相似文献   

3.
王会悟女士通过自己早年的刻苦学习与努力工作,有幸初识了中共“一大”的重要人物之一李达,并与李达结婚。之后,由于李达工作忙,王会悟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包括给各地代表寄发会议通知、确定“一大”会址及安排各地代表住宿;“一大”召开期间担任警卫工作,使“一大”代表转危为安;建议中共“一大”最后一次会议转移到安全地点(即浙江嘉兴南湖)进行;担任南湖会议的安排及警卫工作,使得中共“一大”最后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相似文献   

4.
中共“一大”研究以1980年为开端,至2000年以前,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一大”召开闭幕日期、包惠僧的代表资格、“南陈北李”缺席“一大”的原因、“三月代表会议”、共产国际对“一大”的作用、“一大”党纲、选出的中央机构、召开地点、“一大”时全国党员人数、“一大”的意义等诸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0年以来,中共“一大”研究在以下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大”闭幕日期、包惠僧的代表资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南陈北李”缺席“一大”的原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对“一大”的作用、“一大”党纲、“一大”的意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地位、“一大”未采纳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革命思想原因等。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和国民革命的开始。纵观整个国民革命的历史,汪精卫和蒋介石是两个关键人物,汪蒋的政治态度复杂多变,常常以假相来掩盖他们的真实面目,这就使得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共对汪蒋的认识和所采取的策略难以把握得当,这个失误对国民革命的成败关系极大,值得认真总结。大革命时期中共对汪蒋策略的变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一阶段中共对汪蒋的策略均有异同。(一)第一阶段,从国民党一大至中山舰事件前1924年1月…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起成立到中共“一大”召开前的这段时间里,陈独秀以《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为阵地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对各种假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论战,重视培养党的骨干力量,积极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具体指导中共“一大”党纲和章程的制定。尽管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但他还是众望所归地当选为“一大”中央局的书记。  相似文献   

7.
中共琼崖一大的召开和琼崖地委的成立,是党中央重视琼崖地方党组织建设的结果,与党的指导和帮助分不开。党无论是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还是在群众基础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工作不仅为中共琼崖一大的召开和琼崖地委的成立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也为以后的琼崖革命和解放海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1922年中共杭州特别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决定,1923年秋国民党特别会议的主要内容;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中心议题;《中国国民党弟一次全国  相似文献   

9.
李平 《天中学刊》2006,21(6):116-118
中共“一大”的召开及其相关问题一直是党史界研究讨论的热点。近10年来随着史料的增多,研究逐步深化,学者们针对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将“一大”的研究推向高峰。争论的热点有:“一大”与党的诞生的关系、“一大”开幕时间、闭幕时间、“一大”代表、党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问:中共“一大”都有哪些人参加了?为什么“一大”代表人数有十三人和十二人两说? 答:中共“一大”召开前,曾确定国内六个地区的党组织各派两名代表参加。“一大”召开时,实际出席了会议的计有: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烬美、邓恩铭,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来自广州的有陈公博、包惠僧,来自日本留学生的是周佛海,共十三人。此外,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尼柯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这次大会的参加者中,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何叔衡后来牺牲了;  相似文献   

11.
王尽美短暂的27年人生对党和国家做出巨大的历史贡献: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是山东学生界最杰出的领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以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的身份出席中共"一大",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山东工人运动的创始人,也是中共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积极支持并正确执行党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历史性决策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能够影响甚至操控公从舆论和意识形态的权势集团,美国新闻媒介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使美国公众了解,认识越战真相的实质,推动反战运动发展等方面,美国的新闻媒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美国的新闻媒介虽然不能直接参与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但它却是影响政策制定和监督政策执行的重要权势力量。  相似文献   

14.
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精神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一定要遵循这条主线,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内涵,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深入学习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要把这条红线作为十八大精神进概论的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只有抓住这条红线,才能提纲挈领、以线带面地把十八大精神融入概论课的教材体系,使十八大精神与概论课的教材体系达到水乳交融、内外衔接,以达到十八大精神统领概论课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既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内涵,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又是党新时期民本思想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本思想的创新成果,对党的十八大报告蕴含的民本思想进行深入的阐释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晓敏  徐驰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3):36-38,66
统一战线自其产生以来,就担负起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使命。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将统一战线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之中,赋予统一战线鲜明的时代特色。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不仅在理论上对于角色定位、发展原则、工作对象有了创新,而且在实践上也在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五个方面的关系有了突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系统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从哲学、理论、思想、立论、实践等多个基础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体系”,从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赣南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区域,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中共党史研究中要突出赣南人民所在的这块红色土地为共和国大厦的奠基所起的作用。必须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29年的曲折历史。要充分认识这段历史的探索性,对建国后的基本方面要充分肯定,要客观地认识到党的指导思想在此期间存在两个发展趋向,对这段历史要划分几个阶段来科学解析,对社会主义改造要历史地辩证地评价。  相似文献   

19.
云南魁阁原是一个不起眼的关乎民俗信仰的三层小楼,因为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原因,一大批著名的社会学家汇聚于此,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最有深度、最有影响力的学术集团。论述了他们在当时所应用的方法以及理论,而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所具备的精神及对现在的学术研究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首先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十八大精神,不断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其次要结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做到十八大精神进课堂具体化;第三要努力开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