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伦斯的散文以探索人性深层次的内心世界为重点,揭露了十九世纪初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人的完整性、使人异化以及对人性扭曲的负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自己对保持乡间自然本性的向往和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尊重与推崇,进而表达了他对人类生存现状的不满。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人性是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人性的肯定就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环境辩证统一的过程。主客体辩证作用的结果就是人对自己的不断超越.就是人性力量的不断增强。这样,对“幸福”来说,肯定人性、主客观统一、自我超越,就是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人性是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人性的肯定就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环境辩证统一的过程.主客体辩证作用的结果就是人对自己的不断超越,就是人性力量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4.
正有梦就有方向,现在的学生恰好缺少的就是梦——自己的梦。励志教育不是塞给学生以理想,而是通过感悟人生的点点滴滴,认识自身,认识社会;是通过心理的、哲学的角度去考量自己应该怎么做,树立自己的理想,寻找自己的梦。一个人的人性中的"天堂"或是"地狱",其实就是人们自己选择的,将自己的人生扭转向光明的一面,那么人性中凸显的自然是光明的一面,而如果人们决定让自己背对光明,那么人性中凸显的也就是黑暗的一面了。青少年正处  相似文献   

5.
责任与岗位密切相联,直接驱使着人的行为。责任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分工是人性中趋利避害的选择。选择了岗位,就必须对岗位职责充满敬畏。但不负责任又是人性中最大的弱点。所以,塑造责任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明确责任就是选择,责任需要主动自觉,责任就是忠诚。  相似文献   

6.
教学价值观就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应培养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作为教学内容以及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教学价值观形成的前提是人性理论,不同的人性理论形成不同的教学价值观;用函数思想表示就是教学价值观是人性理论的函数,后者是自变量,前者是应变量。教学价值观转变的根本就是转变人性观。  相似文献   

7.
根据自身对人性问题的认识,先秦诸子论述了一个完美或者接近完美的人,也就是君子或者圣人.君子拥有一个以仁爱为根本的综合性的人格系统,其中包括:充沛的爱心、豁达的心态、快乐与宽容、坚守原则以及充满自信.圣人则拥有比君子更高级的人性境界,掌握了事物最根本的规律.但是在先秦文本中,圣人不是一种神性的存在,它在人性的范畴内被定义和讨论,其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生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大部分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背弃了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责任就是对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是人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人性”?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具有争议的问题。古今中外,人文社会科学者就一直在探讨人性问题,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关于人性的统一定义,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来诠释人性。正因如此,我们很难用人性是什么来简单地给人性定义,而只能运用某种特定的方法对人性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层面进行揭示。《辞海》对人性是这样定义的:人性指人的共性,同“神性”“兽性”“非人性”“反人性”等概念相对,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由此我们认为,人性就是人类的本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正是这些本质特征,把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从哲…  相似文献   

10.
学习善用赏识与批评,胡萝卜加大棒,是家长对孩子进行人格塑造的必修课。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人总是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了解自己,同时在不断的体验反思中对自己定位。  相似文献   

11.
人性假设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前提。教育,不管是其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活动,必然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人性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现实的整体,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是实践生成的。教育促进人性发展的完整性与丰富性,应以人性整体生成作为自身的人性假设。教育乃成人之学,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12.
人性的伟大     
在初中时,曾把自然分为两界:植物界和动物界,而人属于动物界。但人又不同于其他的动物。人有思想,能克服生理上过度的欲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决定这一切的,应该就是人性。古时《三字经》开篇就言:人之初,性本善。想来,人性本来就是好的,至于今后会变成什么个样子,主要是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制度人"、"利益人"、"比较利益人"等人性假设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制度利益人"这一假设,并提出制度情境中的行为分析框架,结合访谈所收集的数据,从制度利益人视角对高校教学质量责任主体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校教学质量问责机制从制度的完整性及利益的触动性两方面来看,尚有不足之处,当教学质量责任主体跨过教学质量问责"警戒线"后,由于利益的触动性相对偏小或偏移,教学质量问责相关制度的完整性尚存欠缺,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但求无过"的形式化行为.因此,加强高校教学质量问责机制建设,应当在制度的完整性和利益的触动性两方面双管齐下,以便收到更好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性是什么?其构成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还是自然与社会的综合?目前一般都认为.所谓人性就是存在于人的本身并对人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属性,它通过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给人性下这样一个笼统的定义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理解人性的构成要素和这些要素间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共同普遍性问题。把人性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或人的社会属性都是片面的、错误的,人性应该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包容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规定性的概念。一、人的社会属性是根植于生产劳动基础之上的复杂体系人的社会属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长期来,人性问题是个理论禁区。粉碎“四人帮”,冲破理论禁区,人性问题又获得重新研究探讨的机会。在讨论中对于什么是人性,众说纷纭。我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社会性。这里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凡是一般地考察某事物的性质时,总是指该事物的本质属性。人性,顾名思义也是指的是人的本质属性。一个人,他有许多属性,归结起来不外两大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人本质的,不是自然属性,而是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是同“一切社会关系总和”联系在一起的。人和人性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人是有多种属性,可以从各个领域来研究它。而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之所以称之谓人的关键。生理学、解剖  相似文献   

16.
野鹤语     
1无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变就是生存其本质就是适应,就是顺其自然。对人与人的关系永远是别人在选择你而不是你在选择别人,被选择的取向则源于自己表现为,而支配行为的动因取于个修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的改变才是做人的精髓,否则自己的选择将无路可走!  相似文献   

17.
<正>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与理解。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鼓励。每个人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在学校,学生需要老师的赏识,老师需要领导的赏识。赏识,犹如春风、细雨,悄然决定着教育的走向。  相似文献   

18.
回到常识     
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的常识,也就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不懂得人,就不懂得教育。有什么样的人性智慧,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智慧,反之亦然。教育透,则人生透。人生不透,教育也难免隔靴搔痒。把教育的过程,变成体悟生命的过程,对人的存在之谜和成长之谜的勘探。1、人始终是未完成的每个人都有其命定的独特,每个人的独特都是平等的。教育,就是在求证人性和生命的可能性,也是在引领和拓展这种可能性。所有的"成"都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以往的自己;但相对于未来的自己,人始终处于未成的状态,各种可能性总是在前方默然守候。谁未成的可能性越多,获得未来世界就越广阔越丰富,前途就越远大。2、人只能自己去活着  相似文献   

19.
【活动理念】在2020年的这场大疫面前,有的人选择了怯懦,有的人选择了勇敢;有的人选择了高尚,有的人选择了卑劣;有的人选择了沮丧,有的人选择了乐观……同样的处境,却呈现出了人性的多变与复杂。也因此,有人形容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真善美,也照出了假恶丑。  相似文献   

20.
郭琦 《华章》2013,(20)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从懵懂无知到愧疚,再到后来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的选择,最后自己的灵魂也得到救赎。主人公对于自己的人性的善良的一面也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