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洲贵族入关后,继承以往朝代治边政策的同时,又结合实际有所创新,许多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有效地巩固了边疆领土的完整。到了近代许多领土丧失,为了巩固统治,维护领土完整,清政府的治边政策经历了一个由实边到虚边再到实边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自乾隆中叶以至清末,八旗蒙古人物长期为清廷守边治边。作为清廷倚重的边疆重臣,他们为清代边疆地区的治理与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们勤于著书立说,总结治边经验,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遗产。八旗蒙古人物在清代边疆治理与开发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其边疆治理的一些积极思想主张,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边疆的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稳定、安全、繁荣与和谐发展,我国历代王朝在治边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治边方略。其中,"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为历代王朝所普遍采用。这项政策不仅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也对维护中原王朝的繁荣昌盛以及统一发挥了独特而重大的作用,乃至如今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香妃"家族因在帮助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中有功,事后得到乾隆的优渥礼遇。乾隆礼遇"香妃"家族并不是单纯从宠爱妃子的角度爱屋及乌,而是出于治理边疆、增强各民族向心力及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其中折射出了清代治疆民族政策:"夷夏一体"的民族观;"因俗而治"的基本政策;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和亲;抚绥民族上层人士;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  相似文献   

5.
乾隆时期,基于亚欧大陆的。心脏”——帕米尔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清代前期西北边疆战乱不断、沙俄插手西北地区事务等原因,清王朝对帕米尔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了强有力的经略,政治上。因俗设官”,经济上兴屯田、订赋税、改币制,文化上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这些措施均是乾隆帝。因俗治边”统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当时的祖国统一、边疆建设、民族融合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即"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这两种治理政策始终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在边疆治理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虽然两种治理政策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是基本上没有舍它而独存,而是互为参用,均对中国古代边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边患重重,危机四伏,边疆领土一直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戴季陶虽然不曾直接主持边政,但是对于边疆的情势却非常的熟悉,也时刻关切着边疆同胞的福祉。他按照孙中山的平等、团结、扶植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治边政策与思想,并付诸实践,为边疆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中国边疆问题的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道光咸丰时期,清王朝边疆危机四伏,原来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开始走向破产。文章通过奕山在新疆的平叛安边、垦荒屯田、筹办夷务、变通兵制等活动,透视道光咸丰时期清政府的边疆政策,指出道光咸丰在边疆政策方面虽做了一些应对政策,但传统的边疆观使清前期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开始自行解构。  相似文献   

9.
1999年,是云南近现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根源先生诞辰120 周年。李根源先生一生经历了几个时代,曾在清末、民国初年、抗战时期,积极筹划云南边疆的建设,与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行径作坚决的斗争,又目睹了新中国建立后云南边疆的巨变,经历丰富。总结李根源先生的治边事迹,对于了解近现代云南边疆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根源在亲身经历边疆危机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治边思想。此后,他改土归流,怒俅殖边,有效地巩固了云南边疆。在抗战中,他的治边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打败日寇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清朝的文教政策,是其政治制度和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体现了压制与笼络兼施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清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十分注重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清前期所制定的边疆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富有成效。其中,“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分其势而众建之”、以“抚”为主的治理原则以覆用人策略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了多元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这对于维护和巩固边疆地区稳定乃至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封建王朝治边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统一王朝均重视治理边疆地区。历朝治边多有重要的认识和丰富的实践,在某些方面还形成了悠久的传统。妥善处理中心与边缘的关系,采取较灵活的国家结构形式,设置方便管理的边疆政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治边政策,注重开发边疆与获取边疆的资源,是统一王朝治理边疆重要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古代边疆史,动荡影响着边疆地区,进而威胁到中央政权的根基,中国传统治边不能跳出"治乱循环"的困局,究其原因,主要是华夷之防的认识局限、重内轻边的眼界局限、唯稳而治的目标局限和重谋轻法的施政局限。中国共产党人吸收传统治边方略的优秀成果,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边疆地区建设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全新的治边方略。  相似文献   

15.
清朝治蒙政策的演变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清廷改变治蒙政策的本意是使蒙古地区成为其安定的北国门户.但清末蒙古社会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充满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清政府与各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因此,清廷的“新政”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使原本就纷乱繁杂的矛盾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蒙古社会内部的政治、经济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出现了新的势头.  相似文献   

1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少数民族招生政策的基本宗旨是以三民主义教育促进国家认同,培养边疆建设人才,政策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保送分发和自由投考等。这一政策的实施既对当时边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出现的"汉奸"一词,作为官方语言初指进入西南边疆地区的不法汉人,此后指称范围有所扩大,亦指损害国家利益的中国人。改土归流后,"汉奸"的不法行为造成西南边疆地区的动乱和汉夷矛盾的加剧,成为西南边疆地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清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防止汉奸产生和作恶的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清政府以汉夷隔绝为出发点,因而未能彻底解决汉奸问题,但其处理汉奸举措的得失也可为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清代驻守在新疆南路的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在长期的守边治边职位上,积累了熟悉邻边、团结人心与离任究过等较为丰富的经验;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也体现出一定的教训:偏袒优容少数民族首领、官员更换频繁、重军政略经济、战略要地各自为守等。通过对参赞大臣的治疆反思,以期为当今南疆乃至新疆的治理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9.
1906年,赵尔丰任职川滇边务大臣,治理川滇边地。他的治边思想以农垦、兴学、设官、练兵、通商、开矿"六要事"为核心;主张加强边务大臣权力;边地继续推行改土归流,设置西康省;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重视边地实业和交通运输业。在赵尔丰担任川滇边务大臣期间,边地各项事业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20.
简论清代前期的外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代前期的对外贸易政策一直被称为是闭关政策, 而外商政策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部分却体现了清朝对外商的友好与开放。从清代管理外商的机构、优待政策、具体管理等方面看, 说明清代已形成自己系统的外商管理政策。这种政策与一口通商形成互补, 有力地推动了清代前期对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