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女作家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一样不否定上帝的男性身份,但在女性经验下,她们更易于用母亲形象或女性形象表征她们对上帝的体验。苏雪林、冰心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她们一方面用上帝慈爱的"父亲形象"对抗中国家族宗主社会中威严不可侵犯的父权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凭借自己的女性经验彰显上帝的女性和母性形象,寻求觉醒的女性所信靠的力量。五四女作家笔下上帝形象的特征折射出文化交流与对话中中国知识女性的独特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苏雪林是五四时期女性新文学作家的代表者之一。由于诸种原因,她在这一时期的新文学创作并没有得到如冰心等同时代女作家那样足够的重视与发掘。具体说来,可分为"女高师"时期、赴法留学时期和归国后短暂的"《语丝》时期"三个阶段。这些创作均具有比较明显的"五四"特点,对于重构苏雪林作为五四女作家的身份和她的新文学创作的整体性及全面了解苏雪林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渊源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渴望母爱与反叛父权的矛盾,虽然使得“五四”女作家难以整合出富有典型意义的母亲形象,但并没有造成创作中母亲形象的失落,而是使得“五四”女作家把创作的重心放在抒写“五四”女儿对母亲的复杂情感上。“五四”女作家首先从女儿角度充分感受母爱的温暖,抒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且把母女之间诚挚的天然亲情升华为抵挡人生风雨的精神庇护所;其次,抒发了觉醒的“五四”女儿常常陷入反叛封建父权与维护母女亲情的矛盾痛苦。“五四”女性文学闪动着眷眷女儿心的青春风貌是现代女性文学无法重复的珍贵源头  相似文献   

4.
母亲形象的塑造历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中国文学史上传统作家所描写的母亲大多具有伟大、无私、圣洁的形象。然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以她对生活冷静的观察与体验,用"罪恶母亲"为主题改写了传统母亲形象。她建构的母亲文本内涵丰富,将解构的笔伸向母性深层,表达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女作家对传统母亲形象的颠覆与超越,使母亲形象成为一个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女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抒写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她对女性性别群体中的母亲形象赋予的全新阐释尤为特别,更彰显出其女性意识之不同。谭恩美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创作中的母亲形象为文坛所注目。这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塑造出的母亲形象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法父权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由此生发出的母女间的冲突也都纠缠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着意于探讨在这两位女作家笔下,中国传统文化与母亲形象的关系、母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女儿展示出的“魔鬼”与“天使”的双面性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女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抒写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她对女性性别群体中的母亲形象赋予的全新阐释尤为特别,更彰显出其女性意识之不同。谭恩美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创作中的母亲形象为文坛所注目。这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塑造出的母亲形象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法父权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由此生发出的母女间的冲突也都纠缠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着意于探讨在这两位女作家笔下,中国传统文化与母亲形象的关系、母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女儿展示出的“魔鬼”与“天使”的双面性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艾璘 《培训与研究》2006,23(5):24-26
本文以五四时期女作家冰心、凌叔华、陈衡哲、林徽因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参照冯沅君、苏雪林、石评梅、庐隐等同期女作家,在前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以发展和比较的眼光就五四时期女作家的现代闺阁气质在创作整体风貌和现代性情韵方面的特色作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8.
"母亲"作为一种文学形象在父权社会中一直处于被神话的状态。传统的书写方法是把母亲塑造成贤妻良母,这是男性出于自身需要而刻意制造的神话,这一书写方式成为一种常规,影响深远。而当代女作家们却发现了这种书写方式的男权意味,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书写方式,对母亲进行了颠覆性书写:写出母亲的恶和母亲的欲望,并对母女关系重新审视,对女性历史进行构建,使母亲形象变得更加丰富而真实。这种文学活动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的,其发生与创作主体的人生经历、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西方审丑意识的影响等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苏雪林的代表作品《棘心》深受西方宗教文化影响,引发了她的精神同构。她把慈爱、忠贞与牺牲精神融入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中,使其充满性灵之美。从原型理论角度探讨《棘心》中的母亲形象,可以发现其中蕴涵了圣母、受难者和救赎者等多重宗教意蕴。  相似文献   

