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膜分离现代分离技术对牛血清蛋白溶液浓缩,实现物质纯化与分离.  相似文献   

2.
以CaCO3 和CaHPO4 ·2H2 O为原料 ,研究羟基磷灰石合成过程中混合料在水介质及高速球磨条件下发生的机械化学作用 .混合料球磨 1h可合成结晶良好、含碳酸根及磷酸氢根的羟基磷灰石 ,其化学组成与由骨水泥水化而成的羟基磷灰石相同 ,颗粒呈球状或短棒状 ,粒径分布范围为 2 0— 10 0 nm .  相似文献   

3.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合成与生物学性质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羟基磷灰石(HAP)的成分与哺乳动物的无机硬组织的成分相类似 合成的HAP具有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中 近年来进行的许多研究是关于HAP的形态学及其颗粒尺寸和分布对于它的性质的巨大影响 当HAP颗粒尺寸在1~100nm之间时,它具有单一的生物学活性,包括能够阻碍许多种类的癌细胞的生长和增生,作为晶体种植去调节磷酸钙凝胶剂(CPC)的水合作用等 这些功能使它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骨缺陷修复等外科临床治疗中 在本文研究中,应用溶胶 凝胶和沉淀过程方法制备了各种不同的纳米 HAP 详细研究了纳米 HAP的生物学性质 此外,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和增强作用剂,我们将纳米 多肽微胶粒引入到磷酸钙凝胶(CPC)系统  相似文献   

4.
环境功能材料羟基磷灰石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羟基磷灰石(HAP)有特殊的晶体化学特征,有良好的离子吸附和交换性,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功能材料。通过制备方法的优化和新型处理技术对HAP改性.使HAP得到细化、均化、活化的作用.达到纳米级材料,提高了它的吸附性能,在环境治理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HAP环境功能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提出了相应的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比较牛血清蛋白和腐殖酸对Al2O3、SiO2和TiO2三种纳米颗粒团聚与沉降行为的影响,并讨论其影响机制。创新要点:纳米颗粒团聚物直径的增大能引起其沉降速度的加快,但小的水动力学直径并不一定导致低的沉降速度,说明团聚直径不是决定纳米颗粒沉降的唯一因素。研究方法: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颗粒团聚物的形态;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纳米颗粒的团聚动力学;最后通过测量悬浊液的光学吸收来研究纳米颗粒的沉降动力学。重要结论:牛血清蛋白处理降低了三种纳米颗粒在NaCl和CaCl2中的水动力学直径,原因是牛血清蛋白的球状结构能够引起颗粒间的空间位阻斥力。腐殖酸处理导致纳米颗粒的水动力学直径在NaCl中最小,而在CaCl2中最大(图4),原因是腐殖酸能通过钙的配位作用彼此连接,从而促进了纳米颗粒的团聚。牛血清蛋白减缓了纳米颗粒的沉降;然而腐殖酸在CaCl2中明显加大了纳米颗粒的沉降速度(图5),与其水动力学直径的增大一致。腐殖酸处理的纳米颗粒在NaCl中水动力学直径最小,但沉降速度却不是最低。  相似文献   

6.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苯酚红(PR)与牛血清蛋白(BSA)的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确定了PR与BSA的结合比为2∶1.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出,在20℃时PR与BSA相互作用的KLB=11.7 L.mol^-1,热力学函数ΔrHmθ=-74.2 kJ.mol^-1、熵变ΔrSmθ=-185.8 J.mol^-1.K-1和自由能ΔrGmθ=-16.6 kJ.mol^-1,化学热力学研究显示该反应为焓驱动.实验综合表明,苯酚红和BSA之间主要存在氢键或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7.
以Ca(NO3)2和(NH4)2HPO4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HAP)粉体。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讨论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分散削聚乙二醇的添加量对羟基磷灰石粉体粒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粉体粒径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粉体的粒径,并用XRD、IR等手段对粉体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羟基磷灰石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60℃、浓度为0.8mol/L、分散剂聚乙二醇的添加量为3%。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羟基磷灰石粉体颗粒长大并发生团聚。经XRD和IR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案可制备出纯度较高的羟基磷灰石超细粉体。  相似文献   

8.
<正> 口腔医学的发展有赖于高新技术的发展,生物材料在口腔医学的应用正是学科交叉、融合、渗透的体现.口腔羟基磷灰石涂层植入体是由金属底质与羟基磷灰石涂层所组成的复合植入体.HA涂层植入体结合了羟基磷灰石与金属材料的共同性能,不仅具备合适的机械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材料学及口腔植入学领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植入体.这种复合植入体临床上的应用始于1984年,次年得到了美国牙科学会的正式认可[2].  相似文献   

