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早在中央大规模治淮之前,皖北区委曾希圣针对1949年、1950年两次淮河水灾的影响,提出“蓄泄兼顾”的治淮方针,开展了以冬修、春修工程为主的地方治淮实践。治淮期间,皖北虽出现生救、治淮、土改相互掣肘等问题,但在曾希圣的正确处理下,淮河冬修、春修工程最终得以完成,减少了安徽水旱灾害强度。同时,促进地方经济、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并推动了新中国大规模治淮计划的制定及相关工程的开启。  相似文献   

2.
民初时期柏文蔚和倪嗣冲都担任过安徽都督,然两人政见不同,不过均对治理淮河高度重视。柏文蔚着眼全局,系统性地提出了治淮主张,工程宏大,经费巨额,不仅需要中央统筹,还需要苏皖鲁豫四省协作。倪嗣冲的治淮考虑更多是从安徽自身出发,并将治淮重点放在皖北诸水,以有限的经费,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浚河与筑堤,历经数年并取得相应成效。柏文蔚治淮思想理想化背后与其居于国民党高层位置似有一定关联,其治淮主张的提出,更多可看作代表其政治呼声。倪嗣冲更多是作为一省地方长官,治淮举措更为现实,思考问题从省界利益入手,这与其追求在安徽的稳定统治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旧中国历代政府水务荒废,黄河南下长期侵蚀淮河水道,致使淮河流域灾害频仍。1950年淮河再次发生流域性水灾,淮河干支流堤坝溃漫无数,村没物毁,损失惨重。严重的灾情引起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关注,发出根治淮河的号召;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治淮工作会议,确定了治淮方针,并成立专门的治淮领导机构治淮委员会。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之下,初期治淮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新中国治淮的良好起步。  相似文献   

4.
《治黄科技信息》2008,(1):22-22
以基本完成国务院确定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为标志,去年一批全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治淮资金安全完整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成人教育的规划管理体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罗飙一、规划管理在成人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规划是指一段较长时期的计划。一般规划有按自然年度制定的规划,如每五年制定一次的“八五”规划,“九五”规划等,也有针对某一特殊阶段或项目的全期规划,如“北京市百千万...  相似文献   

7.
1954年,黄河规划委员会编制了我国第一部全面的河流综台利用规划《黄河综台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该报告的原则和基本内容,以此为契机,黄河千流的梯级开发开始了新的纪元。  相似文献   

8.
周志进 《江苏高教》1999,(6):103-104
一、日本高校校园建设的特色(一)校园建设规划的先导性和延续性日本各类大学建设之前都必须制订出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规划的论证相当严密,时间较长,且确定层次很高。国立大学要由文部省大学审议会讨论批准,公立大学由地方政府审查批准,私立大学由校董事会批准,因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规划确定后能严格按规划分步进行建设。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大阪教育大学是两所新建的中等规模的大学,校园建设都是一次规划到位,然后分步实施的。大阪教育大学建立于1995年,按功能分区的要求各类建筑已基本建成,但按规划只用了2/3…  相似文献   

9.
二次规划子问题的求解是解决规划问题的关键。针对二次规划子问题,利用最优性条件,借助光滑逼近函数将其转化为光滑方程组,结合非精确牛顿法得到一种求解二次规划子问题的非精确光滑牛顿法。一定条件下证明其全局收敛性。数值实验表明此算法对二次规划子问题有效。  相似文献   

10.
马科维茨提出的投资组合模型是单目标二次规划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参考文献[3]给出一种多目标词不达意投资组合决策模型。文章依据不同的投资者的个人偏好,给出了几种具有可操作性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简单比较,提出了一种模糊目标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洪泽湖的成湖历史,洪泽湖在淮河水系中所起的作用和存在问题,指出河湖分家让淮河独流入海是治理淮河下游的关键,提出从盱眙附近至洪泽蒋坝镇开挖淮河水道等设想.该设想基本上实现了河湖分家,实现了淮河独流入海.淮河入海水道的工程量与二河口入海水道相差不多,因而设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回顾淮河污染治理的历史、治理的成果,分析当前现状,指出治理难点,提出有控制地广种水葫芦、集中造草浆、回收重金属、建立淮河环保委员会、淮河公众监督委员会等治理措施,认为这些措施能有效地治理淮河污染.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古为广平卑湿的大陆九河之域 ,今属黄淮海大平原水力资源不足最为严重的地区。为此 ,国家确立了南水北调工程。此工程方案 ,有其可行之处 ,但应作较为全面的考察。如古代黄淮之间的鸿沟水系及江淮间以巢湖为中心的水路通道 ,历史上为沟通南北的主要路线 ,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当前即应予重点研究考察。  相似文献   

14.
淮河文化包含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热爱家乡的情感、深厚的哲学底蕴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在当下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它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宝库,有利于促进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塑造淮河儿女良好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1月20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安徽大学举行。来自不同地区和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0篇,与会者就淮河治理、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地理与文化以及淮河流域灾荒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在地域分布上 ,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文化两大板块 ,而汉水、淮河流域是南北文化转换的轴心。这里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而且是南北与东西文化的融汇、改造、消化之地。正是汉水、淮河流域这个南北文化大熔炉 ,冶铸出了光芒四射、魅力无穷的楚文化和道家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17.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变化复杂,兼之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圩田垦发和近代水利荒疏的影响,民国时期安徽淮河流域频发水灾。政府和民间社会成立各种机构和组织,采取工赈、农赈、急赈等多种举措来救治灾害,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救济作用,但整体的抗救效果并不彰显。  相似文献   

18.
金荣权先生以《水经注》所说浉河入淮口作为判断古江国地望的重要地标,引起学界的关注,有赞成者,也有质疑者。笔者认为金先生对古江国地望的梳理与分析十分精当。明清以来的多种史料证明,浉河入淮口一直位于涂店以西,如果以对现代地貌的片面考察质疑金先生的分析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淮河流域中游河湖湿地水空间巨大。解放后50年来,淮河流域中游地区湿地萎缩,大量的湿地转变成水田和非湿地,大量的天然湿地演变成人工湿地和非湿地,其中又以作为天然湿地主体的河湖湿地损失最多,并存在河湖湿地-滩地-非湿地的演变过程。通过分析得知,在这50年里,影响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土地利用和河流调控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元后期淮北自然灾害多发,包括水灾、旱灾、蝗灾等,尤其是黄河长期夺淮入海,使淮北原本良好的水系遭致严重破坏,使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自然灾害、民族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的加剧,为白莲教的传播提供了土壤条件,导致刘福通红巾起义的爆发。战乱使淮北人口稀少,又引发了明初的大移民。这一系列社会现象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成因关系。可以说,元明之际是淮北社会的急剧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