10.
五四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一个重要主题即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对父亲形象进行书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北方女作家梅娘延续了这一主题,在其小说中大量书写父女关系,刻画各种父亲形象。文章通过对梅娘的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梳理,透视在这些父亲形象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意蕴和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1.
现代女作家庐隐和白薇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性别文本,她们的文学创作在某种意义上解构了现代妇女解放的神话。庐隐以敏锐的眼光质疑"五四"时期男性大师所建构的妇女解放话语;白薇的长篇小说《炸弹与征鸟》在"革命+恋爱"的模式下书写了革命女性的幻灭和悲哀;两位女作家对女性身体疾病与死亡的反复书写则隐喻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2.
在“五四”文化大背景下,冰心、陈衡哲、凌叔华、苏雪林等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初次打开心灵镣铐,关注童心世界。她们时而从诗意和哲理的角度赞美儿童世界、关怀儿童的成长,时而隐匿起成年人的身份去细心体察儿童的内心世界,时而着重抒写渗透着童心的女性世界。在对童心世界的歌唱中,“五四”女作家开拓了现代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有力反叛了封建父权文化,并在其中寄寓了她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失望与对美好人性的热烈期盼  相似文献   

13.
苏雪林留法初期即陷入伦理困境之中,爱情婚姻挫折、家庭受难及自身的无力救援都被她内化为"不孝"的道德罪恶感。苏雪林的困境为天主教徒对她的救渡提供了契机,而她之所以能够最终逾越东西方文化的壁垒,除了新文化对于宗教价值的认同之外,还在于她从东方人伦的角度发现了天主教的信仰价值,她不但将西方的基督之爱解读为人伦之爱,而且还将圣母的形象误认为母亲的形象。苏雪林的基督教皈依因其中国儒家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而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的苏雪林与冰心齐名,当时有"冰雪聪明"之说。早年的苏雪林与冰心在对自然的皈依、对母爱的宣扬以及散文创作和女性意识上,都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但相近却非相同,她们的思想和创作又呈现出个性化的风貌,表现出"五四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苏雪林与冰心齐名,当时有"冰雪聪明"之说。早年的苏雪林与冰心在对自然的皈依、对母爱的宣扬以及散文创作和女性意识上,都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但相近却非相同,她们的思想和创作又呈现出个性化的风貌,表现出"五四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以三代女作家冰心、丁玲、张爱玲为主)的母爱与其创作的关系,认识文学形象与时代、社会等因素的关系,寻找母亲形象所折射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陈衡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有贡献的女作家,她以超前的思维和敏锐的视角,积极主动投身于新文学大潮,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进入女作家之林的第一人。她的诗歌创作流露了先驱者初创时奋斗的艰辛与历史的痕迹,使读者感悟到了"五四"青年奋发图强而又矛盾困惑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丹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3):45-47,23
一批女性作家在“五·四”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开始了划时代意义的女性书写。她们构建的母亲文本内涵丰富 ,母亲形象在不同时期的女作家笔下得到了从神性、现实性和人性层面上的展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女作家自传集中出现于国内第一次现代传记热期间,其自我书写以自觉的话语实践塑造了自身的作家形象及其成长历程。女作家自传意识的形成,时代风气、阅读期待、性别意识及文类意识的自觉都是其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20.
苏雪林与散文名刊《语丝》、《现代评论》的关系,深刻影响了她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和散文批评观的形成。苏雪林对二三十年代散文作家、散文流派的批评,在理性和史识中不乏美学的敏感和尖锐,更偏重对文体与风格的考察。苏雪林对“文学批评”作为散文体式之一的认知和对文学性“自传”的提倡,则有着五四后中国学术发展和自叙传文学兴盛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