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精神是大学生"精神成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和有效载体。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满足、精神动力的激发、政治思想的培养、道德素质的提升要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校要充分认识教育在人的精神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抓住大学生精神发展的可塑性特点,利用国内丰富的红色精神资源,把红色精神寓于大学生"精神成人"教育之中,促进其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2.
工匠精神与当今社会越来越缺失的师道精神相契合,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活跃的理性思维、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不倦的求索精神,形成"教育本质驱使——多元人群参与——个体着重培育"的工匠精神与师道精神契合的模式。基于工匠精神理念的高校师道精神应该坚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和提高服务意识的思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3.
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游戏性规定了游戏是人的存在方式,尤其是儿童的存在方式。以传承文化、创造文化为己任的教育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理应以游戏的方式存在,即具有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展示、创生、对话的精神。具有游戏精神的教育强调确立"游戏人"的教育目标,创造"游戏场"式的教育情景,开展对话和生成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班级精神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资源。建设良好班级,精神是支柱。通过理想教育,诱生班级精神;以"爱"育"爱",倡导班级精神;确立班级目标,彰显班级精神;学会慎独,心驻班级精神;沟通家教,光大班级精神。班级精神就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90-91
在现实语境中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民族复兴所要求的大学生人格精神,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题中之义也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红船精神"的主要内涵,阐述了当代大学生人格精神培育的核心内涵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高、更强"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奥林匹克作为一种竞技精神,奥运健儿所展现出来的"奥运精神"为我们的德育工作提供了生动的资源。而教育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小学生成为奥林匹克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因此,奥林匹克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实施奥运德育,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巧妙地将奥运精神渗透在德育工作中,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程度,是检验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内在特征,提升人的精神品质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追求;现代高等教育的价值迷失和精神发展的当代危机,呼唤精神教育;人的精神大厦的构建包括心理、道德和审美三个层面,因此精神教育的内容也是由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的一个大“道德教育”体系,三者是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动态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优秀企业精神和文学精神相融合,既是大学与社会紧密相联的纽带,也是新时期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构成了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精髓。大庆石油学院以大庆精神育人,坚持三贴近原则,始终把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紧密结合,构建了自身的育人格局,通过实施主导教育、感染教育、养成教育、延伸教育和导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特色。  相似文献   

9.
教育精神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道德素质、文化水平、价值取向、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在教育层面的综合反映,同时又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意识形态在教育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教育精神是一个人奋发向上的原动力、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永动机,是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阶梯,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精神是历史的、时代的,同时又是永恒的、自觉的。教育精神是我们生活的目的、方向、同时凝聚着我们的思想、辐射着我们的魅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教育、塑造民族的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精神重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精神"通常包括"人文关怀"、"理性光辉"和"自由独立"三层基本涵义。高职院校由于起源、主体、使命责任、培养模式等根本性差异,大学精神未完整地传承。"职业情怀"、"经世济用"和"开放协作"是高职教育视域下大学精神的新架构。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应当实施"精神成人"教育,由于高职院校在教育内容和实施方式方法上有其自身特点,高职阶段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树立精神自信,引导学生有"精神成人"的教育需求,养成自由思想的思维习惯,并以"专业成才"促进"精神成人"。通过"精神成人"教育,尽量使学生在高职阶段完成"精神成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铸造了具有丰富内涵和强烈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尤其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形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都体现出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教育是有"闲暇"精神的。在"闲暇"之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格加以历练培育,对学生的品性施以涵养淬砺,对学生的道德良知予以萌发唤醒。教育的"闲暇"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时间",即要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思想的时间;二是"心境",表现为学生愉悦欢欣、悠然自得、潜泳沉醉、无所牵绊的一种"生存"状态。教育要真正体现"闲暇"精神,必须践履以下三点:一是呼唤教育的人文精神,与功利主义的教育道别;二是呼唤教育的自由精神,与束缚思想、心灵与精神的实用主义教育相道别;三是呼唤教育的幸福精神,与压抑幸福与快乐体验的工具理性主义教育道别。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他们的精神状况令人担忧。构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精神保障体系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等教育公平的要求,是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要求。因此,应根据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从激发精神动力、防范和预警、社会实践、心理教育等方面入手,构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精神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终身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学校精神可以分为由浅入深的三大类。第一类精神:科学人文精神,乐观自由精神,重德求知精神,健体尚美精神;第二类精神;爱国国际精神,质疑批判精神,反思合作精神,诚信奉献精神;第三类精神:勤俭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服务感恩精神。小学教育以第一类精神为主。是“养成教育”,即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小学精神是“游乐园精神”,让儿童享受金色的童年。中学教育也是以第一类精神为主,但要渗透第二类精神,是“公民教育”,即成为合格公民的教育。中学精神是“博物馆精神”,让中学生开阔眼界。大学教育是在深化第一类精神的基础上,以第二类精神为主,但要渗透第三类精神,是“创业教育”,即具备创业能力的教育。,大学精神是“象牙塔精神”,即宁静致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从终身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学校精神可以分为由浅入深的三大类。第一类精神:科学人文精神,乐观自由精神,重德求知精神,健体尚美精神;第二类精神;爱国国际精神,质疑批判精神,反思合作精神,诚信奉献精神;第三类精神:勤俭创业精神,求真务实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服务感恩精神。小学教育以第一类精神为主。是“养成教育”,即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小学精神是“游乐园精神”,让儿童享受金色的童年。中学教育也是以第一类精神为主,但要渗透第二类精神,是“公民教育”,即成为合格公民的教育。中学精神是“博物馆精神”,让中学生开阔眼界。大学教育是在深化第一类精神的基础上,以第二类精神为主,但要渗透第三类精神,是“创业教育”,即具备创业能力的教育。,大学精神是“象牙塔精神”,即宁静致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培育了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居安思危,艰苦奋斗的不断进取精神;同舟共济,开邦兴国的民主协商精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创新精神"为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这种伟大的精神是石家庄城市精神的基石和源泉,"坚忍不拔、谦和包容、开拓进取、科学创新"的城市精神与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革命传统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的凝结和拓展,是石家庄人民奋发图强、建设幸福家园的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对于加快石家庄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3月,"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不同于机械重复和故步自封。德国是世界上最具"工匠精神"的国家,"德国制造"享誉全球,高质量的背后是德国完备先进的教育体系和杰出的教育人才。我国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是教育的结果,从教育抓  相似文献   

19.
教育对话是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探究教育对话是为了寻求儿童精神成长的更有效的方式。在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同一性思维批判中,列维拉斯提出了强调"为他者"的新伦理范式,这为思考教育对话开辟了新视野。在他者伦理视域中,教育对话是一种教师回应学生"言说"的精神关怀责任,也是师生"所言"中的一种话语精神构建,还是一种教育民主精神的体现。重构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教育对话,首先是建立他者伦理视域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回应的精神关怀关系,其次是师生在教育实践中结成"精神类主体"走向多元和解。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双重属性。基于"高等教育"的共性,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都应当具有"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基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个性,高职院校应当突出"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高职精神属于大学精神的范畴,共性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职业精神、技术精神是高职精神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不失共性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核,高职院校才可保证其不失"高等教育性";不失"职业精神"和"技术精神",才可保证其不失"职业技术教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