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哈尼族及东南亚阿卡人的谱系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史前族谱、元祖族谱和胞族及家庭谱系。自有其产生和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历史的作用,是哈尼族各个发展阶段客观反映的重要口碑型资料。居住在云南境内的哈尼族和东南亚地区的“阿卡人”在文化上共有的显著特征,就是使用父子连名制这一独特取名方法的共同的族谱和家谱。这些谱系,对于研究哈尼族社会发展史有科学价值,对于研究现实问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哈尼阿卡人分布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它是跨境民族。其中分布在中泰两个国家的哈尼阿卡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主流文化的渗透,各自都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形成了文化差异。本文从生活习惯、意识形态、语言使用、取名特点、寨名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中泰哈尼/阿卡人的文化比较研究,分析其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对促进两国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哈尼族给婴儿命名的仪式文并图古燕昕哈尼族很重视给婴儿取名。在婴儿刚刚落生时,要由家里最年长的人抱起婴儿,用食指在婴儿的脑门中心轻轻一点,并给他(她)取一个乳名。三天后,就要给婴儿举行隆重的父子连名的命名仪式。哈尼人保持着父子连名制,即父亲名字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4.
彝族古代史分哎哺世代、尼能实勺世代和武焚分支时期、六祖分支时期。按彝族父子连名代数计时,就“六祖”分支以后的代数推算较确切。以前的代数,只能作漫长的历史时期理解。  相似文献   

5.
森林经济是以森林作为全部或部份要素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森林及其附加的生产、交换或消费等经济活动。在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循环共构的哈尼梯田文化中,森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森林是哈尼人的摇篮,是梯田文化的源泉。哈尼 阿卡族以森林为中心的图腾文化具有生态文明的特征。梯田农耕经济和森林经济是哈尼 阿卡族经济生活中两足鼎立的二大支柱,而森林经济是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经济成分,是哈尼族梯田文化的新发展,是21世纪哈尼 阿卡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哈尼/阿卡族①是我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记西南民族有"和夷",这虽不是某一民族的专称,但无疑包括有"哈尼"的先民。自"和夷"一词出现后,哈尼族自北而南的迁徙路线便清晰可寻。[1]1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红河中上游与湄公河上游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少部分迁徙到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地区和泰缅边境地区。文章不仅阐释了国内外哈尼/阿卡族的历史族称,而且揭示了历史迁徙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哈尼阿培聪坡坡》是哈尼族最重要的迁徙史诗,长期以来一直为研究哈尼族的学者所重视,但是诗中所载各迁徙阶段的历史分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尝试运用新的证据为该史诗断代。据国内史学界研究,哈尼人最迟已于唐朝年间到达红河地区,这一研究成果成为笔者为该史诗断代的基点。通过史诗所述谷哈密查时期哈尼人学会"烧石化水"、"造犁铸剑"这一重要信息,结合昆明地区最早出现炼铁技术的史学研究成果,笔者初步判断哈尼人在谷哈密查的生活年代当为西汉末年到东汉末年。之后运用了三尖叉、轺车、父子连名制、南中大姓及哈尼在那妥、石七生活期间的社会氛围等相关资料为断代结果做进一步的论证,以确保断代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认同观念是社会经验的产物,自我/本族依靠对差异性的感知以区别他人/他族,通过认同行为加强对自我/本族的认可。个人的身份认同是多元的,在不同的情境中能够进行不同的身份认同转换。对贵州省平坝区天龙屯堡郑氏宗族的考察发现,字辈谱在屯堡人的身份认同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别从血缘、历史记忆、亲属称谓构筑起宗族、族群以及成员三个维度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名中都有“之”字,有悖中国传统的避讳文化,这一现象当源于汉藏语系的父子连名制。父子连名制在春秋时期中原地区还有反映,20世纪40年代大西南的藏缅语族中仍有这种习俗。晋室南渡时位于江南的亦属汉藏语系的部族应当也有这一习俗,晋室大族就受到了他们的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杨六金(1956.12-),男,彝族,云南红河县人。1976年参加工作,1988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古籍专业。曾当过乡农科员、计生专干,担任过乡镇长、科研所领导,现为红河学院二级教授还兼红河学院国际哈尼/阿卡研究中心主任、民族学学科领衔人,还兼职博士生导师、云南国际哈尼/阿卡社会历史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2014年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认真负责的通讯鉴定专家",并先后被评为中共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社科专家、云南省"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相似文献   

11.
居住于云南省孟连县的尖头阿卡人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这个支系女性的头饰随年龄、身份的改变而呈现很大的不同,女性一生历经5套头饰。其头饰体现出独特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是其民族创造力和居住地生态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白族家谱深受汉族家谱的影响,在秉承中国传统家谱文化的同时,在家谱编纂特征之篇幅、体裁、体例、首纂时间、追溯历史等方面;在家谱内容特性之白族姓氏族源、冠姓父子连名制、重名制、白文记载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家谱是记载白族历史文化的资料库,对补正史料、白族民俗的研究及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社会,宗族一直是影响基层社会构造的重要力量。作为宗族历史记载的谱牒,记录了宗族不同层次的继嗣关系。根据安徽省宿松县月山《江氏宗谱》的有关记载,朱氏湖江氏的一个房派的繁衍、发展脉络较为清晰,也说明了地方宗族形成过程中继嗣群体的建构及扩张关系。朱氏湖江氏在清代以后,经济状况直接影响这个继嗣群体的扩张及其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上的中原汉人多次南迁中,形成了一支具有特殊生存方式和顽强生命力的特殊民系——客家人。目前,客家人分布在中国17个省区的200多个县市;在海外,则遍布各大洲。全世界客家人总数约1亿左右。客家称谓的由来、客家的姓氏、人口、分布状况、民系特性、传统文化及其与河南在史缘、地缘、血缘上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河东薛氏是唐代重要的世家大族,也是文学世家。薛氏家族中,道衡之子薛收、孙薛元超、曾孙薛曜、薛稷及玄孙薛奇童等人,作为家族中的道衡一支,继承先人的文学传统,通过诗文创作、文人唱和和提携后进等方式,取得了群体性文学成就。这使得薛氏家族文学在中古家族文学的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海东村芒旧新寨位于中缅边境的高山地带,与版纳同样自称“阿卡”的哈尼族馒尼人相比,这里的阿卡保持了较为完整的民族传统。作为广义的“叙事”,存在于该社会日常生活当中的空间、生产、仪式。从不同面向表达着其自成一体的社会性别观念。其中,物的叙事贯穿了所有这些广义“文本”。  相似文献   

17.
安徽贵池南山刘氏宗族元末自江西迁居贵池县元二保南山,明中叶起繁衍成八房,形成了九个自然村落。近代以来,该宗族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较为突出的贡献,表现在刘瑞芬、刘世珩父子的典籍文化建设和以刘臣余、刘逊先为代表的族人搬演傩戏,传承古傩文化等方面。刘氏宗族之所以能取得上述的文化成就与贵池浓郁的文教氛围有着内在联系。透此个案,我们可管窥宗族社会与文化史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名字号富含社会生活气息,折射着特定的时代之光。宋代眉山苏氏家族富藏诗书、文人辈出、政声卓然,其族人于名、字、号别有讲求,命名取字多出入经史,行号则多称“老”、“翁”,并向心仙佛,渗透着传统文化气息和鲜明时代特色,展示了一个士大夫家族的文化分量,透示着宋代士大夫以儒为主、兼融佛道的三教合一信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