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之路     
本刊编辑部 《网球》2013,(10):82-89
十年中网是一个不断走向规范的过程,它成为优秀的网球标准件,标签是中国制造。但我们更愿意将之视为一个幸福的过程,所有的功能和标准,都为幸福而造。2004中网元年开始即成功第一届的中网有点大,大到什么都有,既有WTA,也有ATP,还有ITF,场内场外什么人都有,什么制服  相似文献   

2.
邱友益 《网球》2013,(10):90-93
9月初的北京,天空格外的清透,浓浓的秋意弥漫着整个京城,这是北京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在莲花球场下的中网公司办公室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地忙碌着。作为中网公司的领航人,张军慧的日程更是安排得满当当的。从2004年中网元年开始,张军慧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经过十年的摸索、  相似文献   

3.
邱友益  陈功 《网球》2013,(10):99-100
2004年,中网正式诞生。2009年,中网从众多竞争对手中成功胜出,一跃成为WTA皇冠赛事,这也标志着亚洲网球的重心由日本转移到中国。在中网飞跃式的发展史上,离不开WTA的支持和帮助。9月10日,WTA亚太区副总裁陈述接受了《网球》杂志的专访,从WTA的视角,去观察和回顾中网十年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网球》2006,(10)
2006年的中网在两周之后热热闹闹的结束了,要说这2006年中网的好与不好,一时还真难以下嘴,不过,好与不好也只能对照前两年的中网,要是非拿大满贯说事,那中国就别办网球赛了。戴维邓科退出比赛的那一天,我在现场,散场时一位球迷大骂组织者的无能。我在旁边很想替组织者说两句,但那人在气头上,也不好做声。其实,退赛应该怨不得中网,中网举办的时间当不当正不正,在美网之后,也是一个赛季的后半程,球员伤了,累了,倦了,这都正常。别说你一个总奖金50万的中网,就是在二、三百万的大师赛上,退赛也是家常便饭。可为什么中网不能有个好时候呢,一年的网球赛程每一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连水都泼不进,中网要改日,按照 ATP 的说法,门都没有。算了,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就不去说了。虽然传说中的几个大腕没来,但从今年中网在赛事组织和服务上,我还是觉得比预期的好,当然,我的预期被前两年的赛事弄伤了胃口,所以我的预期不高,就是能让我不生气、没牢骚的看比赛就足已,当然这里面包含很多内容,比如买票、停车、吃饭、寻厕所、找座位,还有看比赛时不受手机铃声打扰,找球员签名时不会被黑衣保安推倒,进场时不会因黄牛的票价而痛恨自己是怨大头等等,其实能把这些做好那才是真好,我会佩服得五体投地。06年的中网在很多方面的确有不小改进,在此,我赞一个。做好一件小事容易,难的是把所有的小事都做好。  相似文献   

5.
Teresa 《网球》2010,(9):72-76
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竞赛球员管理部总监陈震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士,跟她聊天,你不会感到任何的拘束,她的热情和笑容总是能很快感染到旁边的人。陈震可以说是中网的元老之一,从2003年底开始,她就与中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她所在的球员竞赛部是赛事运做的核心部门之一,从球员的邀请到球员的服务,这个部门是连接球员与赛事的桥梁,也是隐藏在成功背后的一条主线。因此,从旁观者的角度,陈震的工作很神秘。  相似文献   

6.
作为土生土长的一项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从创立之初就吸引了众多的关注,虽然质疑的声音从来都是主流,但中网依然朝着大满贯的方向坚定地行进着。如今,中网3岁了,经历了最初的艰难创业,球迷们也衍生了这样的疑问:中网目前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它对中国网球的进步起到了多大的推动作用?中网到底是中国球迷的节日,还是一年一度的依托网球这个平台的商业运作?票价不菲的中网何时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网离"第五大满贯"的目标到底还有多远?中网作为"奥运热身赛",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中网赛事的承办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简称"中网")升级之后,得到网球各界的鼓励和肯定。重新提出将中网打造成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目标,赛事组织者显示出了充足的信心,国内外剔除了之前的质疑,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从国际网球组织不断努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网球运动的宗旨出发,从中网在亚洲网球运动的地位来讲,中网具备了晋升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的潜质。中国的国情、举办地的城市背景、中网的赛事结构、中网的硬件条件、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情况几个方面,都是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网球赛事的可行性因素。而阻碍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的因素包括中网文化底蕴不足、中网档期安排不佳、中网赛事奖金吸引力欠缺、中网营销状况不成熟、中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落后等几大因素。其中,中网文化底蕴不足是最重要的因素。文化的形成是需要历史来沉淀的,是各种复杂文化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中网晋升"第五大满贯"赛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为之努力和经营,也许不需要"四大满贯赛事"漫长的一个世纪,但是确实需要足够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网球》2010,(5):148-148
2010年4月15日,中国网球公开赛第一次官方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香格里拉会展中心举行.中网热线400-707-6666正式开通.同时Kappa-CRT中网级别联赛.中网校园行活动也正式启动,2010中网推广大幕就此拉开。Kappa-CRT中网级别联赛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全国性网球分级赛事。  相似文献   