9.
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特殊的条件下,将鸭蛋壳(主要成分碳酸钙)经过“热液交换反应”转化为多孔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制得的产物纯度高,实验测得n(Ca)/n(P)约为1.668与人骨组成相似,表明其可能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酒石黄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它们之间的热力学参数、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酒石黄对BSA的荧光猝灭为混合猝灭机制,两者之间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氢键或范德华力,作用的位点更靠近色氨酸;金属离子的存在对两者的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的酸度和温度条件下,间-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荧光猝灭法讨论了不同pH条件下邻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猝灭类型,计算了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结合常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其主要结合作用力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间-硝基苯胺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符合静态猝灭机理,二者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12.
在Tris缓冲溶液(pH7.1)体系中,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水溶液中司他夫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司他夫定对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产生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司他夫定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证明其为静态猝灭机制,运用位点模型计算出298K,310K时其结合常数KA(分别为1.01×10^4,4.17×10^4L·mol^-1)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9,0.93),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氢键或VanderWall's作用为主;蛋白质变性剂尿素的存在导致上述荧光猝灭效率减少;运用FS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了司他夫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r为3.79nm.  相似文献   

13.
研究酞菁铁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测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随着酞菁铁Ⅱ浓度的增加,后者在345 nm处荧光有规律的发生猝灭现象.根据Stern-Vo Lmer方程可以计算得到两者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为1.25×104,结合位点数为1.由紫外可见光谱可知,随着酞菁铁Ⅱ浓度的增加,牛血清白蛋白在210 nm处吸光度有所上升,峰位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Tris-HCl缓冲溶液中拉米夫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机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拉米夫定对BSA的荧光猝灭光谱,并对其猝灭机制进行了讨论,认为拉米夫定对BSA的猝灭为静态猝灭;运用位点结合模型,计算得到298K时拉米夫定与BSA结合常数KA为1.79×105L.mol-1和结合位点数n为1.04,说明二者存在一定相互作用,其作用力主要为氢键或范德华力;根据F 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求得拉米夫定在BSA上距色氨酸残基的距离r为2.21nm;最后通过同步荧光光谱发现拉米夫定对BSA构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八羧基金属酞菁的周边四个苯环各带有两个羧基,具有较好的水溶性,且吸收峰在670-700nm,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光敏剂,而且CoPc(COOH)8带有负电荷,对蛋白有很强的亲和作用。采用光谱法研究了CoPc(COOH)8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采用荧光光谱分析方法测定了CoPc(COOH)8与BSA的结合常数为K=6.94×105;以氯血红素(HE)、布洛芬(IB)、L-色氨酸(TRP)为BSA的分子配体,络合竞争法研究了它们对CoPc(COOH)8-BSA体系紫外光谱的影响,并且确定了CoPc(COOH)8与BSA的结合点为SiteIII。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苯甲酸钠(S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苯甲酸钠浓度的增加,BSA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二者以1:1的结合比结合,考察了不同pH、离子强度、不同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苯甲酸钠与BSA的结合情况。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BSA(bovine serum albumin,牛血清白蛋白)及其水溶液的红外光谱,通过傅里叶自转积谱分析,对上述红外光谱的二级结构构象进行了指认.结果表明,BSA处于水溶液状态与固态时的二级结构是不同的.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3.241×10-1~4.032×10-2g·ml-1),酰胺Ⅰ带二级结构子峰存在明显的位移现象,即1609.86 cm-1位移到1608.24cm-1,1633.85位移到1638.36 cm-1,1653.69 cm-1位移到1656.10 cm-1,1681.16 cm-1位移到1674.87 cm-1,1694.88 cm-1位移到1690.78 cm-1,而1621.50 cm-1附近的子峰位移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并确定了药物阿德福韦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时两者间的作用机制为静态猝灭,而在较高温度和较大浓度时表现为静态和动态混合猝灭方式.求得它们在15℃和25℃下结合常数分别为K1=2.534×104L/mol和K2=1.968×104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n1=0.836和n2=0.442;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求得阿德福韦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热力学参数(15℃)为:ΔH=2.44 KJ.mol-1、ΔS=93.59 J.mol-1.K-1,其主要结合作用力的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并讨论了药物对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298K时Tris-HC l缓冲溶液(pH=7.1)中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N-十六烷基-羟乙基-二甲溴化铵(CHD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考察了BSA浓度对结合作用的影响,用Stern-Volmer方程探讨了CHDAB在浓度较低区域与BSA的作用机制,用位点结合模型计算了CHDAB与BSA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CHDAB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CHDAB对BSA的内源荧光有猝灭作用,并导致其最大发射波长蓝移;相同温度下,BSA浓度越小,其Stern-Volmer猝灭常数Ksv越大,CHDAB对BSA的猝灭作用越强,同时其结合常数也越大,结合越强;同步荧光光谱表明CHDAB对BSA构象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pH对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引起BSA在345am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荧光猝灭光谱及Stem—Volme方程分析发现,在pH为2.5、4.5和7.4体系中均为静态猝灭,且两者猝灭常数随pH增加而增加;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pH7.4、温度为290K和310K下,黄芩苷和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K_(290)K=1.2894×10。L·mol^(-1)和K。。:1.0979×10。L·mol^(-2)由热力学参数确定黄芩苷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黄芩苷使BSA芳香性氨基酸(Trp,Tyr)残基微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