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高校社会实践市场的新概念,从市场经济发展到我国高校改革及其功能拓展,分析了社会实践市场形成的必然性,进而从高校与社会间资源优势互补、生产要素供需交换关系的发生与发展,阐述了开拓高校社会实践市场的理论及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大学生的状况。近年来,由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整个社会价值系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责任的确认和担当。从全球化、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文化因素、新技术革命等方面探讨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现实背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近年来,从我国发生的各种重大社会事件中可以发现,社会体制的发展滞后于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甚至对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形成制约。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因此,不断推进行政改革,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等路径,成为提高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以市场经济为取向、以“小政府、大社会”为模式的社会变革加速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社区建设成为必然。我国现代社区建设需要一个善于调动、开发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及其能动性的社区管理新体制,要求政府与社会之间能够形成共生共长、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是我国现代社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主要依据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对加强社会管理功能创新的必要性和实现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期,经济秩序发生了裂变.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推出了一系列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迥然不同的道德内容,其中最为明显的即为对效率的追求.然而,市场经济在其理想目标上,是将人塑造成生活富裕、精神健全的完整的人.因此,它内在地需要人的理性观念和道德觉醒.本文主要是从社会公正和效率的角度分析经济伦理,对社会分配中产生的道德规范,以及社会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冰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德育行为的养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构建优良的德育环境,必须实行学术环境、社会环境互通统一的开放式教育。  相似文献   

8.
法治社会的形成与道德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社会的发源地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里孕育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及民众文化等因素在东西方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催生了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道德的性质随着社会基础的变化发生了对位偏差,道德地位在德治主义传统文化的视野里也相对降低,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要正视这种变化,并立足于法治,才能有效地开展德治。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社会转型及其对成人教育发展的要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从同质的单一社会向异质的多样社会、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型。这种转型对成人教育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因应工业发展需要、寻求发展的异质多样性、加强法制建设等多重要求。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法治社会”与中国特色“契约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的发展,内在吁求并必然孕育、催生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法治社会--一个以契约、自治等为鲜明特质的高度理性化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原生秩序是以契约性关系为网络的.中国社会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表明,以自由交换、自由权力与自组织行为为基本标志的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契约化过程已经实实在在地得以发生和开始."契约文化"是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精神的血脉,包孕了独立人格、自由个性、权利平等、科学理性、民主法治、社会责任感等丰富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文化",本质上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文化.市民社会的"契约文化"理念的确立与市民社会成员"公民意识"的培育不可分割,这是现代文化观念所奉行的人性自主、自律的深层要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与之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计划经济及其道德观念的反思,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一种道德观念形态的存在都必然受到社会大文化背景,尤其是现实经济基础的制约.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其整个社会道德观念是对个人自主性的排斥和对个人绝对服从"集体"与国家的强调.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促进社会道德观念的变革,推动基本利益关系和基本行为准则的调整,重塑社会成员的集体观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并以此推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控制初探黄家滨关键词市场经济,社会控制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控制的新特点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不是单纯的经济运作形式的改变,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总括起来,新经济体制在六个方面与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社会转化。在这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以来形成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被打破了,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阶层,其中农民工阶层对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社会群体分层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利益或资源占有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规模巨大的分化与重组,新的社会分层结构正在形成,出现了社会结构呈不合理的金字塔型、社会群体差距扩大、社会分层机制不合理、社会流动机制不畅等矛盾和冲突,我们应努力化解社会分层中存在的矛盾,促进社会分层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使中学生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学生一方面享受着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好处,另一方面也承受着社会剧变所带来的压迫感和迷茫感。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中学生对社会化目标产生迷茫感。如何带领中学生走出迷茫,就成为中学政治教师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社会的经济伦理要求与非市场社会的经济伦理要求的巨大差异,非市场社会的公私观强调公私对立,忽视两者和谐的一面;市场经济社会要求和谐的公私关系观,并且认为保护私人追求个人利益会自动地实现社会公益。适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公私伦理精神应该是“保护私权,发展公益,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理论发生并成长于西方社会 ,并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本文旨在理清此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在时下复兴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对公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政府行为选择之间的相应关系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家应该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应该遵循社会公正、人民普遍受益的原则,制定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减少社会公正的失衡,让广大社会成员都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着手,为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发展壮大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竞争型经济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作为竞争型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广泛的市场参与,即个人、组织或其它经济实体广泛而公平地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扮演角色。由于竞争参与者利益组合的多元化,就导致了市场经济下社会组织数量的剧增和活动的活跃性。对社会组织在市场经济下的这种特性,国家必须给予必要的重视,尤其如何用法律手段约束、调整社会组织的行为就成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市场经济下社会组织的特点、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社会组织的法律调整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理顺社会组织与国家、公民以及社会组织内部关系的诸种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家在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应该遵循社会公正、人民普遍受益的原则,制定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和保障制度,减少社会公正失衡,让广大社会成员都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