9.
双面李娜     
Rocky  陈功摄影 《网球》2012,(11):30-33
2012年的李娜,没有进入过大满贯的八强,在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早早出局,但她在中网展示了一个最好的自己,连胜斯齐亚沃尼、佩特洛娃、彭帅和拉德万斯卡四名好手,继2010年后再次跻身中网四强。最好的李娜,也贡献出了一届最好的中网,从始至终,中网都保持着较高的票房上座率。只要有李娜身影出现的地方,无论是新闻发布会,赞助商活动,还是李娜的比赛,都会掀起阵阵热潮。  相似文献   

10.
《网球》2010,(1):130-132
2009年的中网,用“红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赛事全面升级,又正好赶上国庆黄金周,中网几乎每天都是人头攒动。就在中网现场一片火爆的同时,北京国际网球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也于2009年10月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相似文献   

11.
中网螺丝钉     
中网共招收700余名志愿服务者,正是这些小小的螺丝相加中网才得以顺利地运转,可他们都处在什么工作状态昵?  相似文献   

12.
来信选登     
《网球》2007,(11)
从北京回来后,我就没能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中网玩的太开心了,再加上TMC就要开始,这工作是没办法投入了,心散了。1号就看到了10月杂志,  相似文献   

13.
邱友益 《网球》2010,(6):146-149
参赛选手按照水平高低被分为3.0,4.0、5.0三个级别,每个级别设男单、女单、男双、混双四个项目,参与者不分地域,不限国籍、不分年龄,无论是业余或专业退役均可报名参加,保证“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赛级别和参赛项目,这是中网级别联赛区分于其他业余网球赛事的最大特点。今年是中网级别联赛的第二年,在经历去年的锤炼后,中网级别联赛已经开始显现出国内首个业余网球分级联赛的赛制魅力。  相似文献   

14.
孙海光 《网球》2013,(10):94-95
十年很长,长得忘不掉许多人、许多事;十年也很短,短得一晃,中网都十岁了。2004年,第一次采访中网的时候,没想过这个赛事会坚持十年,并且还在继续。同样,也没想过自己十年来一直还在做体育记者。采访中网之前,我接触的最高级别网球赛事是赤峰、通辽等几站ITF2.5万美元的挑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中网四岁生日,与网球强国动辄上百年的职业网球史相比,中国开展职业网球的时间还显得太短。中网举办之初,曾将目标定位向"世界第五大满贯赛事"发展,如今虽然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网一直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在短短的四年间,无论是从参赛选手、赛事组织、场外活动,还是从赞助商踊跃加入,观众素质的提高……所有的这一切都表明中网在一步步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6日,2007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第3次官方新闻发布会在嘉里中心举行。在会上,中网主办方展示了最新工作成果:除以前公布的9家国际知名企业,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优秀代表中信银行成为本届中网首家银行类白金赞助商。而在官方网站建设方面,新浪网成为2007-2008年中网独家网络合作伙伴,并承建中网官网。  相似文献   

17.
京·韵     
汪彦平  陈功 《网球》2008,(9):142-146
官方拉拉队是中国网球公开赛的一个"特产",无论是在中心球场看过或者打过比赛的球迷、选手,都应该见识过她们的风采。2008年,中网拉拉队还进入了奥运赛场,为更多运动项目的选手加油助威。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一下她们,本刊与中网拉拉队合作,邀请了几名队员拍摄这组照片,力求把网球的时尚与中国的传统建筑相结合,演绎北京的独特韵味。  相似文献   

18.
邱友益 《网球》2013,(12):22-23
2013赛季,彭帅在全运会上蝉联四金,成为继郑洁(女双)、晏紫(女双)、孙甜甜(混双)和李娜(女单)之后中国第5个大满贯冠军,为亚洲赢得了首座WTA年终总决赛桂冠,将中国女网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些都是彭帅被评选为2013年中网网球年度人物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2010数字中网     
摩卡  陈功摄影 《网球》2010,(11):46-46
2010年中网正选赛从10月2日开拍,因雨延期至11日结束,共计10个比赛日。本届中网的电视转播信号共覆盖了112个国家和地区。本届中网观赛班车共运行519班次,累计运送观众约为47,214人/次。  相似文献   

20.
李元元 《网球》2011,(6):64-65
2011年4月,“中网新场馆征名”活动一拉开序幕,就马上吸引了众多网球爱好者的热情响应。虽然即将在今年中网正式启用的新场馆,至今还未向公众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不过,有关新场馆的征名方案已经在互联网上引起了热议。从网球明星到社会名人到娱乐明星,再到草根精英,大家提供了五花八门的创意。新场馆究竟叫什么?让我们看看大家怎么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